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钱粮胡同的鸿顺煤铺(洪顺煤厂)

文摘   生活   2023-11-23 15:44   北京  

再忆钱粮胡同的鸿顺煤铺(洪顺煤厂)

1、鸿顺煤铺与钱粮胡同门诊部(模拟复原照片)

      五四年我随母亲来北京以后,就住在东四北钱粮胡同的鸿顺煤铺,所有儿时的记忆都是与鸿顺煤铺分不开的,然而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有关鸿顺煤铺的资料,微乎其微。在刘心武的《钱粮胡同琐忆》一文中,开篇就这样描写:“记得从东四北大街胡同东口往里路南,有座两层的中式小楼,挂着鸿顺煤铺的匾。”

2、2015年的钱粮胡同门诊部原址(作者拍摄)

      刘心武是八岁随父母从重庆来到北京的,那年是1950年,刘心武文中所说的“两层的中式小楼”,应该就是后来的钱粮胡同门诊部。在《北京市东城区志》里有个“1970年-1994年撤销的东城区区级、基层医院一览表”中注明:钱粮门诊部,性质集体,建院时间1958年,撤销时间1984年,这样说来在五八年之前应该还是鸿顺煤铺的门面。

3、1942年钱粮胡同42号、43号曾呈报“新建楼房”工程

      据东四北大街民国档案记载,在1942年3月1日至31日的一个月时间里,钱粮胡同42号、43号曾呈报“新建楼房”工程,由户主“刘长海”报单。钱粮胡同门诊部老门牌是42号,我家住的是43号,在我家大门上有“鸿图永立无疆月、顺意随生有道财”的对联,借两句首字头“鸿顺”二字,以对应出鸿顺煤铺的匾额。

4、民国时期的“工商税务档案”中,钱粮胡同43号注册的商号名称是:“洪顺煤厂”

      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中《北京数字档案馆开放档案查阅系统》检索:民国时期的“工商税务档案”中,东四区钱粮胡同43号注册的商号名称是:“洪顺煤厂”,而不是鸿顺煤铺。而行业经理前后有五人,分别是:刘广周、刘光耀、刘光鉴、刘荣斋、刘灿。其中没有刘长海,但我分析刘长海应该是“洪顺煤厂”的后人之一。

5、河北定兴人发明手摇煤球(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据《北京市东城区志》记载:“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顺煤铺在钱粮胡同开业,经营门头沟原煤。”明清时期,主要烧用原煤,也有的将剩下的煤末掺黄土合成煤泥,剁成煤简烧用。后来,河北定兴人发明手摇煤球,将和好的煤泥摊平,剁成煤简,待稍干后,放入筛内摇动成煤球,凉干后卖给用户烧用。

6、1924-1927年骆驼从城门出来(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北京近百年生活变迁》中记载:在19世纪末叶以前,仅门头沟就有各种小煤窑三百多座。挖煤的窑工以人挖肩背的手段将煤开采出来,再用骆驼运到北京。运煤的路线有两条,一是出彰仪门(广安门),一是出阜成门。原先阜成门门洞上刻着“梅花”,表示此门是运煤通过之处。《运煤驮》里说:“城中千烟复万烟,仗尔(骆驼) 西山运煤石”。

7、1907年北京,骆驼队走过东南角楼。(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由李大钊担任总编辑,创办于1916年的北京《晨报》,1939年5月8日刊文中称:“清光庚子前北京无铁路,亦无煤厂只,仅街市中有煤铺多家。后时煤铺均自养骆驼,赴西山自运南沫北块,是时因煤铺资本浩大,亦不似现在家数之多,而内外城最著名者,仅有两家,内城为钱粮胡同之鸿顺,外城即观音寺之大德生。

8、1870年,骆驼队经过一处王府(约翰 汤姆森拍摄、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晨报》文中还称:大德生有九十九把驼骆,骆驼以七个为一把,该号共有六百九十余个之多,每驼项下一铁铃铛带红樱,由北京至房山县以京西一带,一望而知是大德生之驼骆。至光绪乙未年,铁路修至永定门,马家铺设立煤厂,由火车运煤,壬寅年铁路筑至前门,至此,便不再使用骆驼运煤。

9、1930年代,北京的煤场。(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作者有两个疑问,第一,“鸿顺煤铺”与“洪顺煤厂”的关系?第二,鸿顺煤铺有没有自养的骆驼?查阅多方资料后我分析:鸿顺煤铺是从创建起始就叫的名字,但是在民国“北平市工商业”税务登记的时候,北平已经有了“鸿顺成煤铺”、“鸿顺永煤铺”,所以为了躲开这两个“鸿顺”,则在登记的时候改为了“洪顺煤厂”。

10、鸿顺煤铺的主要“下家”,是城内的一些小煤铺。(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那么,鸿顺煤铺有没有自养的骆驼呢?鸿顺煤铺建于1838年,1916年北京才开始用火车运煤,这七八十年的时间里,或者是去大德生煤铺趸煤,或者是用自养的骆驼运煤。从资料上分析,从大德生煤铺趸煤的可能性不大,当时大德生煤铺的主顾基本上是南城的一些煤铺,而鸿顺煤铺的主要“下家”,是城内的一些小煤铺。

11、1920初,北京故宫神武门外的骆驼队。(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所以,鸿顺煤铺应该自养了骆驼,起码也有几百头以上。而现有的鸿顺煤铺与钱粮门诊部的总面积只有1200平米左右,除了圈养骆驼以外,应该还有趸煤的场地、伙计的工作场所、以及睡觉的地方,所以一千多平米的地方根本容不下。当然,也有可能是由那会儿养骆驼的专业户来运输的,因为那时北京西部有很多专业的骆驼运输队。


12、北京西郊的一座骆驼村(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八宝山一带养骆驼的人家占到60%以上,兴盛时骆驼达到上千头之多,是京西运煤大军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竹枝词》里这样描述:“凿断山根煤块多,抛砖黑子手摩挲。柳条筐压高峰处,阔步摇铃摆骆驼。”。每天清晨卯时,运煤的骆驼排着长队走过,颈上的铃铛摇摆晃动,叮当作响。这种专门运煤的骆驼,被时人称为“煤骆驼”。

13、1930年代,北京的煤场。(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不过,作者有个大胆的推测:鸿顺煤铺的前身应该就是个存煤的场所,因为北侧正对着的是宝泉局南作厂,据《北京金融史话》载:1726年清代雍正四年,重定宝泉局,分设四作厂铸币,全部位于东城界内。……南作厂位于东四牌楼之钱粮胡同,炉十二座。宝泉局的铸造工艺十分精湛,会使用先进的熔炉将原材料熔炼成熟铁,需要大量的煤炭。

14、鸿顺煤铺及钱粮门诊部的南侧有两块大空场

      如果说一个外城的大德生煤铺就有六百九十余头骆驼,那位于城区中心的鸿顺煤铺要从门头沟运煤,没有上几百只骆驼是肯定不行的。据绘成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图》考证:在鸿顺煤铺及钱粮门诊部的南侧有两块大空场,正好可以圈养几百只骆驼以及存放趸煤、制煤的场地,这些空场是否也是宝泉局南作厂的骆驼圈养地?

15、1916年,煤栈将整车皮的煤炭卸下,然后再批发给各个煤铺零售。(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直到1916年,北京建成了环城铁路,而且与京张铁路接轨运营,京西的煤炭不再用骆驼拉运,而是改用火车直接运到北京。北京的煤厂也不只是鸿顺煤铺与大德生煤铺。据查,先后有同兴德、广盛隆、德丰源等三十多家煤栈开业。煤栈将整车皮的煤炭卸下,然后再批发给各个煤铺零售。鸿顺煤铺不再需要那么大的场地,南侧渐渐分割出去。

16、鸿顺煤铺仅剩下了一半的房产(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到北京解放前夕,鸿顺煤铺仅剩下了一半的房产,又将挂着“鸿顺煤铺”牌匾的两层的中式小楼,转让给了药铺。据民国时期的“工商税务档案”中记载,东四区钱粮胡同42号注册的商号名称是:“德善堂药店(德善堂国药店)”,行业经理是刘瀛洲(刘赢周),与鸿顺煤铺“刘家”什么关系,无从考证与查询。

17、1956年,北京的煤铺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据资料显示:1947年东四五条通合煤厂首创用手锤砸蜂窝煤,这是我市第一次出现蜂窝煤。1955年成立了东单东四区煤建商店,1956年,北京的煤铺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1958年,成立了东城区煤建管理处,众多煤铺改成了国家煤炭流通行业的零售网点,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鸿顺煤铺(洪顺煤厂)也随着北京的煤铺业自然消失了。

18、1961年,宣武区煤球厂的工人在生产煤球。(高宏拍摄、图片来自网络)

      1954年,开始用机器生产煤球。1958年,通过技术革新,发明竹弓砸煤法、机动磕头锤砸煤法、偏轮吊锤砸煤法。1961年煤球生产全部机械化。1962年,研制成功生产蜂煤机。1965年研制成功蜂煤引火炭。从1957年开始,全市推广使用蜂窝煤,因为蜂窝煤不但利于存储,而且又便于运输。从1993年后,全市所有煤厂不再生产煤球。

19、大街小巷都在摆弄“烟筒”安装“烟筒”(图片来自千龙网)

      过去居民家中取暖做饭都是用的煤炉,从1973年开始,区煤炭公司开始代销液化石油气,在米市大街煤柴门市部建起全市第一家液化石油气代销站。逐渐,人们家中做饭开始改用液化石油气,而取暖仍然要用煤炉,这就出现了秋冬大街小巷都在摆弄“烟筒”安装“烟筒”,春天又要拆下“烟筒”、清洗“烟筒”的独特景象。

20、烧煤的那些事儿,逐渐变成了历史与回忆。(作者拍摄)

      2020年年底前北京城六区全面禁止烧煤。到2020年底,北京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天津除山区使用无烟型煤外,其他地区取暖散煤基本清零,河北平原农村地区取暖散煤基本清零。至此,北京及周边地区基本全面告别了燃煤取暖。北京,一座以燃煤为主的城市,逐渐转变为以电为主的城市了,烧煤的那些事儿,逐渐变成了历史与回忆。

21、平房里的电取暖器(作者拍摄)

六十年代东四北大街的店铺 ——东四,抹不去的记忆(一)

六十年代隆福寺街的店铺 ——东四,抹不去的记忆(二)

东四人民市场的那些记忆

东四北边旯的寺庙

一个人弃权,六个人赞成,拆除了东四牌楼

老北京东四繁华的起因与形成

从东四牌楼的饽饽铺说起

东四牌楼北的杂货铺

回忆钱粮胡同门诊部

从东四牌楼西的“猪市大街”说起

有关五八年的一些记忆

忆老北京的“当当”车

东安市场里的那些记忆

再忆八十年代东四北大街的店铺

一张松竹园浴池老照片勾起的回忆

回忆五八年在东四推头的往事

一张六十年代钱粮胡同照片想起的往事

终身难忘的两分钱故事——东四北大街上油盐店的回忆

再现六十年代东四北大街胡同口的全部照片

老北京的“四大恒”到底在东四哪?

回忆东四牌楼周边的影剧院

从“吃”的照片,想起“吃”的事儿

从一组隆福寺庙会老照片想到的

闲话东四北大街上的早点铺

回忆东四北大街的老药铺

闲话东四的小酒铺

东四牌楼
从胡同里的晨钟暮鼓,到市井间的烟火气息;从皇家宫殿的庄重肃穆,到茶馆相声的嬉笑怒骂,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京华风韵。无论是繁华落尽后的沧桑,还是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东四牌楼》都将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老北京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