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自查自纠!这些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方式都属违规,直接作废

健康   2025-02-02 15:00   山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快速成功的“捷径”层出不穷,而职称评定这一关乎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不幸成为了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


近期,有关“不用上课、不用考试、不用发表论文、不用申请专利,只需花费数万元,就能享受职称一站式代办服务”的宣传声浪此起彼伏,不仅让不少职场人士心动,更是在医务人员这一类别众多的专业领域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警惕。

·


职称代办:花钱可享全程服务



2023年6月,在湖北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沈先生看到“职上网”发布的职称代办信息,便联系到了销售人员。考虑到专业职称与职业发展挂钩,沈先生先后花费了1.2万元和1.3万元,分别为自己和儿子购买了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服务。


沈先生:对方说只要交钱,其他的考试、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会全包,别的都不用管就可以办证,而且证书在当地人社局可查。交了钱之后,才发现对方说这个证书只能在私营企业里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立马就说不办了。


随后,沈先生向平台申请退费。


按照沈先生和平台签订的电子版课程/服务协议:“乙方有权在评审结果出具后7日内向甲方提出退费,甲方在扣除乙方实际支付金额的40%,扣除已发生成本费用(申报费、材料费、整理费等)后30日内安排退款”。


距离沈先生首次向平台申请退款已超过半年,售后人员称“已提供了服务”,由此核算出了一个让沈先生无法接受的退款金额。


售后人员:我们这边给您发布了两篇论文,所有权是您的,每篇是4999元,两篇下来,这边也只能退您2002元,这样还没有扣除您40%的服务费。合同也有签署,是需要扣除相关服务费用的,相关服务费用是包含论文费用的。


但就算是这两篇4999元的论文,也是不久前在沈先生的反复要求下,代办终于提供的,证明平台已经花费了成本。


代办提供的两份PDF文件显示,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2024年第2期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中国科技信息》和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人才》,“论文”的作者介绍一栏仅标注了沈先生的名字和身份证号。


沈先生从代办提供的网站“期刊网”中能够查询到这两篇“论文”,但相关记者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却均未检索到沈先生发表的任何文章。


者在上述两个学术网站又搜索了2024年第2期的《中国科技信息》和《中国科技人才》,意外发现,在这里看到的两本期刊的目录与代办发给沈先生的PDF文件显示的目录内容截然不同。记者分别向两家期刊编辑部核实情况,发现均为造假。


毋庸置疑,沈先生已经落入了“职称代办”的诈骗陷阱,所花费的近三万元费用或许也已经打了水漂。



人社部门:严防职称评审诈骗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对于与职称评审无关的中介等其他社会机构假借职称评审名义开展的违法违规活动,办法将其作为各地职称评审环境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要求地方人社部门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处置。

多地人社部门发布防范职称评审诈骗声明,表示从未与任何第三方代理机构或个人合作,或委托其开展任何形式的代办、咨询职称评审等活动。相关部门提醒,目前常见欺诈行为主要有:

  • 谎称“代办证书”

承诺“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等,违法制作各类虚假职称证书。

  • 谎称“内部渠道”

诱导不满足条件或想走捷径的人员缴纳高额费用。

  • 谎称“职称包过”

通过在线平台签订协议收取高额费用,并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费。

  • 谎称“全网可查”

通过假证信息“挂网”,制作虚假查询网站实施欺诈。


起底医务人员职称违规套路



医务人员职称违规套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伪造或虚假申报材料


  • 伪造学历或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证明

这是严重违反职称评定规定的行为。一些人员为了获取职称,可能会伪造相关的学历证书或工作资历证明。一旦被发现,其职称将被吊销,并由相关部门收回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 虚假业绩报告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业绩报告是重要的评审依据。一些人员可能会夸大或虚构自己的工作业绩,以提升自己的职称评定竞争力。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职称评定的公正性,也严重影响了个人职业道德和声誉。


考试或评审期间的违纪行为


  • 作弊、替考

在职称考试过程中,存在个别人员通过作弊、替考等违纪行为获取高分,进而达到职称评定的要求。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考试纪律和职称评定的公正性。

  • 暗箱操作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些人员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如拉关系、走后门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职称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损害了职称评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科研失信行为


  • 伪造数据、抄袭剽窃

科技教育司每年会公布数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主要包括申报者通过抄袭、剽窃等手段获得研究成果,以充当自己的业绩,或者在假冒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造假论文数据,甚至雇佣枪手代写论文、购买论文等等。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科研诚信原则,一旦被发现,其职称将被撤销,并可能受到其他严厉的处罚措施,如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科研项目资助等,一经核实即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评审单位予以撤销职称。


违法违纪行为


  • 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


在医疗工作中,一些医务人员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医德医风,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一旦被发现,其职称也可能受到影响,甚至被撤销。



其他违规行为


  • “挂证”行为

所谓“挂证”,就是医务人员将自己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出借或者出租给自己实际工作单位之外的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使用这些医师或者卫生技术人员的名义开展诊疗或者相关医学活动。无论医务人员是否收取医疗机构费用,都属“挂证”行为,是违规且违法的。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称违规套路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都严重违反了职称评定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为了维护职称评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广大医务人员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诚信申报、公平竞争、抵制违规行为。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职称违规行为,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

点击下方名片,获取更多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资讯

 

部分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yeah  审校:小冉

检验医学网
检验医学网创建于2004年,现全网拥有80万+关注用户,是中国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领域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媒体矩阵平台,涵盖各类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学术活动、大型展会等,为检验人员和体外诊断行业提供专业、及时、可靠的学术信息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