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野下的药业与医学”暨《中医药文化》第十九届学术工作坊在南开大学圆满举行

文摘   2024-11-10 19:01   上海  



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郭霭春医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历史视野下的药业与医学”暨《中医药文化》第十九届学术工作坊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





开幕式

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志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郭霭春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中医学院副院长田露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25所高校和单位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向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和即将讨论的学术问题,总结本次会议所具备的中药学与历史学的对话、学术界与药业的对话、研究者和学术刊物的对话三个特点,祝愿各位与会专家学有所获、不虚此行。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志新教授强调,中医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的学术期刊是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介绍了《中医药文化》期刊的发展历程和办刊主旨,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天津中医药大学郭霭春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中医学院副院长田露教授表示,从源头上研究中医药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具体践行,必将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主题报告(一)

开幕式结束后,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发言。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吴志新教授主持。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振国教授从药食同源的历史概念、保健品潮流催化下的食疗变革、药食同源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方面,对药食同源内涵演变及其影响进行探析。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义教授关注历史视野下的针灸学,指出针灸是中医之始,针灸学历史悠久,属于主动治愈的本能医学,并介绍了针灸的治疗原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梁永宣教授梳理了板仓武成功研制汉方颗粒剂的历程,指出教育、文化融合思维等多重因素促使板仓武成功制作颗粒剂。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明教授从名、实、像、识、用、生活/社会的角度重构“复数”的“吸毒石”的故事,并就“吸毒石”药物对编织东西方知识网络、文化环流以及书写前近代医学史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讨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以塘栖市镇成长、痧与痧药知识演变、姚氏家族商业经营等角度,梳理了作为“栖水名品”之“塘栖痧药”的兴起过程,呈现出从药方到药品、名药中萦绕于市场与医学、救急与治病之间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张力。



分组研讨

11月1日下午,会议共进行三场分论坛。

分论坛一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蒋育红副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王蕾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主要围绕药物、技艺与社会文化展开研讨。

分论坛二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希洋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编辑部杨杨编辑主持,与会学者主要围绕药堂、药业与医药市场展开研讨。

分论坛三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研究员杨妍主持,与会学者主要围绕成药与方书展开研讨。



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各个分论坛从医药史、中医文化史、概念史、知识史等角度,紧扣大会主题“历史视野下的药学与医学”,探讨在历史中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医药问题,交流药物及药业研究的优秀研究成果,互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与会学者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不仅在药学与医学研究中继续深挖,探索其中的融合交错、常态变迁,同时利用新史料、发现新问题,在既有研究中更进一步,开拓新的视野与方法。



主题报告(二)

11月2日上午,工作坊进行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梁永宣教授主持。



大连理工大学王续琨教授分享了中医药史和中医药业两大学科体系下的中药业研究框架,提出应当在准确把握中药业史与中药业学相关分支学科关系的基础上,开展整合性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妍研究员从20世纪上半叶新马地区报刊的中药广告切入,以中西方比较与跨文化视野分析该地区药物与药商的特点,并探讨其折射的海外华人文化风貌。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贾杨馆长展示了民国时期各地中药业徽章,揭示其所反映的中医药教育、执业、组织、学术、文化、商业等各方面情况。

复旦大学高晞教授提出再思考“中医文化”概念、定义与范畴的必要性,并对“中医文化”概念与中医文化运动展开历史考察。

华中师范大学冯玉荣教授探讨了晚清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的史料价值,并结合著者吴其濬的政治文化身份,呈现近代药物知识的分类与转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李海英主编介绍了《中医药文化》中英文版的期刊平台建设的举措与成果,指出中医药人文研究的当前特点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的一些展望。



闭幕式

闭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任李海英编审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作闭幕致辞。他用三个词语对本次工作坊进行总结。首先是“感谢”,向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提供支持的各方单位表达谢意。其次是“汇通”,本次会议在选题与研究方法上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是“期待”,希望更多的青年学者可以参与其中、超越自我,共同推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实现医学与史学的双向赋能。



在整个工作坊期间,历史学、中医学、中药学等领域的学者围绕历史上的药物、药业与医学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使得本次工作坊成为一届思想碰撞、新知涌现的盛会。


供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朱传磊
排版编辑:紫   苏





-  - 
 |  |  |  |  
 | 
-  -
 |  | 便 |  | 湿 |  | 退 | 
 |  |  |  | 
 |  |  | 
 |   
 -  - 
 |  |  | 
 |  heart | 
 |  |  
 |  | 
 | 广 
 -  - 
 |  |  |  |  | 
 | |||西|||| 
 |  |  |  |  
 |  |  | 广
 |  | 
 -  - 
 |  |  |  |  |  
 |  |  |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下属《中医药文化》杂志。专注中医药历史、人文、生活养生。以独特视角,深度挖掘为您展现一个耳目一新的中医药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