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拟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厌氧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口腔和女性生殖道中。在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时,脆弱拟杆菌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多种内源性感染,如腹腔感染、胸腔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感染、颅内感染等。
本文报道一例由脆弱拟杆菌感染引起的孕妇血流感染案例。
·
患者女,39岁,孕期(孕32周),因“发热、咽干3天,发现血压低1天”于2024年11月1日急诊入院。患者否认发病前15天内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社区及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既往2024年8月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余个人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T 36.4℃、P 90次/分、R 24次/分、BP 100/60mmHg(带入多巴胺静脉泵入维持),神志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稍苍白,无黄染、皮疹,前胸有一烫伤结痂,大小约1×3cm。口周无紫绀,咽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充血,无脓点。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 9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如孕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肠鸣音听诊欠佳。四肢肢端稍冷,甲床稍苍白,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入院诊断
1. 脓毒性休克、2. 孕5产3,孕32周、3. 肺炎、4. 血小板减低查因(感染继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其他?)、5. 贫血、6. 右肾积水、7. 阑尾切除术后、8. 胸腔积液。
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右肾轻度积水,胰腺、脾脏、左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腹腔未见明显积液,右下腹未见肿大阑尾。
胸部CT:1. 两肺后部坠积性炎症、2. 两肺上叶及右肺中叶结节灶,建议1年复查、3.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血常规:白细胞 12.95×109/L、中性粒细胞 12.08×109/L、红细胞 2.81×1012/L、血红蛋白 82.00g/L、血小板 17.00×109/L。降钙素原 250.5ng/ml、C-反应蛋白 132.5mg/L。凝血四项:PT 13.6s、APTT 37.3s、TT 17.9s。D-二聚体 25.097ug/ml。B型钠尿肽 1544pg/ml。肝功:GGT 101U/L、ALP 173U/L、TB 26.3umol/L、DB 17.3umol/L、TP 42.9g/L、ALB 20.2g/L。
细菌培养:微生物室于11月1日收到患者血培养标本,11月3日两瓶厌氧培养瓶报阳,报阳瓶培养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涂片革兰染色
转种于血平板,厌氧条件下培养24h,该菌生长如下图所示:
经质谱仪鉴定为脆弱拟杆菌。此外,血NGS亦提示脆弱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质谱图
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补液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输血纠正贫血及补充血小板、护肝退黄等治疗。患者血培养出脆弱拟杆菌,血NGS亦提示脆弱拟杆菌,抗生素更换为美罗培南+奥硝唑抗感染治疗。
患者于2024年11月3日晚上行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转ICU继续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抑酸护胃、护肝退黄。、雾化促排痰、能量支持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指脉氧正常,肺部氧合尚可,痰量较前下降,无发热,复查白细胞及降钙素原较前下降,肝功能基本正常,于2024年11月7日转产科进一步治疗。
转科后予切口换药、拆线、理疗、抗感染、促宫缩等治疗。转科后体温正常3天,复查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予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降阶梯抗感染治疗。复查胸部CT提示:1. 两肺后部坠积性炎症、2. 两肺结节灶,较前减少、缩小、3. 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2024年11月16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5.01×109/L、中性粒细胞 2.82×109/L、红细胞 3.52×1012/L、血红蛋白 102.0g/L、PLT 346.0×109/L。降钙素原 0.31ng/ml。肝肾功能、凝血四项、B型钠尿肽未见异常。患者生命征正常, 一般情况好,无畏寒、发热等不适,予办理出院。
案例分析
脆弱拟杆菌为无芽孢专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典型的菌体形态为短杆状、着色不均、两端浓染、中间不着色或染色较浅呈空泡状。其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形态规则,而在液体培养基尤其在含糖的培养基中,呈明显的多形性。
脆弱拟杆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中加入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1和20%胆汁可促进其生长,其可发酵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24-48h后,可形成可见菌落,菌落呈灰白色、圆形、光滑、微凸、半透明、边缘整齐、大多不溶血[1]。
脆弱拟杆菌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口腔和女性生殖道中,在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受损、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等情况下,可引起内源性感染[2],引起多种感染如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等[3]。
对于脆弱拟杆菌引起的脓肿等局部感染,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外科引流是治疗的关键。对于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甲硝唑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奥硝唑、氨苄西林-舒巴坦;次选碳青霉烯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其他有效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加环素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菌株对甲硝唑和亚胺培南耐药[4]。
在本案例中,由于患者是孕妇,血培养出脆弱拟杆菌后,立即改用奥硝唑联合美罗培南加强抗感染,并取得了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总结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