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重新学习一门被遗忘的语言

文摘   2024-04-25 23:20   美国  

看《非暴力沟通》大概两周了,尝试着梳理一下上半部分的结构,也聊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



这本书第一次读是垚垚刚出生那会儿,当时并没有特别大的感触。第二次读,发现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经典会流传,而且越来越香。


在序言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大致的意思是,非暴力沟通的连结首先从自己开始,认识自己的是建立关系的源头。在我看来,这本书目前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一种和自己沟通的能力-学会不带评价地观察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以及尝试找到自身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第一章,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不带评判地观察,看到彼此的感受,尝试连接到内心的需求,提出具体的请求。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眼睛看会了,但是心还没学会,可能就是我目前的状态吧。


我记得在《非暴力沟通》工作坊一开始,马歇尔博士就提到了,其实我只是在教大家忘记的事情。我记得哈佛幸福课的Ta教授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也提醒大家,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好像是在重新学习一门已经忘记的语言。


什么是暴力沟通?


第二章,谈到了什么是暴力沟通。暴力沟通通常是道德判断的语言,用“谁对说错”的方式去评判对方,包括自己。豺狼语言还会让我们产生内疚和羞愧,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我们想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暴力沟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让我们把本该属于我们的责任推卸给对方。我们常常听到,因为你做了什么,才让我生气。因为你们,我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记得在序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无需寻爱,而只需消融内心的阻碍。自动化的道德评判,推卸责任,还有看似在共情实则是赶紧想解决掉问题的“同理心”,都是我们寻找爱的过程中的阻碍。如何去除或者减少这些障碍呢?马歇尔博士教会了我们另外一种语言,这也是我们天生就会的语言,只不过我们很少使用的,那就是“长颈鹿语言”。


四要素之一-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为什么要观察?而且不带评价地观察。如果我们带着各种评判去观察,我们就看不到现实,我们看到的所有,都是所谓的敌人形象。


不代评价的观察有两个好处:


1)事情的开放性:不代评价的观察让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一种开放性,谦卑的态度,一旦有了预设,事情就会不知不觉地往我们认为的方向发展。

2)关系的非对立性: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评价,被评价的时候,有感到羞耻或者内疚,也有感到反抗,或者是顺服。回想起自己和父母的一些对话,很多小火苗都是不喜欢被评价而引起的。


试一试,你觉得下面哪些是观察,哪些是评价?



四要素之一-感受


为什么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把自己的内心和对方去做连接。


能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其实不容易。首先,我们的感受,很多时候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所以会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微妙的感受描述出来。“成熟的人能捕捉到感受的细微差别,不论是强烈热忱的,还是微妙细腻的,就好像聆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然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所体会的感受不过是“”军号上的音符一样单调”。学会察觉和看到自己的感受,这是一门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课程。其次,表露自己的感受就和需求是把脆弱展示在对方面前,如果被拒绝了,那么又会激起更多不好的感觉。


四要素之一-需求


当我们在沟通时,接收到负面消息,往往会有四种反应。第一种是攻击自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第二种是攻击别人,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第三种,则是关注我们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我们的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在告诉我们,我们内心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第四种,试图看到他人言语下的感受和需求,尝试情感的连接。


截取一段我最近的观察日记,我的自动化反应依然是第二种,但是冷静下来,我往往能切换到第二种。这也算是一种刻意练习的进步吧。



今天,垚垚因为早餐是不喜欢吃的东西,闹情绪了,他说不喜欢吃云吞。我的气头一下子就上来了。内心很委屈啊!我早上6点多爬起来,做家务,做早餐,一句不喜欢真的有点伤心。 当时也没想到什么非暴力沟通,我脱口而出“我很伤心,我早上这么早起做早饭,还被你嫌弃,我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后面的事态发展就是他也生气,让我走开,我就走开了,自己去冷静了一会儿。


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做的好的地方是,我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很伤心,也表达了我的需求-我需要的我的工作被人尊重。但是在甩锅这方面,可能需要改进一下,前面那段话听起来-你为我的情绪负责,因为你不喜欢我做的早餐,我才生气,你不好!在情绪上头和自动化的反应下,我承认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甩锅给对方。


早餐过后,垚垚在房间穿衣服,我走过抱了一下他。他起初有点抗拒,估计还在生气。我说,妈妈觉得生气,因为我的劳动成功没有被人珍惜,被嫌弃的感受不好受。我感受到了你的生气,因为你想吃别的早餐。那这样,以后我们早点说,这样妈妈好安排。垚垚说,好的,那你来得及安排吗?我说可以的,只要提前一晚上商量好就行。后来,我又要求抱抱,他也没起初那么抗拒了。



四要素之一-需求


为什么要看到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需求呢?马歇尔博士是这么说的,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一种感受背后,都有一个需求。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在告诉我们,此刻的我并没有连接上我的需求。


书中把暴力语言比喻成豺狼,而非暴力语言比喻为长颈鹿。对于“长颈鹿”而言,爱是一种需求,具体的需求,我们需要明确知道和这个需求相关的请求-你需要我做些什么来满足你对爱的需求。但是对于“豺狼”来说,爱只是一种感觉。在生活中,我们很多都说,我希望你爱我,尊重我,但是很难表达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希望对方猜自己想要什么。


最近我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还发现一件事情。在亲子关系中,有时候能够看到孩子的需求,有时候则不能。那天和学友们讨论,也许有时候孩子的情绪就仅仅是情绪而已(不开心就是因为挫败),和需求也不一定有关系。所以如果努力了,实在找不到对方的需求,那么也无妨。



四要素之一-请求


对于提出请求,很多人也会陷入一些误区。我总结了有三要三不要。


1)要提出正向的要求,而不要提出反向的要求。简而言之,我们清楚地告诉对方,我期待你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2)要具体的要求,而不要提过分抽象的要求。我们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不清楚表达,会让人产生误解。

3)要有前后文,而不是一句请求。如果我们在提出请求之前,能够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那么这样的交流会更加顺畅,也减少对方把请求误解指责或者要求的机会。


阅读中的困惑


这本书里面会谈到一些话术,比如说,我们要说需求,而不是想法。也有一定的句式要求。阅读的时候,过于注重句式上的技巧和章法让我觉得有点不习惯。


直到我最近重新阅读第一章的时候,里面的某句话点醒了我。“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公式,人们可以根据有不同的情境或者文化做出调整”。所以,对于学习这门新的语言,我认为还是尊重自己的文化系数和练习中的感受。这其中的精髓是在沟通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而不是我们具体说了什么


我的观察记录



趴趴就是梦梦童鞋
80后理工女,家有一男娃儿。分享育儿记录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