农村的路遥这么玩命,也没啃上城里的白菜

职场   文化   2024-06-26 11:41   广东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

这段看似简单的白描,翻开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篇章,很少有什么作品足以被看做一个时代的铭记,但《平凡的世界》做到了。
尽管已经逝世30多年了,在今天,路遥无疑是陕西,乃至全国辨识度极高的作家之一。就像陈忠实塑造了“白鹿原”,史铁生停留在“清平湾”一样,黄土高原的精神世界里,“双水村”与路遥一起,永恒地伫立着。
而《人生》让路遥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无数青年人对“刘巧珍”和“高加林”的命运唏嘘不已。
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阅读量最高的茅盾文学奖作品。
硕果累累的创作成果背后,是路遥对文学这个“缪斯”女神无限痴情的回报,是路遥顽强、拼搏、执着、倔强性格或者说精神的丰收。
这种黄土高原上西北汉子的性格通俗点总结,就是“拼命”。
这种“拼命”的性格或精神落实到创作实践中,就像他墓碑上的那句感人肺腑的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 拼命冲出农门,执着向往外面的世界

1949年12月2日,迎着新中国成立的朝阳,路遥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清涧县石嘴驿镇极端贫瘠的王家堡村。

路遥的母亲在那个还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里被称为“英雄母亲”,以多子多福著称。
几年后路遥又有了几个弟弟、妹妹,最后路遥家的人口定格在了两位数,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在路遥的家乡找到他的部分亲人。
孩子的增多,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在村办小学读了几天书的路遥很快就辍学了。

路遥故居
不要小看这极其短暂的读书生涯,也许就是书本不经意间打开了路遥的视野。
为了吃饱饭,更为了能继续读书,路遥“顶门”到160多里外延川县农村大伯家。
多年后,路遥还清晰地记得父子俩一步一步到延川的情形,荣获茅盾文学计划后,在西安对大学生们演讲时讲到“脚都磨烂了”,禁不住潸然泪下。
延川农村虽然当时也极端贫穷,但相对清涧好一点,且大伯没有孩子,答应送他上学。看着送他的父亲找个借口偷偷回老家,路遥有过心酸的回忆:“尽管泪水刷刷地流下来,但我咬着牙,没跟父亲走......”
正是这一咬牙,日后中国文坛上才有了“路遥”这个金灿灿的名字。
小学设在简陋的窑洞里,老师为路遥取名“王卫国”(“路遥”是日后的笔名)。小路遥刻苦读书,考入延川中学,这是延川当时最好的学校,路遥还名列全县第二名。
但贫穷的家里已经汗尽力竭,实在负担不下了,不得不让路遥放下书包,扛起撅头,到黄土中劳作。

少年路遥
因贫脱学是当时陕北的常态,“孙少安”比比皆是,如过江之鲫;“孙少平”凤毛麟角,但倔强的路遥不甘心,他希望是后者。
年幼的路遥哭着找到了大伯的“拜识”(结拜兄弟),也就是当时的村支书。
村支书被路遥的向学之心感动了,就借了两筐黑豆,让路遥换钱去上学。但学校已经开学,已经错过了报到的日期。村支书又找学校说明情况,路遥才磕磕绊绊走进了延川中学。
饥饿仍然是路遥最大的“敌人”,但路遥忍饥挨饿,依然勤奋好学。《平凡的世界》开头“孙少平”凄惨的中学生活场景就是路遥当时真实的生活写照。
路遥的世界,在他读中学的时候,被劈成了两半,身后是孙少安的命运和黄土地,眼前是孙少平的前途和城市户口。

孙少平(袁弘饰演)
在中学,路遥学习刻苦,爱读文学名著,特别是语文成绩优异,时不时在班上的壁报上发表诗作等文学创作。初中毕业就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石油化工学校。
即将“鲤鱼跳农门”的路遥让大伯的全村都欣喜若狂。
但天不遂人愿,十年浩劫的风暴越刮越猛,不久之后,中专停止招生,高中也停课。
在徘徊彷徨中,命运之神伸出了幸运之手,因为路遥初现的文学才华,再加上“伯乐”推荐,路遥被借调到延川通讯组搞创作。
如鱼得水,路遥的文学才华找到了用武之地,经常下去采访,诗歌、散文等作品频发,与人合作写一个知青救死扶伤的报告文学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路遥俨然成了延川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


路遥参与创办的《山花》文汇报
十年动荡的后期,流行推荐上大学的机制,延川推荐路遥上北京师范大学,却因为政审原因,被当时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北师大给拒之门外。
后来又推荐到陕西师范大学,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路遥再次无缘求学之路。
当时的延川县委书记(《惊心动魄的一幕》中的人物原型)不愿浪费这个人才,就推荐到自己哥哥任职的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冒着“风险”接收,并要路遥延迟一个月报到。
历经千难万险,路遥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更加如饥似渴地遨游知识的海洋,为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拼命地追求爱情,树立更高的事业标杆

从农村“突围”到县城,又落户西安,历经重重坎坷,路遥养成了执着、顽强、倔强的性格,这也是黄土高原上西北硬汉的基因传承。

路遥从贫穷的延川农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刚在县城站住脚,特别是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心气很高,非要找个北京女知青。
当时,北京男知青和当地女青年结合的不乏其人,但女知青“落户”的几乎没有。
但路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就是和一个北京女知青林虹恋爱了。
在这场恋爱中,当时还没有“路遥”笔名的农村娃王卫国,展现出了“舔狗”的嘴脸。

录片路遥中的青年路遥和知青

1970年,国家首次在知识青年中招工,县上给路遥一个指标,让他去铜川市“二号信箱”(保密工厂)当工人。这是动乱后的第一次招工,机会非常难得,但路遥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恋人林虹。
很可惜,飞走了的林虹,不是路遥心中的“润叶”或是“晓霞”,姑娘很现实地没有再看路遥一眼。
不久之后,一纸分手信函寄到路遥手里,让他感到痛不欲生。
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有过回忆:
“准备在家乡的一个水潭中跳水自杀,结果在月光下走到水边的时候,不仅没有跳下去,反而在内心唤起一种对生活更加深沉的爱恋,最后轻松转身,索性摸到一个老光棍的瓜地里,偷着吃了几个甜瓜。”
妻子林达是路遥“初恋”的北京知青战友,还是闺蜜,因为有文采,被抽调到延川县通讯组搞创作,和路遥成了同事。

路遥与妻子林达
她也为路遥和“闺蜜”做过穿针引线的工作,但最终没能让二人“鸳梦重温”。久而久之,对路遥有好感的林达就和路遥恋爱了。
两人的感情很难说得上一帆风顺,但在路遥锲而不舍地追求下,1978年,两人喜结连理。
两人有文化、环境、性格、习惯等多方面巨大的差异,对于这段注定“悲剧”的婚姻,许多朋友并不看好,有的还劝路遥“找个本地人比较稳妥”。
路遥直接反问:“本地姑娘哪个能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在农村呕一辈子吗?”
显然,不能一味谴责婚姻的现实性和物质性。
不可否认,路遥拼命追求爱情和婚姻,“非北京女知青不娶”,颇具功利性和目的性,听起来有些“下头”,但骨子里也更是为了树立更高的事业标杆。

路遥一家
事实上,路遥在延安大学的费用,就是林达用每月38元的工资“穷囊相助”的。
今天看来,如果没有这场婚姻,也许路遥真要农村“呕一辈子”,至少,路遥的成名要历经更多的挫折。
虽然这场婚姻无果而终(签订了离婚协议书而还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但路遥主观上“好风凭借力”,客观上促进了文学创作上“再上层楼”。

☵ 拼命文学创作,矗立潮头唱大歌
一个作家,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创作。路遥对此有一句粗话:“一个作家,没有作品,毬都不是。”
在这方面,路遥在陕西,乃至全国文坛就创造许多第一,无疑是矗立在潮头唱大歌的作家,成为许多作家的楷模。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路遥追悼会的主持人)就说过:“是《平凡的世界》促使我创作了《白鹿原》,是路遥的‘拼命’精神激励我历经六年勤奋创作才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西北的著名作家张贤亮也“崇拜”路遥,用如椽大笔写下一副白话挽联:兄驾鹤西游,弟随后就到。

路遥
而路遥是一种什么状态或者精神投入创作中的呢?
路遥的一部六万字的写作随笔《中午从早晨开始》说得最清楚:“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到五点。天亮以后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创作中,路遥就这样拼命翻过一座座高山。
1981年,已经小有名气的路遥深入到甘泉县,投入了《人生》的创作。
据路遥的同事回忆:几乎近一个月,路遥每天写作18个小时以上,已经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以致大小便都不通畅。
时常深更半夜在甘泉县招待所转圈溜达,所长差点把他当成了神经病。
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修改《人生》时,一个多星期没有离开书桌,累了,伏案休息;困了,伏案而眠,直到顺利交稿。出版社的编辑们都敬佩不已。


路遥《人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路遥永不满足。
1983年中篇小说《人生》走上了电影银幕,成了青年的生活“圣经”,路遥更是闻名遐迩,并且也成了陕西省作协的党组成员、副主席,但路遥感到没有一部自己满意的长篇小说,就立志创作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路遥集腋成裘,读书思考、收集材料,远赴改革开放的“前哨站”——广州体验生活,甚至远赴毛乌素沙漠整理思路。
1987年,他远离西安,一头扎进铜川矿务局所辖陈家沟煤矿(《平凡的世界》里的“大牙弯煤矿”)医院,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仅一个开头,就让路遥夜不能寐,整整写了三天时间,废稿填满了字篓,最终,本文开头的一段平稳而富有诗意的文字横空出世。
第一部完成后,路遥身体也累垮了,但一年多投稿《当代》等全国50多家刊物杂志,竟被一一退稿。个别编辑甚至不认为出自《人生》的作者之手。

1988年,路遥在陕西作协
就在路遥灰心、失望之极,想要一把火烧了稿件时,幸好被《花城》采用,中国文联出版社也出版了单行本,这部作品后来又走进了中央电台的长篇联播。
冥冥之中,路遥要走上一条索尔仁尼琴的道路,在不经意间扣住时代的脉搏,在国家改革的大潮中获得官方的支持,随后一飞冲天。
得到感召的路遥不顾病体,又深入延安宾馆、榆林宾馆投入到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
经过“中午从早晨开始”的“乾坤颠倒”般的劳作,最后,煌煌三部曲,在甘泉县招待所大功告成。
三弟王天乐回忆过路遥当天“百米冲刺”的景况:“路遥洗了一把脸,颤抖的手抓起了笔。写完最后一个字,路遥把笔一把扔到窗户外面,像一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随后,路遥捧着稿件,特地来到自己的导师,陕西作家柳青(《创业史》的作者)的墓前,庄重地拍了一张照片。

路遥在柳青墓前
长期的呕心沥血,路遥的身体也垮了,不久就住进了医院,从延安、榆林到西安,从中医到西医,身体反反复复,却每况日下。
1991年,《平凡的世界》以最高票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也是陕西省第一部荣获此奖的作品。
站在全国文坛最高的领奖台上,路遥还念念不忘创作,又准备向另一座高峰发起冲击,曾对王天乐说要力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天不假年,第二年就溘然长逝。
这位生前已经名满天下的作家,在人生的最后,活得并不如何开心。
在当时的稿费制度下,《平凡的世界》并没有让路遥变得富裕,他不得不继续投稿,却不断被拒,这其中甚至包括曾经成就了他的《花城》。
病逝前,他已经和妻子林达签署了离婚协议书,就等到民政部门办手续了。

最后的路遥

(1992年11月14日19时摄于西京医院传染科病房)

患病中,妻子已经调任北京工作,没有在病床前尽一个妻子最后的责任。
到最后,路遥的身边,只剩下不多家人,和一些朋友,以及一根接一根的香烟。
新华社西安(1992年)11月17日电:——作家路遥长期艰辛的创作积劳成疾,终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于西安西京医院猝然离世。
是日,西安城里雪花飞舞,天地一片苍茫...
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

░ 人物篇 ▒ 

高晓松韩寒周国平许知远郑渊洁
蒋方舟余光中杨红樱蒋勋范雨素
柴静刘震云林奕含许立志庞秀玉
冯唐史铁生阿城匪我思存余秀华
安妮宝贝琼瑶马未都沧月陈年喜
大冰笛安八月长安墨香铜臭阿城
贾浅浅墨香铜臭白先勇倪匡洪晃
安意如吴晓波迟子建双雪涛郑执
郝景芳王安忆孙甘露张爱玲马原
龙应台亦舒江南刘慈欣九鹭非香
崔永元明晓溪麦家汪曾祺金宇澄
杨知寒当年明月三毛咪蒙王立群

░ 观点 ▒ 
国考大潮,毁了谁的文学梦?
00后年入百万,网文作家是个好职业吗?
江南为什么成为不了郭敬明?
网络诗人,给主流诗坛上了一课
拒绝给盗版书签名,马伯庸不共情小人物了?

░ 杂志 ▒ 
《读者》丨《青年文摘》《花火》
《独唱团》《绿风》《故事会》
《诗刊》《今古传奇》《萌芽》
《十月》《散文世界》《知音》

░ 征稿 ▒ 
ᥫ᭡ 投稿指南招募内部作者
ᥫ᭡ 其他征稿合集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投稿指南
一个写作者的聚居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