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门往事:汽车材料行业浅析
鲁言
▲民国时期的东华门(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与原来的东华门一带的发小小聚,酒酣饭饱时聊起解放以后东华门地区(含东安门大街)一带的商家店铺,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那个年代。我打小就生活在东华门地区,原来打算写写这一带的商业设施的情况,苦于手头没有可借鉴的材料。如今东华门大街西口到东安门大街东口早已物是人非,许多情况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姑且想到那就写到那吧!
▲北京东华门大街(图片来自网络)
东华门大街(含东安门大街)东西长不到700米,汇聚着近百家商号,五行八作吃喝玩乐学等无一不有。吃的有糕点铺、义利、小宝兰斋等,就餐有春元楼、蓬莱饭馆、连升三元、馄饨侯等中餐西餐一应俱全,喝酒有南池子北口和南河沿北口的酒肆,淘换古董有懋隆珠宝行等古玩商店和安利委托商行。
▲真光电影院(图片来自网络)
您要是累了,就到真光电影院看场电影和演出;身怀绝技的可以到宏声乐器店一显身手;住宿有永安旅馆,做衣服有服装店,头发长了有小美白理发店,福海洋澡堂子保证让您洗后一身轻松,不舒服了有药铺和铁路医院及私人诊所。家里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店、二店、长发德副食店和三合公粮店里边的货物应有尽有!
▲上海迁京的浦五房(图片来自网络)
嘴馋想吃点稀罕物有上海迁京的浦五房,用点针头线脑您也不用发愁,东头的天佑百货店和北池子南口犄角72号的百货店包您满意!有一家商店我从来没有进过就是有七八层台阶的古色古香的友谊商店。路北宗人府改造的孔德学校是附近后生们跳龙门的地方,其学制是十年一贯制。那年头到苏联留学是很时髦的,菜厂胡同东口内的俄语补习学校填补了社会人士学习俄语的空白……。
▲民国时期福特汽车的维修车间(图片来自网络)
细数了东华门大街的商家,经统计我惊讶的发现上述类别的商家不是最多的,档案馆的资料告诉我:该地区商家最多的是汽车配件行业。旧北平的汽车配件行业主要集中在宣武门一带、阡儿胡同一带以及东华门一带。东华门一带是北京解放前后最重要的集中地。
▲民国时期的汽车维修工(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资料说明:1945年北平的汽车配件行业已发展到70余家,到1949年解放时仅余40来家,其中东华门地区就集中了20家左右。由于民族工业的不景气以及国外汽车生产商家的垄断,这20来家汽车配件商家也是日暮西山惨淡经营,拆东墙补西墙相互支撑,我曾经目睹父辈经营的惨状。做为一个汽车配件行业的后人,我有责任将这点点滴滴见诸笔端。
▲原《鸿兴汽车材料行》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东华门地区的汽车配件行业主要分布在东华门大街、东安门大街、南河沿大街、南池子大街以及北池子大街。粗略统计商家如下:联兴汽车材料行 ;源兴汽车材料行;利兴汽车材料行 ;华丰汽车材料行;德裕仁记汽车材料行;兴懋汽车材料行; 天和汽车材料行;东升汽车材料行;利生汽车材料行;晋云汽车材料行;华懋汽车材料行;汇丰汽车材料行;鸿兴汽车材料行;忠兴汽车材料行;明立汽车材料行;美孚油行等。
▲民国时期的汽车维修车间(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在东华门一带集中了这么多的汽车材料行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1930年以后北平的汽车数量适量急剧增长,修理更新零件急需大量的配件行业的支撑。虽然配件以原厂、外厂及拆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商家布局很分散无法形成“片”的趋势,所以东华门地区的汽车配件行业适应了这一发展。
▲民国时期的汽车机修工位(图片来自网络)
2、东华门地区的汽车配件商家的相对集中,相互鼎力支持、沟通相关信息、拆借流通物资起到了壮大行业队伍的作用。买家不用出东华门地区就把问题解决了,无形中提高了该地区汽车配件行业的信誉。
▲1920年代,北京饭店,今天的北京饭店莱佛士。(图片来自网络)
3、清末、民国时期及解放前后,外国大使馆驻华机构办事处集中在东交民巷、正义路及东华门地区,他们使用大量的进口的汽车,一旦出现故障很容易就地解决。无疑外国使团是东华门地区汽车配件商家的重要客户。
▲1918年,北京东交民巷英使馆轿车的一场车祸。(图片来自网络)
4、为解决汽车的修理问题,东华门地区出现了数十家汽车修理工厂。有华胜汽车修理工厂、仲元联记汽车行等。这些修理厂规模比较小,基本不设库房,遇到急需的零件随时到附近的汽车材料行索取。可以说,汽车材料行与汽车修理厂形成零件供需上的链条。
▲民国时期的汽车广告(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显示,快解放时东华门地区的汽车材料行业总资本还不到50万元,由于资金等问题,这些汽车材料行经营规模受限,致使汽车零件经营不但品种少而且参差不齐,遇到急需零件的各家只有相互拆借流通。记得当时各家的柜台里只有刹车带、铆钉、灯泡、汽缸垫、断电器、轴承、轴瓦、碳金等简单低端材料。每天经营是入不敷出,快解放时衰败到几乎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解放以后的公共汽车(图片来自网络)
解放以后虽然市场规范了一些,但汽车配件行业整体还是处于散乱步履蹒跚的境地。尤其是几场政治运动对汽车材料行业的冲击更大。1956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汽车材料行业迎来春天,关闭撤销个体经营组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基层店式经营方式。1958年春北京市为了整顿汽车配件市场及适应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北京市交通器材商店,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市汽车配件公司,将北京市的所有汽车材料商家并入,自此北京的汽车材料行业走入正轨。
▲1959,在全国工业展览会上上海生产的“海燕”微型车亮相。(图片来自网络)
在职人员重新进行整合分配,将一部分富余人员安排到北京市的汽车配件系统、汽车修理系统、公共汽车系统及其他商业企业,安置有困难的单位响应北京市号召暂时把部分人员送到南口农场治理风沙绿化荒漠。
▲八十年代北京的出租车“黄面的”(图片来自网络)
1958年以后,东华门地区的汽车材料行的店面大部分改作他用。尤其是1978年开始,随着开放搞活对城市大规模改造以后,到今天很难寻觅到原来汽车材料行商家的蛛丝马迹。据我了解,经营这些汽车材料行的工商业者大部分已作古,但是他们的苦心经营填补了北京的空白并将载入北京汽车配件行业和汽车制造工业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发生在东华门地区这段沉重往事。(作者:鲁言,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