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材料与皮肤的身体样本

文摘   2024-10-11 20:24   上海  



随着技术外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机械、数据、算法和信息早已成为我们感知自我和世界的一部分,是人类身体与意识的投影,是我们流动的虚拟灵魂——我们在与机器的交互缠绕中重塑了对自我、世界乃至存在的根本认知,从而模糊了人类与技术、内在与外在的界限。


从对身体的兴趣出发,艺术家邵纯将电路、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融入织物,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我们通常想象中冷硬机械线条的"柔软肉身"。通过这种新型艺术语言,邵纯的作品与微妙的情绪形式、肉体肌理、互动材料等链接在一起,展现了机器身体的新形态——一种介于机器与有机生命体之间的存在,柔软而灵动,如同意识的触角,唤醒观者的精神感知。


通过改造平板电脑形成视频映射的动态雕塑,邵纯在其系列作品《硅胶爱》(Silicone Love, 2017)中虚构出一个网络社交媒体生态系统中诞生的"互联网鬼魂"。这些鬼魂由Instagram的影像片段组成,通过社交平台的重复播放进行无尽的重构与再现,象征着数字空间中女性身体的碎片化与重构。


 邵纯,《硅胶爱》,2019,混合媒介装置雕塑,薄纱织物、硅胶制品、紧身衣、合成毛发,视频节选 ©艺术家邵纯


《硅胶爱-她的手指》(Silicone Love - Her Finger, 2017)呈现出柔和流动的质感,半透明硅胶、珍珠材料和自制微型控制器等材质以褶皱卷曲的形式构建出指状结构,成为数字亲密关系在现实世界中的延伸,模糊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


邵纯,《硅胶爱-她的手指》,2017,混合媒介装置雕塑,薄纱织物、硅胶制品、紧身衣、合成毛发、发现灯 ©艺术家邵纯


系列的终章《硅胶爱-她园》(Silicone Love - Her Garden, 2018)则通过八个悬挂的软雕塑完成了对“网络幽灵”的最终呈现。雕塑以苏州园林的窗框为灵感,以金属丝作骨骼,以折叠蜷缩的投影织物、合成毛发、衣物等其他材料为肌理,在环绕声中徐徐漂浮。而一系列由韩国女团舞蹈图像与苏州园林照片组合而成的密集视频拼贴,则投影在织物皮肤之上,成为雕塑的“第二层皮肤”。


邵纯,《硅胶爱-她园》,2018,混合媒介装置雕塑,薄纱织物、投影织物、紧身衣、合成毛发、管子、绣花箍、金属线 ©艺术家邵纯


邵纯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将数字化身体的重构呈现为一种打破传统性别、身份和亲密关系认知的过程。她截取网络上的录屏,将其时间性与完整性解构,再投影到柔软的雕塑表面。由此,雕塑不再是静态的物体,而成为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场域——网络空间中无形的信息流如同鬼魅,渗透到每一个身体的界面,以无孔不入的方式侵入我们的身体与意识。


邵纯对身体中虚实张力的迷恋贯穿于她的展览《谜·体》(Riddle Bodies, 2022)中。在上海的修道院建筑内,邵纯将私人公寓转化为超现实的隔离空间。通过六个表演性装置对不同材料器官进行解剖性重组,日常物品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展现了新冠疫情的长期隔离下身心分离的挣扎,以及对陪伴的扭曲需求。


邵纯,《谜·体:极度清洁》,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贝壳、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厨房中的《极度清洁》(Super Clean, 2022)展示了一台持续生成泡沫的清洁机器,而在自动清洁的同时还不断落下印渍。扭曲的棉织物悬挂在天花板上,如同肠道。电动马达发出的嗡嗡声仿佛器官在呼吸。这一装置将肉色的软体“内脏”和奇幻的泡沫联系在一起,使梦幻场景中停驻着不安。


邵纯,《谜·体:极度清洁》,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贝壳、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饵》(The Lure, 2022)则安置于书房中,金属骨架的海胆形陷阱外裹着肉粉假发,迷你电子元件嵌入灯罩骨架与塑料管构造的装置上,隐约传来私语,似乎召唤着虚拟空间中潜伏的幽灵。


邵纯,《谜·体:饵》,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贝壳、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混乱记忆器》(Chaos Abacus, 2022)在客厅中静静散落,通过鱼饵般的串珠排列,将尖刺、荧光和渔网置于时间与记忆的渔网中。


邵纯,《谜·体:混乱记忆器》,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贝壳、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在北卧,《灯女士》(Lamp Ladies, 2022)展现了一对类人体、类灯具的动力装置。通过两件作品并排呈现和不断吐出的气泡,装置暗示了一种排外的亲密关系。


邵纯,《谜·体:灯女士》,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贝壳、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空气蛹》(Air Chrysalid, 2022)则将观者引入南卧,悬挂的塑料水袋和雾气构建出一个如空气蛹般的装置,液体在管道中流动,具象化了村上春树《1Q84》中空气蛹的故事,子体与母体的增值意识,显现出两个世界的联结。


邵纯,《谜·体:空气蛹》,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贝壳、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入口》(Entrance, 2022)装置则以海胆壳、鱼钩、刺绣框和羽毛组成一个夺目的捕猎陷阱,诱惑着猎物进入。


邵纯,《浮生》,2022,混合媒介装置雕塑,硅胶布、TPU布、环氧树脂、合成毛、珍珠、美容用品、金属线、管材、电子用品©艺术家邵纯


邵纯在看似传统手工的面料肌理中缝入一系列震动器、旋转电机和发热丝等科技组件,并在编程的控制下,让这些织物突破了静态材料的固有形态,编织为漂浮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生物体。而将柔软、流动的肌理与坚硬的铝丝或危险的尖锐鱼钩等并置,创造出相悖的物质骨架与肌肤。以此,邵纯探索了静态与动态、柔软与危险关系,将这些看似脆弱的幻想生物隐藏在一个更具诱惑与危险的外壳之下,放任它们在数字与现实之间游走。


由此,邵纯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废墟般的诗意美学,电子织物仿若硅基生命体的象征,更多储存的是情绪信息,构成有形与无形生命体的核心元素而非冷硬的机械性。面对未来秩序,邵纯暗示,这种流动、暧昧和不确定性的肉身,或许才是人类当下需要面对,且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存在状态。




撰文

吐耳


编辑

Euphy





邵纯是一名新媒体艺术家,研究领域涵盖现场表演、多媒体装置、电子织物、物理计算、数据驱动艺术和推测性设计。2010年自中国美术学院毕业。2013年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从2014年到2018年,邵纯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任教以及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得到FeralAIR、Schmiede赞助,前往奥地利继续艺术家驻留计划。


邵纯的作品旨在描绘人体与技术之间不断发展的美学关系、数字世界中亲密与孤独的矛盾。她摒弃语言、书面文字和屏幕图像,反而通过脑电波、呼吸、肌肉张力等生物信号,将其转化为温暖、湿度、疼痛压力等多种身体体验。一方面,她试图开辟一种涉及身体感知的“交流”和“倾听”方式,以重建数字世界中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数字化的生物信号和人工生理反应可能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产生更为疏离的存在感。邵纯的作品常常通过互联网探讨“团聚”和“分离”的极端条件,质疑远程通信的狂喜感和确定性,以此探索物理与数字、个人与文化、平凡与怪异之间距离的诗意。





Meta Eye Paper is Coming



ArtReview x NOWNESS 全球人工智能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一座纪念非人类的博物馆











Meta Eye
Meta Eye是超媒体集团旗下数字艺术内容平台,旨在构建与阿尔法世代⽂化同频的活⼒场域,重新诠释新兴⽂化⽣产的潜⼒。通过独特的视⻆融⼊⼤众⽣活,Meta Eye致⼒于打造⼀个探索未来⼈⽂社会结构和新纪元创作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