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个摄影老友来台山家里拜访。一位18年之久未见,另一位20多年前就网谈,但从未当面见过,如今我定居在他的老家,终于得以相会。
谈笑间说到刚才“深中通道通车了”,想必今后江门、台山、中山、深圳、香港的摄影朋友相聚会越来越容易。
二位还携带了一只硕大的新会烤鹅,还有新鲜荔枝、黄皮,而我本想率队在门口的郑重烤羊肉店火拼一下,没想到店主开门时间是下午,最后只能订了台山美食阿四黄鳝饭。
有趣的段子有2条:“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到中山的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了三个半小时”,“深中通道让虎门大桥不再堵车”!
赵老师1997年就去过喀什,无奈2006年去过塔县。吃完饭,大家又聊起来在新疆旅行的经历。
不知剧中谈到新疆的初夏,那个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温度来衡量的感受:一半火,一半是冰。
0
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甜过初恋,新疆人又是如何实现瓜果自由的?
天山公路,从酷暑逼人的山脚到冷风飕飕的山腰,只相距几个小时的车程。触手可及的冰雪,冷得不真实。
也正是这样的温差,让新疆瓜果糖分的积累“顶呱呱”的。
初中地理书上都写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新疆种植西瓜至少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新疆西瓜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分白皮、黑皮、花皮及青皮4个类型,品种资源丰富,遍布天山南北,民间还流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
夏天,南疆沙漠边缘的绿洲村落,到处都堆满了西瓜。吃西瓜就要吃沙瓤的,这是“吃瓜群众”总结出的吃瓜经验。沙漠边缘,沙壤土里成长的西瓜,自然也有一种沙沙的口感。
所以,远方的朋友,新疆旅行的最好体验之一就是吃瓜。年平均2500小时以上的日照和15度的昼夜温差,给了新疆水果高甜的底气。
在行途中,从路边摊买一个大西瓜吃。
在夜市上,吃一牙一块钱的西瓜。
在南疆,卖瓜的随便切开一个瓜,你可以随便品尝。
穿行在小巷的卖瓜人,切开西瓜让大家品尝。
喀什巴扎上的瓜摊,赶巴扎累了的人吃一块甜甜的西瓜,疲劳不知不觉中就消散了。
一块长长的西瓜可以切成2段,要不就成洗脸瓜了。
洗脸瓜,就是小朋友吃到最后,把脸也洗了...
甜瓜也是可以用来给孩子洗脸的。
怪不得有种东西叫西瓜霜.....
这是炮弹瓜,个大皮薄、瓜瓤细脆、味甜汁多。
从六月初,喀什夜市上就有西瓜卖了。一牙一块钱,非常甜!
切瓜的时候,先切一块尾部的瓜皮擦刀。把它切碎是为了不让魔鬼跑掉:这是个古老的传统。
和西瓜一样,到了甜瓜上市的季节,各种香甜的哈密瓜、伽师瓜、老汉瓜.....
这种甜瓜的吃起来甜,闻起来也比较香。
伽师瓜产自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当地以培育甜瓜闻名,有上百年的种瓜历史。伽师瓜曾被誉为“中国瓜王”和“西域珍品”,南北朝时期还被列为贡品,所以我们现在吃的伽师瓜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皇家御用瓜。
如今伽师瓜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但因新疆瓜果成熟度高,甜度大,高熟度对运输要求就高,再加上新疆路途遥远,想吃口成熟的新鲜瓜果,来新疆才成。
如今新疆瓜果种植已有控制早熟和晚熟的技术,再加上物流和运输发展,从4月开始到9月,都有新疆瓜果分批成熟走向全国。
7月,喀什巴扎,熟透的瓜远远的都闻到香甜味道了。
不会挑选的话,就让阿达西给切一块尝尝喽!
喀什吐曼河边,吃甜瓜的老人。
吐鲁番,果园的墙上的宣传画。
人人都需要一把好刀,为了切瓜和吃肉。
这些瓜一直吃到秋意渐浓。
2019年9月,于田县,一个老汉带回家一个老汉瓜。紧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于田县,具有适宜甜瓜生长的独特气候与水土条件,当地瓜农和维吾尔族群众有贮瓜过冬的习惯,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甜瓜。
2016年2月,喀什罕巴扎,等待打工机会的农民在吃西瓜。当地的西瓜放在地窖中保存,一直可以放到来年春天。
后
记
这几日广东天气也终于是从连绵阴雨熬到云开雾散,有朋相聚,心情大好。
从未在广东过夏天,今年一直近3个月的阴雨,潮是潮了点,但是清洗晾晒及时也不会发霉,反而最近蓝天白云的这一段时间,反而觉得有些不适。
问当地朋友,说是因为太阳照射后温度上升,湿度不减,体感温度也有上升,会引起乏力和不适:这也是老广会煲汤养生的原因。
最近台山气温最高在34-35左右,家中客厅穿堂风一直都很凉爽,卧室也没有开过空调,只是最终日昏昏沉沉,对常年生活在夏季空气湿度为零的人来说,适应南方的气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但刚刚把昨天二位朋友带来的岭南时令特产荔枝和黄皮吃了一些,精神好了很多:果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果也是一味药!
张新民, 新疆出生。2004-2006年:连续获得《中国摄影》年度反转片十杰提名。2005年---2009年:出版《西北有禾木》等图书四册。2014年---2018年:为腾讯、新浪栏目提供图片专题。2017年办理离岗歇业成自由摄影师,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旅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