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包括二、三级综合医院提供儿科服务、普及心理健康服务和知识、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增加婴幼儿托位、取消门诊预交金、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便利血费减免、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等八项实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
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对地市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应当坚持“充分尊重医师决策权,为互认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客观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原则。因此互认项目的确定,应当从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角度出发,选择具有较高同质化水平、较好稳定性以及统一技术标准的项目。例如,临床上常用的血常规、尿常规、X光检查、CT检查等。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一)是坚持分步逐级稳妥推进。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强化医联体内检查检验同质化管理。从紧密型医联体内互认入手,有序扩大互认机构和区域范围,逐步向市域、省域、区域和跨省份互认推进。
(二)是加强临床检验、放射影像、核医学等相关专业质控组织(中心)建设,推动实现国家、省、地市全覆盖,并推进质控工作向县(区)延伸,提升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规范化、同质化水平。这也是实现地市层面的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结果互认,以及二、三级医院同级间互认的必要基础和条件。今年的目标是地市范围内医疗机构间互认的检查检验项目达到200项。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提高互认便利性。
(四)加强工作调度,逐级加强对区域、医疗机构、科室和医务人员互认情况监测评价和督促指导。同时,指导医疗机构完善内部绩效分配机制,鼓励结合实际将互认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内部绩效考核。
(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医保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推进互认的政策环境。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我们明确了接诊医师根据实际诊疗需要可以对相关项目进行重新检查的六种情形:
一是因病情变化,相关临床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
二是相关临床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
三是相关临床检验项目对于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的(如手术、输血等重大医疗措施前);
四是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
五是涉及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的;
六是一些确需复查的其他情形。
森栩医学基于AI+5G的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AI-HR)符合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最新管理办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及同质化要求,基于AI+5G创新技术开发,优于国际不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一致性评价方法及信息化工具功能;赋能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质控部门、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单位全面践行国家卫健委2025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之结果互认工作,同时彰显森栩平台的核心价值。
森栩医学基于AI+5G技术开发的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AI-HR),完全契合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有关结果互认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及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所有操作流程均符合国内最高标准,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森栩医学AI-HR平台促进了跨区域、跨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及互认,避免了重复检查,显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灵活选择多种比对方法和评价指标,平台能够进行精准的实验室间比对及结果一致性评价,确保了不同医疗机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这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对于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要求,也大大增强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目前,森栩医学AI-HR平台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西安等多个省市的跨院区、区域检验中心、医联体、医共体等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标杆单位成功上线使用,涵盖了450个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实时动态,连续监控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及结果一致性,灵敏、准确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及误差结果智能预警,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人、机、料、法、环一体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确保了不同医疗机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森栩医学AI-HR平台赋能国家卫健委2025为民服务八件实事的具体实践和落地实施,通过打破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的信息化及同质化建设的技术壁垒。平台真正实现了让患者少跑腿、多省钱的目标,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