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自主课堂备课参考——姚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摘   2024-12-24 10:48   北京  

霍营小学

姚兰

单元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学科

语文

实施年级

六年级

设计者

姚兰

指导者

李跃

课程标准模块

科学精神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

1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科学精神

主题概述

纵观统编教材,均包含“自然科学”这一大领域。而本册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人文主题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来自好奇心和思考,并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乐思考、勤探究的好习惯。围绕这一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冯至的《表里的生物》、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单元口语交际主题为“辩论”,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鼓励由读到写,落实单元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偏向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主题学情分析

一、发展空间        

已有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说明理由。

发展进阶: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学习障碍: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思维能力、思维习惯、分析能力还明显不足。

                   

 

二、内容维度

知识:部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有一定的概括、分析、理解以及相互评价的能力。

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对于有序、全面地表达观点得到训练。

态度:学生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但是在阅读批注的能力上还表现为参差不齐。

                   

 

开放性学习环境

           

                   

 

                   

 

                   

 

                   

 

                   

 

                   

 

二、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确定,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活动/任务1

                   

 

活动/任务2

活动/任务3

······

四、学习评价设计(指教师或者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需要评价的活动

方案1:针对任务/活动描述

活动A名称

活动B名称

活动C名称

······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

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与词语。

2、以思维导图的模式梳理本单元的科学事件。

3、背诵《文言文二则》及日积月累。

4、完成本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二、实践类作业

1、小组合作制定“最佳稿件”评分表,并完成15课中的小练笔

2、组织开展辩论赛,赛前观赛明流程,小组合作查找资料,为辩论赛做准备。三、拓展类作业

拓展阅读《科学家故事100个》,《日近长安远》、《拯救地球》。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一、明晰方向,确定大单元教学模式。

在研读相关理论后,我进一步明确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明晰了大单元教学概念后,我们小教研组对教材进行了重审与分析。我们发现本单元几篇课文中第一篇《文言二则》是寓言故事,第二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是议论文,第三篇《表里的生物》是叙事散文,而最后一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则是科幻小说。整个单元体裁非常丰富,但是却紧紧围绕“科学探索”这一人文主题,多角度去呈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要素。纵观教材文本的以上特点,我们一致认为将本单元归整为一来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好抓手。

二、找准路径,逐级落实语文要素。

从本单元的选文来看,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偏向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大单元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我们选择“穿越古今未来寻科学之魂、把握文本观点悟表达之妙”这一主题情境,设计五大任务逐层级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懂得作者是怎么有序组织事例证明观点的,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到写,尝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

2.学习者分析

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在该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学习中,学生又进一步学习了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因此,学生学习议论文是有一定基础的。当然,由于学生接触议论文比较少,在本课学习中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很有必要让孩子们重温论点、论据、结论等常识。尤其我们平时习作一直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可是在本篇议论文中,每个事例中的研究过程作者一笔带过。这会是孩子们仿照课文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练笔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3.学习目标确定

1、体会文中科学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4.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5.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

B

C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

(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分享科学事件、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活动1

1、科学大事件

(以大单元的教学思路导入)

导语:各位同学,进入本单元初,我们以小组的合作模式梳理好本单元的科学大事件。在同学的梳理中,我们发现本单元的科学小故事穿越古今、横贯中外,引领我们走向科学探索的神奇世界,我们有请其中一小组和大家分享本课的科学事件。

2、创设情境





导语:课前我校大队辅导员发布了一则通知,希望我们可以积极为校广播站投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要想投稿成功,先要进行培训。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学习叶永烈爷爷笔下,是如何书写科学家的精神又是如何用运用具体事例表达观点。


(板书:事例---观点

学生活动1

  小组代表分享本课的科学事件。

活动意图说明: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本环节引导学生走进单元文本,通过自学读通文本,按思维导图的模式梳理出“科学大事件”,再通过单元文本走进课文文本的学习当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本环节创设的学校广播站投稿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细读事例理顺序

教师活动2

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事例中的“?”是什么?“!”是什么,“?”到“!”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按照学习事例一的学习方法学习事例二、事例三,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2

1学生自主探究并分享交流。

预设1:这个事例中的“?”是提出了问题——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预设2:“!”是找到真理——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预设3:提出问题前是因为——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由此发现了问题。

预设4: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真理。

预设5:这个事例的顺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找到真理”。

 

 

2、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事例的表达顺序及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研读第一个事例,梳理课文介绍事例的顺序,体会波义尔的科学探究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事例与观点间的关系,同时为自主学习后面两个小事例做铺垫。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举一反三”,梳理后两个事例的故事内容,为后面的深入探究做铺垫。

环节三:比较异同明关系

教师活动3

一、小组合作,将三个事例同时进行比较,你发现三个事例有何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叙述顺序相同:发现现象——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发现真理。(板书:叙述顺序)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来介绍三个事例?这样的叙述顺序与作者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什么关联?(关注2自然段

总结:这样的表达更严谨,更能说明真理确实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更有说服力。

2探索真理的精神相同(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

仔细观察表格第3列“发现现象”这一列,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真理的发现,都是源于一些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三位科学家都具有怎样的发现能力?

“提出问题”这一列,你又体会到三位科学家还具有的科学探究精神? 

读一读“不断探索”这一列,结合关键词,谁来谈一谈你从中体会到三位科学家怎样的科学探究精神?

引导:见到这些词语,说一说你的发现。

总结:事例再一次论证了观点,这体现出了议论文的严谨性。

3 真实典型 紧扣观点板书:真实典型 紧扣观点)

你能从三个人物中发现有何相同之处吗?

引导:热心的科学老师结合本课的观点给同学们投送了两个科学故事,大家来看看,这两个故事哪个更符合本课的观点呢?

总结:我们选取的事例不仅要真实典型还要紧扣文章的观点。

4过渡语衔接(板书:过渡语衔接)

我们发现这三个事例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呢?

总结: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这两处承上启下的过渡语,更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取事例,能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每个事例的角度不同。(板书:不同角度)

仔细观察表格第2列“发现者”这一列,你发现这3个事例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3

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预设:叙述顺序一致

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与真理诞生的过程——完全一致!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在解释观点的时候,认为镇里诞生的过程就是:发现现象——提出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而他写三个事例的时候,也是按照“发现现象——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发现真理”这个顺序写。

预设:探索的科学精神一样。

预设:见微知著

预设:善于发问

预设:锲而不舍

预设:在后面的总结观点中有总结出这三个科学精神的词语。

学生交流

预设:这三个事例都选用了名人名事,事例1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的事,事例2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事,事例3是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的事,都非常真实典型。

预设:《洗澡水的漩涡》这个事例紧扣本文观点,能更好地证明本课观点。它和文中的三个事例特别像,都是写科学家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问题,不断发问,不断探索,最后有了重大发现。《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个事例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不一致。

预设:过渡句衔接,承上启下。

预设: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科学家,众多的不同更说明作者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是让人信服的。

 

活动意图说明

这一环节让学生将三个事例对比阅读,在读中发现相同点及不同点,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发现“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这一写法在选择事例上紧扣观点、真实典型的特点,写的时候也要围绕观点按一定顺序去写,并用上恰当的过渡语将事例连接起来,使事例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环节4 制定评分用方法

教师活动4

小组合作 制定评分表

如何可以在众多稿件中选择最佳稿件呢?请同学们帮助大队辅导员老师支支招。

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的模式,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共同商议出最佳记者的评分表

 

学生活动4

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

课后的及时总结有利于全面把握教材的呈现梯度,打通教材纵向联系的通道,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一系列课堂活动开展后,我设计了帮老师设计制定最佳稿件评分表的任务,让学生将本课所学进行了 一次及时反刍与应用。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设计1 学习任务单

 

 

作业设计2

内容:结合本课小练笔的要求,运用具体事例表达观点,采取课上学习的方法,为广播站投稿。

拓展阅读《科学家故事100个》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课件使用希沃白板呈现,在小组讨论时采用计时功能,提示学生注意时间的把控。课上用希沃白板的拍照上传功能来实时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放大与实时批画重点。这一软件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享与交流的效率。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走近大单元,让学习真实发生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上本课前,我引导学生走进单元文本,通过自学读通文本,按思维导图的模式梳理出“科学大事件”,再通过单元文本走进课文文本的学习当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本课我结合课后小练笔创设了学校广播站征稿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中创设了互动交流的场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要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其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在“总目标”中提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重视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中我创设了“细读事例理顺序——比较异同明关系——制定评分用方法”三个教学环节,通过希沃白板软件信息技术手段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想交流场域。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得最近发展区的素养提升,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的能力也在教师“看似无意”的指导、点拨中得到“有意”的发展。

1、课后拓宽了知识应用的维度 

    课后的及时总结有利于全面把握教材的呈现梯度,打通教材纵向联系的通道,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见树木又见 森林。在一系列课堂活动开展后,我设计了帮老师设计“最佳投稿”评分表的任务,让学生将本课所学进行了 一次及时反刍与应用,同时推荐整本书阅读相关科学故事,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事例。

 


 

自主发展
共创思想自主的教育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