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学友们的信任,不小心组了百人大群,花两个月一起共读一本书《超越百岁》。
(
这本书在美亚评分高达4.6(来自14000+读者),从评分来看,确实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去年在美国出版后一炮而红,今年年初也被引进了中文简体版,同时也被各大播客推荐,而且有诸多跨界名人(饮食,健身,保险)为其写序推荐。
到底是一本网红书还是真的有料?这是激发我想读的原因之一。
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地去了解一下作者本人经历。
彼得·阿提亚(Peter Attia),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根据这本书第二章的介绍,作者本科修了应用数学和机械工程,本来博士打算去攻读航空航天专业,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改成了医学。
他拥有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五年的外科临床经验,曾获“年度住院医师”等重要奖项,师从史蒂芬·隆森伯格医生,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致力于肿瘤学与癌症的免疫疗法研究,他实习的5年中,他对现有医学制度的质疑,”…但现代医学的整个体系似乎深深植根于其传统,以至于它无法做出丝毫微小的改变,即使是在可能挽救我们应该救治的人的生命方面也不可以…”最后选择了离开医院,之后曾加入麦肯锡公司。在麦肯锡工作的几年,他重塑了对风险的看法。于是在重回医学界的时候,他重新审视了现有医学2.0的局限性,加入了风险评估和预防系统,最终建立了医学3.0的框架。
作者不仅仅是一名长寿研究者,同时还是一名理念传播者。他曾在TED发表关于糖尿病危机的演讲,还长期主持一个热门的大众播客The Drive,关注肥胖、断食、生酮、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心理健康、睡眠等主题,希望提高人们对长寿和健康改善的认知,拥有大量忠实粉丝。他曾和三获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奖的加里·陶布斯共同创立了非营利组织“营养科学计划”并担任主席。
除此之外,他自己还是一位耐力极好的运动员,在超长距离自行车运动、马拉松游泳、力量训练中一直保持高水平的表现。
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聊到了医学2.0和3.0,我们看一下它们的发展历史。
医学1.0:把神秘的疾病从神的行为引入到自然引起。也就是对神的祛魅。
医学2.0:变革的突破,特别是对于传染病的改善。在医学2.0,主要是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治愈。俗称“有病治病”。
医学3.0:对慢性病(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阿兹海默症)和健康寿命的研究。
对于医学3.0,作者提出了四个要求。
1)强调预防,而非治疗。在本书序言,作者讲了一个故事。
在睡梦中,我试图接住掉落的鸡蛋。
我站在人行道上,在一个脏乱不堪的大城市——看起来很像巴尔的摩。我手里提着一个带软垫的篮子,抬头望着,每隔几秒钟,就会有一个鸡蛋从上面嗖嗖地向我飞来,我赶紧跑过去,试图把它接到篮子里。
鸡蛋快速向我袭来,而我也竭尽全力去接它们,东奔西跑,手中的篮子就像外场手的手套一样随时准备接住鸡蛋,但我完全接不住。其中一些,不对,应该是许多,砸在地上,黄色的蛋黄溅满了我的鞋子和刷手服。我急切地想让这一切停止。
鸡蛋是从哪里来的?肯定有人在楼顶,或者在阳台上,随意地把鸡蛋扔向栏杆之外。但我看不到他,因为我太忙乱了,几乎没有时间去想。我一直在东跑西颠,想接住尽可能多的鸡蛋,却惨遭失败。当我意识到无论我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接住所有的鸡蛋时,情绪便涌上了心头。我感到不知所措,无助极了。
我从梦中惊醒,宝贵的睡眠又被毁了。
在医学3.0里,我们要找到那个从楼顶丢鸡蛋的人,从根源上解决和预防问题。
2)把每个人作为独特的个体。这个想法无可非议,毕竟很多医学参数是根据平均结果取得的数据。那么我的思考是,个体化就意味着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资金。美国确实开始了个性化体检和数据分析,可是费用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共读的时候,一位学友也聊到了在中国执行起来的难度-病人多,医生少。每位医生可能就只有5分钟了解你的病状,并且根据病症给出下一步检查或者治疗方案,没有时间去了解个体情况,比如说,饮食睡眠情绪,家庭病史,历史体检报告等等。
3)对待风险的态度。我们需要对风险,成本,回报有更深的思考,也就是经济学上说的 ROI(Return of Investment)。我的思考和疑问:病人查到临界值的肺结节,是切还是不切?作为普通人,需要了解到什么程度帮助我们最高ROI的决定呢。
4)2.0主要关注寿命几乎完全是为了延缓死亡,而医学3.0则更多地关注维持健康寿命,生活质量。下面这张图非常能说明问题。
我看到身边很多老人,在最后十年甚至二十年一直经受尽疾病的折磨,有一些甚至卧床,身体移动范围受限,还有一些不能表达自我,和周围世界无法互动。不仅仅是活着,而且是健康地活着,这是每个人都现在老年达到的状态。
这四点要求,有些是对个人的要求,有些是对医疗制度和环境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个体来说,大环境方面,我们能做的确实有限。但是从个人层面,了解慢性病的机理,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微小的改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主动出击,成为掌舵的船长,而不是坐在船上的船员。
你必须见多识广,有一定程度的医学知识,清楚自己的目标,并能认识到风险的本质。
你必须愿意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接受新的挑战,并在必要时勇敢跳出你的舒适区。
你必须保持积极参与,永不被动应对。你必须直面问题,即使是令人不快或可怕的问题。
目标:关注在健康有质量的晚年生活-不要边缘十年,而是红利十年。比如说,年长的时候,还能陪家人爬山涉水,自己还能开车,以及生活自理。可以结合上图3.1来理解。
战略:是以证据为基础,了解衰老过程背后的机制、了解“骑士”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建立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心理模型。见下图(通往死亡的bus)。
战术:在问题发生前介入,同时从运动、营养、睡眠、情绪、外源性分子五大领域综合着手。
这本书后面的结构会根据这个框架(战略-战术)来讲解。我个人很喜欢这个框架,同时发现它也适用于其他改变。结合从心理解孩子的育儿课来理解,就是这样的。
目的:和孩子建立尊重理解的亲子关系
战略:了解孩子发展规律和个人特点,提供匹配孩子发展的环境最佳匹配模型),动态的发展眼光,整体养育。
战术:从生理,认知,情绪三个维度提供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在翻阅这本书框架的时候,发现上半年共读的书都能联系起来,正好趁机来个all -in- one。阅读的时候,把这本书的内容和其他内容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形成强大的知识网络。
意志-《精力管理》
体能-《更壮更瘦更强》,《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如何成为优秀的大脑饲养员》
思维-《认知觉醒》,《刻意练习》,《学会如何学习》
情感-《非暴力沟通》,《情绪》,《不原谅也没关系》,《你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