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最终,青年作家魏思孝凭作品《土广寸木》摘得首奖。
宝珀奖一般分为两个荣誉,第一是入围奖,例如这次入围决名单的五位作者就分别是大头马、顾湘、童末、魏思孝、郑小驴,能进这个名单,意味着能毫不夸张地称呼自己一声“作家”,保底一顶“文坛新星”的冠冕戴着。
在入围名单公布一个周期之后,才会颁布所谓的“首奖”,这一点和人们熟悉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相径庭,后者一般是没有入围名单的。
从某种情况来说,宝珀的入围奖可能比“首奖”更被人们看重一些,因为毕竟能入围这个奖的人,基本上都算是纯文学圈子里“有一号”的人物。
而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专门颁给“青年作家”的文学奖(四十五岁及以下的作家),宝珀文学奖从第一届开始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当然奖项本身的争议性也是与日俱增。
这种趋势在近几年变得尤为剧烈,比如前几天文学up主“大澜的文学午安”就对本次入围作品发表了近半小时的犀利点评,直言宝珀奖已经沦为“小圈子捧臭脚”,花几十块买这种烂东西的自己才最该心疼。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又或者,借着宝珀颁奖这个机会,需要我们讨论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文学奖这个问题。
首先摆明立场,魏思孝本人是没必要质疑的,无论是水平还是作品本身。
作为一个之前相当地道的山东淄博“乡下人”,《王能好》和《余事勿取》已经足以证明魏思孝可以很好地掌握他所熟悉的素材,然后将之转化为文学作品。
至于“大澜的文学午安”等UP对《土广寸木》的锐评,并表示出“魏郎才尽”无法突破自我,似乎也不是不能获奖的理由。
毕竟获奖是需要和对手比,而非和过去的自己比。
作家魏思孝的作品
况且魏思孝参加宝珀奖并入围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两年前《王能好》入围之后被《潮汐图》“斩于马下”,这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人情世故”的嫌疑。
只不过魏思孝的没有问题,并不能说明宝珀奖的评选没有问题。
首先每年的宝珀奖,都会给一个莫名其妙的所谓“主题”。这让人很难不去琢磨,获奖的作品到底是更符合主题,还是其本身就是最好的作品。
其次,在这个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逐渐沦为给圈里老人刷资历的今天,宝珀奖作为一个青年作家文学奖,到底看重的是一鸣惊人的作品,还是熬资历熬到四十岁给那些应该获奖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名气的作家?
魏思孝
班宇的微博截图
甚至会出现“魏思孝本人没有问题,但《土广寸木》如何如何”争议的说法。
作品的争议会很自然被追溯到评委身上,很可惜在这一点上宝珀奖也算不上“干净”。
而且在最早的几届宝珀奖评委中,成分其实相当复杂,既有贾樟柯这种导演,也有梁文道这样的“文化人”,甚至在某一年罗翔也来客串了一把。
在文学奖本身就存在争议的时候,宝珀奖的“不专业性”就很容易被诟病。
“熟面孔”或者“以前的优秀作品”在具化到一个以作品为导向的文学奖评选中到底有多少分量,或者在某个评委心中有多少分量,谁也不知道。
拿奖的或许是好作品,但许多好作品不是能拿奖的作品,由此成为了一个很难只用沧海遗珠能解释的命题。
在这个被很多人称为“文学已死”的今天,文学奖该做些什么,能让文学打破“小圈子”,能制造更多文学家而非“知名作家”。
这是当下 亟需宝珀文学奖回答的问题。
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