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饮酒请万分警惕!除了头孢,同服这些药物也能“说走就走”!

健康   2025-01-28 15:01   山东  


作者:赵利
点评:曹生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


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到春节假期前后的一段时间,总能看到不少因饮酒过量而亮起 健康“红灯” 的检验报告。转氨酶飙升、胆红素异常…… 这些指标的变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肝脏的 “委屈” 与 “抗议”。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饮酒这件事儿,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享受欢乐的同时,守护好身体的健康防线。

·

酒精的 “第一站”

胃的 “初筛”


当您豪爽举杯将美酒一饮而尽时,酒精便开启了 “人体探秘之旅”,而胃则是其的 “初筛关卡”。

别小瞧这一环节,胃里仿若一个忙碌的小工坊,大约10%-20%的酒精在此在羧酸酯酶和胃蛋白酶这两位 “勤快小助手” 的助力下,迅速融入血液。但这仅仅是开场,剩余约80%-90%的酒精如同迫不及待的 “探险家”马不停蹄地奔赴小肠,继而搭上血液循环的 “高速列车”,风驰电掣般涌向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肝脏,无疑是这场旅程的 “终极战场”,一场悄无声息却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震撼上演。


解酒酶

肝脏的 “秘密武器”

 

在肝脏这座宛如精密机器的 “解毒超级工厂” 里,隐匿着两把对抗酒精的 “利刃”,堪称 “黄金搭档”,它们便是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



乙醇脱氢酶(ADH):酒精的 “初加工”


ADH好似一位风风火火的 “先锋工匠”,酒精刚踏入肝脏这片领地,它便立刻撸起袖子开工,把酒精(乙醇)迅速氧化成乙醛。

这乙醛可是个 “捣蛋分子”,它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引发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让您难受得直皱眉;它还会直接对肝细胞发起 “攻击”,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使肝细胞内的微管分泌和转运脂蛋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一系列肝脏疾病埋下隐患。

这过程听起来,仿佛是把一个 “醉醺醺的闯入者” 变成了一个 “调皮捣蛋的小恶魔”,情况似乎变得更棘手了。别急,还有它的默契搭档在后头呢!
 

乙醛脱氢酶(ALDH):乙醛的 “终结者”


ALDH则宛如一位沉稳老练的 “收尾大师”,它不慌不忙地把“ 小恶魔”乙醛转化为温顺无害的乙酸。

乙酸对于身体而言,就如同乖巧的 “小绵羊”,能被身体轻松的进一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场与酒精的 “战斗” 至此才算圆满收官。
 

“酒神”“酒仙”“酒圣”

他们的光环


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就会冒出几个号称“酒仙”“酒神”“酒圣” 的朋友,他们总能在酒局中谈笑风生、千杯不醉,着实令人称奇。究竟为何他们如此能喝呢?


原来,是他们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大 “守护神” 活性超强,代谢酒精的速度仿若搭载了火箭一般迅猛,所以喝完酒,他们鲜少出现那种东倒西歪、胡言乱语的狼狈醉酒模样。


但是需要警惕,可千万别天真地以为拥有这般 “超能力”就能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了。要知道,酶的活性即便再逆天,肝脏的 “耐力” 终归是有限的,一旦饮酒过量,肝脏立马就会不堪重负,“撂挑子” 不干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场上还出现了检测解酒酶含量的试剂。这对于那些经常饮酒或对自身解酒能力好奇的朋友来说,无疑是多了一种了解身体的途径。通过简单的操作,采集少量样本,就能大致知晓自己体内解酒酶的含量情况。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类试剂仅供参考,不能完全等同于专业医疗机构的精准检测。但它的出现,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初步判断自己的解酒 “硬件” 水平,进而更加科学地调整饮酒习惯。

 

饮酒过量的危害

肝脏 “苦不堪言”

·


对肝脏的危害


  • 增加肝脏负担

酒精宛如一群 “不速之客”,需要肝脏这个 “东道主” 全力接待,进行代谢。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肝脏就得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肝脏功能便如滑坡般下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随之而来,让您苦不堪言。

  • 影响肝脏排毒

肝脏本是人体的 “解毒高手”,肩负着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的重任。然而,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却如同一场 “化学风暴”,改变肝脏的酸碱环境,毒素们仿若找到了 “避风港”,在里头 “堆积如山”,无法顺利排出,下肢水肿这个 “麻烦精” 便瞅准时机不请自来,给身体带来诸多不便。

  • 诱发酒精性肝炎

大量酒精仿若一群穷凶极恶的 “小怪兽”,一波接着一波,毫不留情地冲击着肝脏细胞,致使它们脂肪变性、坏死、再生,如此反复折腾,酒精性肝炎便趁虚而入,门静脉高压、吐血、黄疸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也仿若听到了集结号,纷纷赶来 “凑热闹”,让肝脏的处境愈发艰难。

  • 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长期过量饮酒,肝脏细胞就如同暴风雨中脆弱无助的花朵,在酒精的侵袭下,一点点凋零枯萎,慢慢演变成脂肪肝。倘若此时仍未及时醒悟,戒酒止损,病情便会如同失控的山体滑坡,一路急转直下,恶化发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

肝纤维化,就好似肝脏被一道道 “伤疤” 层层缠绕,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被破坏得千疮百孔;而肝硬化更是雪上加霜,大量纤维组织如同霸道的侵略者鸠占鹊巢,硬生生取代了肝脏的正常组织,使得肝脏几近 “面目全非”。

 


对其他器官的危害


  • 对神经的危害

乙醇堪称冷酷无情的 “神经杀手”,大量饮酒后,它便如同成群结队的白蚁,疯狂地朝着脑组织涌去,短时间内大量蓄积,将大脑皮层活动死死摁住,就连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这般关键部位都难以逃脱它的 “魔掌”。

长期这般酗酒,外周神经也跟着遭殃,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仿若踩在云朵之上,深一脚浅一脚;眼外肌麻痹,眼睛都不听使唤了。更为可怕的是,长期过度饮酒还极易让人陷入成瘾的 “魔咒陷阱”,一旦突然断酒,人就仿若被恶魔附身,兴奋得大喊大叫、惊厥抽搐,那场面,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

  • 对心脏的危害

酒精还偏爱捣乱心脏的正常节律,心律失常的风险蹭蹭上涨,心脏仿若在高空走钢丝,惊险万分,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 对胃肠道的危害

酒精中的乙醇纯粹就是个 “调皮捣蛋鬼”,它一进入胃部便刺激胃液如同喷泉般疯狂喷涌,胃黏膜瞬间被摧残得千疮百孔。长此以往,消化性溃疡和胃炎便如同结伴而行的 “恶煞”,接踵而至。

与此同时,乙醇还不忘 “顺手牵羊”,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贫血也跟着跑来添乱,让身体状况愈发糟糕。更过分的是,乙醇连小肠都不放过,搞得人腹泻不断,多种维生素缺乏,肠道也被折腾得 “闹起了脾气”,整天不得安宁。

  • 对大脑和小脑的危害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中毒性脑病便如鬼魅般悄然浮现,大脑皮质萎缩,小脑病变。喝多了便昏睡不醒,大脑强直,眼睛麻痹,记忆力仿若被时光橡皮擦得模糊不清,人格也变得怪异扭曲。倘若病情进一步恶化,肢体感觉迟钝得如同麻木的木头,动作迟缓,最终只能瘫痪在床,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 长期饮酒导致骨质疏松

长期饮酒会抑制成骨细胞(负责骨骼新生的细胞)的功能,导致骨形成减缓;影响维生素D代谢,减少钙的吸收效率。

 酒精的摄入还会干扰体内激素水平,尤其是影响雌激素和睾酮的分泌。女性在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流失加剧。如果在此阶段继续大量饮酒,骨质疏松的风险会进一步提高,骨骼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 大量饮酒造成死亡

酒后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的窒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恶性心律失常造成心源性猝死;酒精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还可以引发血压升高,从而造成脑出血;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后者可使机体出现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造成患者的意外死亡;酒后昏睡不醒,肢体长时间僵着不动,被压着的部位肌肉一松绑便造成横纹肌溶解,肌肉里的坏死物质仿若一群失控的野马,一股脑冲进血液,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服药期间

饮酒有危险!

·


抗菌药物

 
“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头孢类抗菌药物与酒同服可能会引起 “双硫仑样” 毒性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在饮酒后10-30分钟内出现,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分别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除了头孢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氯霉素、酮康唑、呋喃唑酮等抗菌药也会与酒精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一般来说,用了这些药后的7天内,都是绝对不能喝酒的。



镇痛药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诸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以及塞来昔布等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在饮酒前后8至10小时内应严格避免使用。这是因为在此时间段内用药,会显著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当NSAIDs处于空腹给药的状态时,其不良反应会进一步加剧。


  • 扑热息痛


无论采用常规剂量,还是高于4克/24小时的高剂量,扑热息痛一旦与酒同时服用,都会致使肝毒性风险大幅上升。


  • 阿片类药物


哌替啶、美沙酮、丙氧芬等阿片类药物严禁与酒精混合使用。一旦二者合用,极易引发中枢系统的过度抑制,不仅会使人体运动功能遭受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临床上便曾有过量丙氧芬与酒精一同使用而引发严重后果的相关报道 。

 

肝损伤

程度判断

·


肝损伤程度的分级


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关键指标,主要包含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通常情况下,不同检测方法与实验室的标准略有差异,大致的正常范围如下:谷丙转氨酶(ALT)的正常范围一般在0-40U/L ,谷草转氨酶(AST)的正常范围多处于0-37U/L。不过,具体的正常参考值需以所在医院检验科给出的范围为准。

一般来说,转氨酶数值越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受损越严重。根据转氨酶升高的程度,肝损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 轻度肝损伤

ALT和AST水平轻度升高,通常为正常值的1.5-5倍。常见于早期肝脏疾病,如酒精肝、脂肪肝,或者由于大量饮酒、熬夜等引起的暂时性肝损伤。此时肝脏损伤并不严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通常可以恢复正常。

  • 中度肝损伤

ALT和AST水平中度升高,通常为正常值的5-10倍。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当ALT>300U/L、AST>200U/L时,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可能性很大。虽然数值很高,但经过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康复。

  • 重度肝损伤

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通常为正常值的10倍以上。提示肝细胞损伤非常严重,常见于休克肝、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物损伤等。如果肝损伤转氨酶持续升高到10倍以上,说明目前肝细胞损伤非常严重,但是一旦发生肝衰竭,指标可能迅速下降,此时并不代表肝损伤减轻,而是非常危重的提示,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综合评估


除了上述指标,判断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症状

肝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皮肤黄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能是肝损伤的表现。

  •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是否存在肝脏肿瘤、肝硬化等情况,也可以初步判断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损伤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深入肝脏内部,精准洞察细胞层面的病变情况。


肝损伤的

“重生之路”

·


戒酒:重生的“希望之门”


对于受伤的肝脏而言,戒酒便是那把开启“希望之门”的关键钥匙。


肝脏为何能够恢复呢?这得益于它自身强大的“再生超能力”以及身体内的“免疫救援大军”。戒酒后,酒精不再“骚扰”肝脏,炎症反应仿若迷雾渐渐消散,肝细胞便获得了“自我疗伤”的宝贵机会。与此同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也会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积极清理受损的肝细胞,助力修复工作,促进肝脏组织再生。当然,合理饮食、充足休息、适当运动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就如同为肝脏康复之路铺上了“红地毯”,能够让肝脏功能恢复得更加顺畅,一路“畅通无阻”。


肝脏虽说拥有一定的再生本领,可这过程得循序渐进,急不得。


刚戒酒的时候,肝脏的炎症仿若退烧一般,慢慢好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些肝功能指标,在数周至数月内,会像下山的皮球一样,逐渐下降。但倘若肝脏已经遭受了结构性损伤,像纤维化、硬化这些,逆转起来可就如同蜗牛爬坡,艰难无比了。


研究表明,轻度至中度的酒精肝损伤,戒酒后一年内或许会有显著改善。不过,要是伤得太重,肝硬化了,恢复起来便困难重重,还得花费更长的时间。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肝脏损伤就如同破碎的镜子,再也无法复原,尤其是肝硬化已经定型的时候。

 

恢复三阶段:漫长的“康复长征”


肝脏恢复之路,仿若一场艰苦卓绝的“长征”,需分三步,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迈进。


  • 初期(数周至数月):炎症“节节败退”,指标“芝麻开花”


戒酒伊始,肝脏炎症仿若听到了撤退的号角,开始“打退堂鼓”,肝功能指标则如同春天里茁壮成长的幼苗,越来越好。此时,一定要像守护稀世珍宝一般,密切关注肝功能检查结果,特别是转氨酶水平,唯有如此,才能精准把控肝脏恢复的进度,为后续的康复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 中期(数月至一年):细胞“重启修复”,纤维化“出现转机”


对于轻度至中度的酒精肝损伤而言,这一阶段肝脏细胞仿若重启了“修复引擎”,开启了自我修复之旅,部分纤维化也迎来了转机,可能开始逆转。


在此期间,患者得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一般,精心注意饮食调理,确保营养跟得上,为肝脏细胞“加油打气”,助力它们快速再生,让肝脏早日恢复生机。


  • 长期(一年以上):重度恢复“攻坚战”,持久战“正式打响”


重度损伤或肝硬化的恢复无疑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可能需要耗费好几年的时间。患者得像坚守阵地的钢铁战士一般,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随时掌握肝脏的“康复战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病魔顽强抗争。



饮酒有度

守护肝脏安康


朋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从当下这一刻开始,重新审慎地审视饮酒这件事儿。

饮酒原本可以是生活中的一抹 “小确幸”,为平凡日子增添些许浪漫与惬意,但千万别让它沦为健康的 “头号杀手”。每次举起酒杯前,不妨静下心来,想想肝脏为我们的默默奉献,想想那些因过量饮酒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将健康置顶,适量而饮,让生活在微醺的美好中持续绽放光芒,而不是在酒精的肆虐中黯然无光。

专家点评

曹生亚 徐州市肿瘤医院副主任技师


该科普文章以春节酒俗开篇,贴近生活,能快速吸引读者。随后深入剖析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胃的初步作用到肝脏关键酶的协同,将复杂生理现象清晰呈现,展现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阐述饮酒危害时兼顾多器官,全面展现了酒精危害全景,凸显专业功底。


文中提供的各类实用信息,像解酒酶检测试剂、药物与酒同服风险、肝损伤判断及肝脏恢复策略等,这些信息能切实指导大众日常生活、用药及应对肝脏问题,让读者有据可依,充分体现科普文章的实用意义。


文章语言表达巧妙,通过生动比喻,打破医学科普常有的沉闷,极大提升可读性与传播力,让专业知识更易被接受。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

点击下方名片,获取更多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资讯

 

编辑:yeah  审校:小冉

检验医学网
检验医学网创建于2004年,现全网拥有80万+关注用户,是中国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领域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媒体矩阵平台,涵盖各类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学术活动、大型展会等,为检验人员和体外诊断行业提供专业、及时、可靠的学术信息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