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帕斯科实验。
这个实验是最近艺术软糖的一个创作实验,简单介绍一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找一些安全的物品,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和表达来调整难度。把选好的物品放入纸袋或者布袋,不要让对方看到。
第二步,感觉。把手放入袋子里,用触摸和想象力去感知这个物品。例如,评估重量,大小,形状,描述质感,材质,等等。
第三步,想象。依旧不看这个物品,把手放入袋中,想象一下,这个物品如果来自另外一个星球。他可能是什么?他可以吃吗?会发出声音吗?......
第四步,绘制。依旧不要去查看袋子里的物品,绘制出受想象启发的画面。
垚垚是这么描述的,整体扁平,中间突出来一点点,是尖尖的,下面的表面是平的。感觉比较轻,是塑料材质的,而且滑滑的。
我觉得它是天上的星星,来自其他的星球。这个星星不会发光,但是它有颜色,可能橙色的。
PS:我猜他应该猜到实物什么了,所以说出了相似的颜色。
这一次,我特地选了一个不太常见的物品。
垚垚说,这个比较硬,有点像昨天吃到的排骨(我忍不住笑了)。形状不规则,有弯弯的,也有尖尖的地方,要是在别的星球,我觉得可能会是星球上的一面旗吧。
我问他,两个物品整合在一起,会是什么呢?
垚垚脱口而出,就是星球大战中某个战舰的一面旗 ,旗上面有好多星星。
垚垚说,这个摸起来很柔软,而且很平整。我觉得像一块布。应该是有人遗留下来的treasure map吧,有了这个地图,我们就可以去寻宝啦!
垚垚说,上面是尖尖的,上下大小不一样。摸起来都是光滑,而且很轻。他突然想到了,这个形状有点像,他看的历史书中,曾经赵国用的钱币。所以他画出来想象中的这个物品的样子-钱币。
既然触觉可以被感知,那么我想为什么不去闭着眼睛听一下呢。于是,我们还一起玩起了“听音辨物”的游戏,我放了不同的材质的物品(木头,塑料,橡胶,金属,毛线)放在桌子上,然后让他闭上眼去猜什么物品触碰到了桌面。没想到他都能一次猜出来是什么。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把声音的特征和对应物品对应起来的,但就是这么神奇和自然,他能听出来不同物品碰撞的微妙声音。
继续接着玩,这戏垚垚出题,我来猜。其他的物品我很有把握,但是面霜和水杯(同样材质和重量)发出的碰撞声音,我就分不太清楚。但是垚垚每次能分辨清楚。这个让我非常吃惊,也让我意识到了孩子的敏感度是比我们高的,就好像馨子老师课程里说的,孩子本身就是小小的艺术家,现在我加深了一层理解,孩子感知事物的敏感度和颗粒度,其实都比大人要强很多。
第二轮结束,我们还觉得不过瘾,干脆一起玩起了嗅觉的游戏,我把醋,酱油,还有料酒分别倒在了碗里,一起来辨认是什么佐料的味道。闻到醋的时候,垚垚说有点呛鼻子,而且有点酸,说这应该是醋的味道。虽然我没有给他闻过醋,但是他居然能分辨出来。闻到酱油的时候,他说这个甜甜的,好像和甜面酱的味道比较类似,而且和他吃的饺子蘸料很相似,虽然他不太能描述出来这是酱油,但是能和以往吃到或者闻到的味道联想在一起。最后是料酒,这个他以前没闻过,而且做饭的时候料酒也会蒸发了,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就没有建立起来。
如果把这个游戏对应天才的基本工具,会是什么呢?首先,第二步的感觉可以对应到观察和身体思维的能力,通过触觉和手指的触碰来感知袋子中的物品。
在第二步中,我们还需要用到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触摸,我们需要把这种感知到内容呈现在自己的脑子,这个时候也许脑海就出现了一个物品的轮廓,包括其形状,质感。通过感知到的特征,我们还能大概猜出来是什么物品,这个时候其实也用到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来到第三步的想象,这个阶段,我们也许需要运用到共情或者移情的能力,想象我们就是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还会用到空间思维,换一个思维,如果这个物品是另外时空的产物,会发生什么呢?
第四步,需要把感知和想象和事物绘制出来。这个时候,我觉得更多是运用到了高阶的思维工具。比如说,我能想到这一部分需要整合,孩子需要把在刚才讨论中感知的各种感觉,脑海中呈现的模样(形象思维),共情和空间思维过程中产生的想象,通过绘制这个途径呈现出来。
基本工具
1)观察:世界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注意到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或者感觉到的东西。
2)形象思维:再现或者想象这些感觉的能力。
3)抽象:通过观察,把自己认为是事物的本质方面、主要方面提取出来,从而形成概念和范畴的思维能力。把复杂的东西简化成的过程。
模式常常和抽象一起发生。模式分成识别和形成/创造。
4)识别模式:发现自然规律和数学解构,也可以用于韵律,语言,舞蹈,音乐等方面。
5)形成模式:用另一种模式形式表现出来。
6)类推:识别形式中的模式会引出类对,找到了不同事物的相关联的重要特征和功能。
7)身体思维:通过肌肉和皮肤的感觉和意识所发生的思考。
8)移情:把自己想象或者假装成其他物品。移情和身体思维也有关系。
9)空间思维:平面变成多维度,跨越时间甚至变换世界的想象能力。
这些工具都是相互影响,没有哪一种工具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工具的。
高阶工具:后四种工具依赖于基本工具。
10)模型:制造物体和概念的模型往往要求把空间思维,抽象,类推,和身体技能进行某种结合。
11)玩耍:也是一种高级的整合工具,依赖于身体思考,移情,行动和模型,还需要有孩子般的乐趣,跳出传统的游戏规则。
12)转换:一个思维工具到另外一个思维工具之间进行转换的过程,比如,想象和语言之间的交换。
13)整合: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联感,同时以多种形式经历某种感觉(触觉,嗅觉,视觉,声音)。整合也包括知识的结合,所有的东西(观察,形象思维,移情,等)全部有机地发生。
“没有人真正地一看到了花朵--它是那么小----我们没有时间一而观察是需要时间的,就像交朋友需要时间一样。”
书中提到,哈佛大学地理学家纳撒尼尔·席勒,像毕加索一样被训练一遍又一遍地观察样本,直到并不明显的事实变得明显,例如某些鱼的鱼鳞的排列在身体两侧是不同的。在馨子老师的课程中,也提到了路易斯阿加西和他学生斯库德的故事,阿加西要求他的学生练习几天观察标本鱼,通过近距离反复观察一条鱼,找到观察对象在较大系统的位置。配合这堂课,馨子老师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练习,静默一分钟,先安静地观察,而不是直接给出评价,看看能观察到什么。
关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我联想到最近进行的一项活动。跑步或者慢走的时候,我会观察家里附近的树,一开始是观察松树,随着观察的深入,我就开始寻找松树杉树的区别,后来我又加入了柏树进行对比。随着观察,对比,和查找资料,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通过松针的形态,我能一眼看出来这几棵树本质的区别。其次,我还发现了,枫树槭树也是很微妙的区别,这些可以通过叶片的排列来区别其不同。
什么都是多角度多维度地观察呢?仅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会使用我们通常忽视的感觉刺激,比如说,触觉。有时这种高度的注意能够得到具有创造性的洞见。
生物学家吉拉特·沃梅基的整个事业就能够证明这一点。当沃梅基还很小的时候他失去了双眼,这迫使他依赖自己剩下的感官。“它们传达的信息现在有了意义,”他写道,“而原来我可以忽略它们。我的世界并不是一片黑暗毫无希望,它像原来一样闪闪发光,只不过现在的光芒是声音、气味、形状和质感……实际上,所有这 些感官在一起提供了我周围世界的一幅活生生的、但又是非视觉 的图画。
观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观察-联想-存档的过程。在艺术课的早期课程中,馨子老师就谈到了看见和真正看见的区别,看见就好像一个没有意识的相机,只是被动地拍照。而真正的看见是捕捉和寻找细节的活动,把不同的地点时间的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还是拿观察树来举例子,我一直以为松树都是秋天结松果,所以松树在我的大脑里知识被动的信息,我也从来没有主动观察过,但是当我主动选择松树作为观察对象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松树是有雄性花,春天的时候会通过风传播花粉,雌花接受到花粉以后,受精成功后,会耗费2年生出小小的雌球果,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松果。而且松果并不是在秋季成熟,而是在夏末的时候冒出来了。所以当我们主动选择观察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细节和惊喜。
关于这一点,我的感受是,孩子天生是观察者,前几天孩子还在问我,为什么草莓是红色的。红色,绿色的偏旁为什么是绞丝旁?这些在我看来平常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很有意思和值得探索的事情。
观察的结果,是被我们的认知,经历,社会的系统所影响。“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如何存在是取决于个体如何去感觉到,所以我们感知到的信息不一定是客观的,科学的,甚至可信赖的。
来举个例子,前几天我搬家发了个朋友圈 ,有些朋友觉得这是很不错的体验,还有些朋友觉得很酷,觉得这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经历。还有朋友对我们的行为表示很钦佩。然而到了我父母这里,就觉得这是一种危险的冒险,觉得我们是在拿生命开玩笑。不同的经历和认知,得出来的结论完全不一样。
书中提到了,很多科学家认为艺术是训练观察力很好的办法。除此之外,写作,阅读文学作品也可以训练观察力,很多小书家都有着医生和作家的双重职业,两者的工作都依赖于对感官的灵活运用。医生的耳朵因为受过了故事的训练,对病人的倾诉也格外敏感。其次,诗歌要求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回应,所以也能促进和病人的更加健康的治疗关系。观察还可以通过音乐来培养,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区别细微的区别。
无独有偶,在《成长的边界》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很多出名的科学家,更有可能拥有职业以外的业余爱好,而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业余爱好的概率就更高了。和其他科学家相比,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业余演员、舞者、魔术师或其他类型表演者的概率要高出至少22倍。另外,一项耗时数年的针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表明(这些研究对象都被同行视为真正的专家),那些对自身领域缺乏创造性贡献的人,在自己的狭隘领域之外亦缺乏审美情趣。正如心理学家、著名的创造力研究者迪恩·基思·西蒙顿(Dean Keith Simonton)所观察的那样,有创造力的成功者通常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会沉溺于一个狭隘的话题,这种广度所代表的洞察力并不仅仅来源于他们自身特定领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