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录取通知书逐渐变成了一种奢华的象征。各大高校,精心设计、投入巨资将录取通知书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形成一种社会炫耀现象。众多媒体(包括央媒)推波助澜,竞相报道各校争奇斗艳的“仪式感”。
本质上,录取通知书的功能只是传递录取信息,简单一两片纸足矣。如今,各大院校录取通知书年年“花样上新”(央视报道语),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经费,还助长了社会不健康的攀比心理。高昂的成本究竟是在为谁的虚荣心买单?如果将这些经费用于减免学生学费,岂不是更有意义?
令人不解啊,与金玉其外的通知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几所大学(包括前面批评的北大、北语)愿意花上哪怕是半个小时去改正通知书里存在多年的语病。大学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学子的努力和梦想,理应行文准确、措辞严谨,并向社会展示高等学府应有的文字素养。但现实是,30年来,许多高校三两句话的录取通知书都写出一堆的语病,真是莫大的讽刺!
更令人费解的是,各大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很舍得花钱,但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却是另一种态度。生宿舍空调缺乏或配置不足的问题,多年未妥善解决。时常有新闻报道本国的大学生在夏季里闷热难耐。每年,录取通知书的奢华花费,完全可以用来改善学生宿舍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又促进经济发展(空调销售等),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这些年关于录取通知书浪费教育资源的批评不绝于耳。但各大高校却依然如故,继续在“面子工程”上耗费巨资。这究竟是对形式主义的迷恋,还是其他原因?这种盲目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做法,早已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不忘初心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在中美全面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限的资源必须用在教育本身这个科技竞争的基础后盾上,而不是浪费在“包装”上。
【建议】从2025年起,高考录取通知书全面实行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送达,并上网可查。益处很多!第一,每年可节省数以亿元计的教育经费,并极大提高效率,实现录取通知书秒到送达。第二,有助于落实环保节能减碳,并减少交通意外。第三,电子寄送录取通知书可以维护考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杜绝因邮寄通知书而导致身份盗用、冒名顶替上大学、物业非法扣押通知书等违法犯罪。第四,考生和家长的“急难愁盼”解决了,再也不用日夜焦急中等待通知书。第五,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将更加人性化,落实以学生为本,为人民服务。请问,高校还有什么理由不改呢?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位尊敬的垂阅者,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