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0张隆福寺街照片所想到的
2011年11月,忙碌了大半生的我,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工作退休了。因为对数码相机的生疏,退休前只是买了一台尼康D90相机随便拍一下,后来又换了一台D700相机。在玩儿了一段时间以后,才逐步了解了数码相机的功能与构造,最终在我退休一年多以后,于2013年的3月才把手里的尼康D700相机,换成了一台尼康D800E相机。
有了D800E相机,总想综合性地测试一下相机的功能,于是选择了隆福寺街,这就是我2013年,首次正式拍摄隆福寺街的起因。从2013年开始,陆陆续续去了隆福寺街十几次,虽然后来基本上都是用手机拍摄,但是总共也留下了二百多张照片,现在翻过头来再观看这些照片,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看出隆福寺街这十一年的兴衰与变化。
今年1月份,我听说隆福寺二期项目竣工,将于今年开启整体试运营。我也抓紧时间跑了一趟隆福寺街,也许我的脑筋太陈旧,对现代化建筑的形状懵懵懂懂,我记得2022年东城区副区长,曾经就崇雍大街改造时说过“打造老城复兴标杆工程”,创新运用“修旧如旧”工艺,尝试“新旧结合、内外兼顾”,实现“老街巷新生活”。
也许隆福寺街与崇雍大街不是一个设计理念,所以隆福寺街的设计,虽然只保留了“延续旧城色彩体系的灰色墙壁”,但是建筑风格却是奇形怪状。或许只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而改造建设的“北京文化消费新地标”。至于我们这些曾经与隆福寺街共成长的老年人,就只能看着年轻人来隆福寺街“网红打卡”了。
真能如人所愿,隆福寺街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吗?恐怕网红打卡不是目的,吸引年轻人消费是最真实的用意。然而,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46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的消费中选择线上购物的占比高达89.92%,10.08%选择线下购物。”受访的大学生纷纷表示,主要选择线上购物,线下很少。
也许大学生不能代表年轻人,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当代年轻人的消费新哲学》中明确指出:年轻人过去炫富,现在“炫省”。以前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买哪些名牌,现在的博主更多会分享怎么找平替、薅羊毛。当代年轻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省钱策略。理性消费这块已经被这届年轻人狠狠拿捏,该省的钱绝不多花。
据网易数读联合环球人物发布的《2023年中国人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19至2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5.9%认为自己是精打细算型,关注产品真实价格和品质。拼团砍价、捡漏闲置二手、买临期商品等都是常规操作。年轻人中,几乎所有人都偏好线上消费。“自由”“可以比价”“售后方便”“价格实惠”等关键词是他们热衷于网购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琢磨隆福寺街定位于“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是不是拍脑门决定的?据某研究团队调查:年轻人消费大量线上虚拟化之后,大部分线下商业实体都面临着年轻人流失、中老年人占比不断升高的现状,在一些非年轻人聚集商圈,周一到周五的商场里中老年客户占比达到60-70%,线下商超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从2003年马云创建了淘宝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商业运作模式就在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随之逐步跟着改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消费方式被慢慢地摒弃,一种商品使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槽烂”的观念,逐步被更新换代而代替,人们不再把维修当做首选,而是开始采取淘汰的方式。
我是退休之前注册的淘宝网,刚开始我也是持怀疑的态度看待淘宝。因为退休前坐办公室,经常对着电脑发呆,所以也注册了一个淘宝账户,后来慢慢的发现淘宝网的确是个购物的新方式。原来逛商场时要不停的走,不停地逛,现在在淘宝上是不停的“淘”,也要货比三家,也要斟酌是真是假。虽然不累腿了,可是开始累眼睛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想从淘宝网上“淘”便宜货,所以经常“淘”到让你哭笑不得的“便宜货”。有一次我想买双高腰棉皮靴,就在淘宝上不停地“淘”。终于在一家网店上看到一双“清仓牛皮靴子、男式军靴、保暖马丁靴”的广告,人家注明这是清仓处理皮靴,不退不换,原价一百六十多块钱,现价含运费九十块钱就能拿一双。
虽然是清仓处理,但是价格却深深地把我套住了,这样的价格除非在服装展销会上,或去大红门鞋业批发市场能淘换上一双,九十块上哪儿去买一双高腰棉皮靴呀!我毫不犹豫的下单了。等棉皮靴快递到家,我打开一看,嘿,还真不错,头层真皮皮靴!从外观上仔细检查没有一点儿毛病,用手摸摸鞋帮面层还很厚,什么话不说了,给人家付款呗。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穿上新皮靴,大小还真合适,只是我出门往路上一走,感觉前面脚趾头冷冰冰的,我还想这鞋前面够薄的。我这个人喜欢穿白色的袜子,等晚上回家一脱鞋,发现白袜子变黑色儿的了。我赶紧伸手往鞋里面摸,原来皮靴前半部分里面没有“棉里儿”,都是光板儿,而且光板儿还特别脏,好像是一直放在煤堆里面来着。
我赶紧用“旺信”跟店家联系,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人家回答也干脆:这是清仓处理品呀!得,谁让我那么快就把钱付给人家了,我也别跟人家废话了,自己“处理”呗。后来我问过几个修鞋的,能不能给皮靴里面贴个“里儿”,人家回答也干脆“没弄过!”这双鞋成了鸡肋,扔了可惜,留着占地,最后还是塞到够不着的地方了。
慢慢地淘宝商家抓住了客户“捡便宜”的心理,图片广告与价格不符的现象比比皆是。我简单举个例子,前些日子在淘宝网上搜索“7号电池”,出来一堆广告,其中“南孚控股益圆碳性电池”,标明:“电池规格5号”“电池数量20节”价格“3.71”,如果你以为三块多钱给你20节,你就大错特错了,进去你才发现三块多钱只给你“两粒”!
类似的“虚标价格”的广告很多,因为商品竞争得太厉害,一种商品就有几千个卖家,如何让淘宝客户在众多商家页面“点进”自己家,就必须想尽各种手段吸引客户了。为了吸引客户购买商品,很多商家采用“好评加图片”给予回扣的方式骗取“好评”,很多人收到商品,都会收到一张“2元回扣券”,只要按要求写好评,就会返还2元。
由于老年人对网购的生疏,老年人仍然热衷于实体店购物,因为在淘宝或京东上购物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买一些固定化模式的商品,而很多商品,如鞋帽、服装等还是愿意去现场试穿了再买。所以如果去实体店方便的话,老年人基本上都会选择去实体店购物的,因为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质量也有保证,退换商品比较容易。
我记得二三十年前北京人买东西都喜欢去西单商场,因为西单商场的东西买着放心。那会儿西单商场北货场二楼是卖裤子的,三楼是卖鞋的,我家一到休息日就全家出动去逛西单商场。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西单商场改为了高端商品,一件衬衣就得一千多,我家慢慢地也就不再去西单商场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展销会,最早在民族宫,就像现在的小商品市场,服装鞋帽都标称是“外贸尾货”,价格便宜质量又好。因为展销的商家为了能够把货卖出去挣到钱,所以拿到展销会上的商品都是热销货。后来民族宫不让搞展销会了,就陆陆续续地搬到了体育馆、农展馆。据说前两年因为疫情而停止的展销,最近又有回潮的趋势。
后来大家发现去动物园、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也能逛到便宜货,很多人就蜂拥而至的去这几个市场淘货。只不过去这几个地方淘货很累,要不停的走不停的看,不停的挑选不停的砍价。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京把一些小的服装批发市场陆陆续续都关掉了,仅仅留下了寥寥数十个服装批发市场,分布在北京的各个角落。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未来购买力的重点也将会很快倾向老年人,我们商业服务业是否也应该尽早地做出结构性调整,以适应老龄化的到来。(本文数据资料全部来自网络)
下面是我十一年间拍摄的隆福寺街的照片,大家自己看,我不注释。
(2013年拍摄隆福寺街)
(2015年拍摄隆福寺街)
(2016年拍摄隆福寺街)
(2021年拍摄隆福寺街)
(2024年拍摄隆福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