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Notion,让你的第二大脑帮你高效工作学习!

文摘   2024-06-01 11:03   美国  


前段时间在群里和大家分享我使用Notion的心得,整理成一篇公号,希望对Notion有兴趣的学友们有所帮助。


准备篇


开始Notion之前,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想用Notion做什么呢?一定非要用Notion才能实现吗?有没有更便捷的替代方式?


我观察到身边的朋友,有些是用notion来track自己工作项目,或者是学习、健身的进度,还有些是用来track自己的一些日常习惯(喝水习惯,睡眠,等等)。还有些朋友,用Notion来建立个人图书馆。


先弄明白自己的需求,因为需求不太一样,玩法也不相同。


我想用Notion来做什么?我自己的想法是,首先,我要利用Notion把我的学习,生活还有内在思维可视化。比如说,考PMP的计划和进度,我可以用Notion来track,看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这也是我行动的动力之一。其次,建立我的图书库。每年读的书,我想整理成一个可视图书库,可以帮我反思大多数看的书和我的目标是不是符合。还有我读书的感悟心得,和其他书籍的关联和联系。在人工智能盛行的当下,我想利用Notion图书馆,让它变成我的第二大脑。当我需要这个第二大脑调用数据和想法的时候,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


想清楚目的以后,那我们可以继续问问自己,这些功能一定非要用Notion来实现吗?Notion有不足的地方吗?如果有,我应该如何解决呢?大家也可以找一些市面上类似功能的软件来进行对比。比如说,我的大方向是以图片和可视化为主,那么obsdian可能不太适合我。随着知识库建立,到了后期,我发现Notion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各个知识卡片的串联容易乱,而且知识体系的呈现没有obsdian那么可视化。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可替代的方案有吗? 


总之,基于我自己了解到的软件,然后根据想要的用途进行整合安排。有时候,也不用死磕一个软件不放手。



我们是来“玩”软件的,而不是被软件“玩”的。


实用篇



正式开始Notion的探索-图书馆。第一步是建立框架。


关于个人图书馆,我分成了阅读和播客两大部分,这也是我日常主要输入的来源。接下来,着手于Page模板的建立,我设置了作者,译者,出版社,分类,阅读进度,评分,一句话总结,这些都能帮助我日后进行检索。






接下来,来到第二步-建立知识卡片/如何做读书笔记。


拿前段时间读的一本书《学会如何学习》来举例子。拿到一本书,第一遍我会进行粗读,也就是大概了解这本书的框架,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中心思想,初步搭建自己对这本书结构的理解(见Xmind图)



搭建好框架为什么如何重要?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是怎么“排兵布阵”的?他是如何联系每个章节的?也许在一开始不太清晰,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会慢慢拨开迷雾。其次,建立框架就是帮助我们搭建对一本书的“心理表征”。阅读一本书,我们没有办法记住每个知识点,或者每章节的内容。但是搭建框架,其实就是帮助建立知识之间的“桥梁”,结构化的知识远比零散的知识点,更能帮助我们理解整本书内容和建立长期记忆。当我和别人复述一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缩放自如的思维导图。一开始的大框架是什么?然后深入到每个章节,有哪些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我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


搭建好框架以后,就可以进行每章的精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就会开始建相关的知识卡片(Notion就上场了)。以下是我在阅读《学会如何学习》中建立的知识卡片。



建立知识卡片,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主题开始。比如说,作者在书中谈到的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这个就可以作为一个知识卡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笔记不是“抄书”,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大多数时候,除了科普文章我会抄一些原话,其他情况我都是用自己的话。这部分就不累赘了,有兴趣的学友们,可以了解费曼学习法,来确认自己是不是理解了一本书。




关于知识卡片,我们要如何控制它的颗粒度呢?一个知识卡片,最好是颗粒感细一点,包括的内容不要太多。那么具体如何做呢?我能想到一个好的建议就是,每个知识卡片尝试去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多个问题。比如说,卡片A就是回答:什么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另外一个卡片B就是回答:如何利用发散模式?简而言之,不要尝试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知识卡片。


来到第三步,建立卡片之间的关联。通常一个卡片建立好了,我经常用的功能就是Notion里面的关联/relation功能来进行知识的串联。


拿下面的知识卡片为例,我会把和心理表征和组块相关内容关联起来,可以是两本书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几本书。关键是在这张卡片里写下我自己整合和浓缩以后的想法。这个想法既不来自于《刻意练习》,也不来自于《学会如何学习》,而是我阅读了相关主题以后,自己蒸馏出来的想法。当然,随着我日后阅读到相关主题的内容,有不同的想法,知识卡片也是可以不断更新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笔记不是一次性的,它们也需要不断动态调整。我嫩需要定期回顾一下自己的笔记,看看自己最近这段时间有什么新的想法。





第四步是需要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会用pull数据的办法,形成一个我想要的主题。Notion的知识卡片的串联,并不能帮我们形成一个非常可视化的网络图,这也是我个人觉得Notion不太友好的地方。目前为止,我没有办法太好的办法去处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关系和局部关系。


我是如何解决的呢?在这里,还是需要运用我们的第一大脑。举个例子,我需要做一期关于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分享。首先,我会在notion笔记里面去所有和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相关的内容,具体操作办法很简单-通过search功能获取,这个相当于我在pull所有存在第二大脑的数据。



然后我会用xmind进行框架搭建和组块。关于如何进行组块这部分内容,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篇文章。


如何花两个月去准备一次线上直播分享(文末附直播入口)


用刻意练习来阅读《刻意练习》-3



后记


以上就是我使用Notion半年来的心得了。目前本也还是个菜鸟,重在探索和学习。


在这里还是提醒一下学友们,我们并不需要完全迷信一款软件。适合自己的,能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是好软件。反之,如果这款软件暂时对自己生活学习没有实际好处,那么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诺基亚有句广告词是“科技以人为本“,同样地,任何一款软件也应该建立在自己的需求和方便的基础上


希望你,玩Notion玩得开心。如果你有好的办法实现知识体系的联网,也欢迎留言给我。











趴趴就是梦梦童鞋
80后理工女,家有一男娃儿。分享育儿记录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