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远飞
点评专家:麦丽萍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血常规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检验项目,在疾病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市面上的血常规分析仪器愈发精准,其中希森美康和迈瑞品牌更是以卓越的性能脱颖而出。然而,即便仪器再先进,也难以做到绝对的百分百准确。近期,本科室便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引发了我们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深刻思考。
某日,临床科室打来电话,反映一位患者近期几次血常规五分类结果出现明显不一致,对检验科的结果准确性产生了怀疑。接到电话的我顿时感到一阵紧张,迅速安抚临床科室,并承诺会尽快查明原因并给予回复。
我立即调取该患者的检验结果,发现临床所言非虚,几次血常规结果分类确实存在较大差异。再仔细查看仪器报警信息和散点图,果不其然,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原始幼稚细胞或者反应性淋巴细胞,这才导致了仪器分类的异常。
可报告备注栏却显示已进行复查。为了确保无误,我重新取来患者前一天的血常规标本,亲手推染了两张血涂片。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约 10% 的原始细胞,这一发现让我心中有了答案。我迅速将情况反馈给临床科室,并建议为患者加做骨髓穿刺以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测。
几天后,骨髓涂片结果出炉,确诊患者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且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最大。
至此,患者的病情基本明确,我们建议其转至上级医院接受更专业的诊疗。
回顾患者血常规结果,在其病情尚未明显改善的阶段,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却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立刻警觉:仪器分类的准确性是否出了问题?于是,我着手追踪溯源,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下是患者几次血常规的详细数据及散点图:
图1
图2
图3
图4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患者数次血常规检测中,仪器的散点图均呈现出明显的分类异常,且仪器均发出了报警提示。
这背后隐藏着几个亟待明确的问题:
1. 几台仪器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2. 标本是否进行了镜检复查?
3. 人工镜检分类是否准确?
4. 工作人员审核报告时是否查看了相关信息?
经过深入查阅资料及走访相关人员,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三台仪器在白细胞分类上都采用了激光散射法,但具体染色方式有所区别。BC-5180 使用化学染色,而希森美康的仪器则采用荧光染色。荧光染料能与细胞内的核酸等成分特异性结合,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仪器结果呈现上的差异。
据了解,10月5日当班的同事对标本进行了涂片镜检,并认为镜下的细胞分类与仪器分类结果一致。然而,在10月9日,由于同事发现该患者结果与上次相差无几,便未再进行涂片镜检,这一疏忽为后续问题埋下了隐患。
在镜检过程中,同事将轻微扭曲折叠的原始/幼稚单核细胞误认为是成熟单核细胞。虽然它们同属单核细胞系,但将它们准确归类为原始幼稚细胞,能更有效地提醒临床医生关注。此外,对于原始粒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细胞等特殊细胞,也应在备注中充分说明,以便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常规情况。
在本案例中,10月4日和10日的血常规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并不高,但当班同事未能及时留意到仪器的报警信息和散点图的异常,因此未进行涂片镜检,这一疏漏直接导致了对患者病情的误判。
综上所述,该病例中血常规标本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以及原始幼稚细胞的漏报,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的疏忽和对原始细胞认知的不清晰所致。这不仅影响了临床对患者疾病的准确判断,还延误了患者的及时诊治。因此,从这个案例来看,检验科的结果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准确之处。
在血常规报告的审核过程中,我们检验人员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仪器的工作原理、标本的镜检复查情况、人工镜检分类的准确性,以及审核时需关注的各类信息,才能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案例中,迈瑞 BC-5180 主要采用库尔特原理和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体积分布,但其在白细胞分类的精度上相对较低,对于某些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识别能力有限。
而希森美康的 XN-1000 和 XN-550 属于 XN 系列,运用更先进的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实现了更精确的白细胞分类,对于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也更强。然而,不同工作原理的仪器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自局限性的影响,如 XN 系列仪器在高白细胞计数时可能出现计数偏差。
标本检测后的镜检复查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当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报警或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显微镜镜检复查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直观的细胞形态学信息,有助于发现仪器可能遗漏的异常细胞。但人工镜检分类的准确性并非绝对,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各种细胞,但人工镜检也存在主观性较强、易受疲劳影响等局限,可能导致部分异常细胞的漏诊或误诊。
在审核血常规报告时,检验人员需全方位关注相关信息。首先,标本质量是基础,需仔细检查标本是否存在溶血、冷凝集等干扰因素,以及标本的采集、处理、放置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其次,检测结果的数值、散点图和直方图形态、项目关联性等是审核的核心内容,需认真核对各项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有无异常细胞群体出现,以及不同项目之间是否存在逻辑矛盾。例如,对于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的患者,需查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其类型。
此外,仪器报警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异常提示,需重点审核和分析。最后,临床符合性和复检、备注信息也不可忽视,需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诊断、病史等信息进行对比,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并关注复检情况和报告中的特殊备注说明,以确保报告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麦丽萍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副主任技师
该案例生动地揭示了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仪器检测结果与实际病情不符的问题,极具警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反思。首先,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在工作原理上的差异,确实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迈瑞 BC-5180 采用的库尔特原理和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虽然能够检测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分布,但在白细胞分类的精度上存在局限,对于一些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识别能力不足。而希森美康的 XN 系列仪器,凭借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技术,能够更精准地进行白细胞分类,识别出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不同仪器对同一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其次,标本的镜检复查环节至关重要。在本案例中,10 月 5 日的镜检复查虽然发现了异常细胞,但由于后续工作人员对仪器报警信息和散点图的忽视,以及对原始细胞认知的不清晰,导致了后续检测结果的误判。这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仅仅依赖仪器的检测结果,而应将镜检复查作为一项常规且必要的补充手段,尤其是在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或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更应加强镜检复查的力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再者,人工镜检分类的准确性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验人员在镜检时,可能会受到自身经验、技术水平、疲劳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分类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镜检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镜检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工作人员在审核报告时,必须全面、细致地查看相关信息。除了关注检测结果的数值外,还应重点分析仪器报警信息、散点图、直方图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史,综合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助力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然,杨波.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 2019,31(20):3.DOI:CNKI:SUN:ZMYX.0.2019-20-057.
[2]金芳, 宋文琪, 袁红, 等. 4种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的一致性评价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5(5) : 528-535. DOI: 10.3760/cma.j.cn114452-20211201-00750.
[3]王成玉.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关键分析[J]. 糖尿病之友,2024(3):129-130.
[4]刘靓珏,骆丰,孙明洪,钟智强.288例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及报警信息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2):329-332.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4.02.012.
[5]覃新颖,杨志清.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J].家庭医药, 2016,000(012):22-23.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6.12.019.
[6]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6):619-627.DOI:10.3760/cma.j.cn114452-20200331-00343.
[7]PalmerL,BriggsC, McFaddenS, et al.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omenclature and grading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features[J]. Int J Lab Hematol, 2015, 37( 3): 287- 303. DOI: 10.1111/ijlh.12327.
[8]ZandeckiM,GenevieveF, GerardJ, et al. Spurious counts and spurious results on haematology analysers: a review. Part I: platelets[J]. Int J Lab Hematol, 2007, 29( 1): 4- 20. DOI: 10.1111/j.1365-2257.2006.00870.x.
[9]BarnesPW,McFaddenSL, MachinSJ,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 for hematology review: suggested criteria for action following automated CBC and WBC differential analysis[J]. Lab Hematol, 2005, 11( 2): 83- 90. DOI: 10.1532/LH96.05019.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