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六十年代东四北大街胡同口的全部照片
东四路口西侧(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路口西侧(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小的时候,我所理解的东四北大街就是从四牌楼到东四十条,虽然小的时候和姑姑去过十条北边旯的森隆吃饭,也和爸爸去过东直门城外树林里挖野菜,但都是直去直回。而真正意义上的“东四北大街”,从民国起就一直延伸到北新桥南侧。从东四坐公交车到北新桥有四站路程,因为实在太遥远了,在这里我姑且只说到东四十条吧。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大同酒家(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青海餐厅(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路口最熟悉的是青海餐厅了,青海餐厅的前身是“大同酒家”,后来大同酒家搬到了华侨大厦一层,1961年建成了青海餐厅。青海餐厅老门牌是545号,据考证545号在三四十年代是“聚庆斋饽饽铺”。聚庆斋饽饽是京城较有名气的饽饽铺之一,《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就有记载:“……瑞芳、正明、聚庆诸斋,此三处,北平有名者”。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新华书店(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青海餐厅往北比较熟悉的要数新华书店了,新华书店是我小的时候经常看书的地方,尤其是上学以后,如果遇到难懂的道理,一定要到新华书店翻看《十万个为什么》寻找答案。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在书架上找不到《十万个为什么》了,所有儿童读物都搬到隆福寺街里的新华书店了,再看就只能去隆福寺街里的书店翻看。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东四照像馆冲洗放大晒片门市部”(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新华书店老门牌是541号,据考证541号在二十年代是个叫“太古鱼局”的商铺。新华书店南边旯在二三十年代是“蕙兰芳香蜡铺”,新华书店北边旯过两个门是“东四照像馆冲洗放大晒片门市部”,老门牌是538号,资料显示原来是“同义号牛羊肉”。老门牌537号是“祥瑞兴食品店”,再往北就到了隆福寺街东口了。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隆福寺街东口(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史家胡同博物馆2017年展出的“回家·旧影”中,由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的东四北大街照片上看:从隆福寺街东口往北,把口儿的是德一茶庄,然后是东四清真小吃、东四鞋店、新美丽理发馆、隆福寺食品店、明星电影院、无线电商行、东四食堂、东四体育用品、东华药房。东华药房老门牌是518号,517号就是保存至今的“民国楼”。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隆福寺街东口(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隆福寺街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七六年地震以后,隆福寺街东口往北到东华药房全部拆掉了,盖起了楼房,唯独孤零零地保留了“民国楼”至今。资料显示,原隆福寺街东口北边旯的“东四食堂”是老门牌528号,是原“便宜坊鸡鸭店”的店址。据说,1855年以后,北京挂便宜坊牌匾的鸡鸭店就有七八个之多,这些鸡鸭店都是山东荣成、威海一带人开的。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新美丽理发馆(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北京最早没有叫烤鸭店的,不是叫鸡鸭店,就是叫盒子铺。为什么叫盒子铺,是因为当时店铺里卖的食品,大都是装在一个木制的大圆盒子里,盒子里分隔成十几个大小不等的格子,每个格子放一种菜品。盒子菜就像现在的“大拼盘”一样。顾客订好了盒子菜,由伙计亲自送上门去,等客人用完后再把空盒子带回来重复使用。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明星电影院北边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便宜坊鸡鸭店”再往北有个死胡同,死胡同往北就是老门牌519号,资料显示519号在二十年代是“复兴斋酒饭铺”,在三十年代是“同福斋饭馆”。据姜昆的回忆文章《小小官司之明断》里介绍,“复兴斋”是1920年由姜昆爷爷开的蒸锅铺,后来把北边儿东四二条对过的“会仙居”茶馆租了下来,把两间房子合并改成了四间到底的“同福斋饭馆”。
东四北大街西侧老门牌518号的东华药房、老门牌517号的民国楼(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华图志-北京东城史迹录》中记载:在“东四北大街西侧有两处重要史迹”,一个是“马市”,一个是“同和楼饭庄”,马市标注在钱满胡同南侧,同和楼饭庄标注在东四二条西口正对面西侧。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最早是在“澄斋日记”中记载了1890年去同和楼吃饭的事。据考证,同和楼原址应该就是在“便宜坊鸡鸭店”与“复兴斋酒饭铺”之间了。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老门牌517号(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在清末民初记载北京掌故旧闻笔记作家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东城则福全馆 隆福寺胡同内。同和楼。隆福寺东口外路西,非今之马市大街者。同和楼初开时在光绪十二三年(1886年),生意兴隆,压倒一切,福全最受其敌。”那个时候因为隆福寺口外的同和楼红火,而影响到了隆福寺街里的福全馆。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老门牌511号(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也就是说当时的“同和楼”在东四一带是非常兴隆的,在郑菊瘦的《谭大王轶事》中也记录了绵宜与谭鑫培在同和楼吃饭的文字:“每逢鑫培演戏,无一日不去往观;如值戒斋忌辰之日,乃召鑫培至宅中闲谈小唱,并携之小餐(彼时东四牌楼北大街路西同和楼,生意正在兴隆之际,故绵公同鑫培多在彼处便酌),饭后对卧烟榻畅叙不倦。”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老门牌507号(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在1914年出版介绍北京的《新北京》指南一书中“同和楼”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取代的是钱粮胡同里的“聚寿堂”和隆福寺里的“福全馆”。我突然想起了东四六条的东恒肇当铺,于1912年2月在曹锟军队东四一带抢劫中损失惨重,会不会是在这次事件中同和楼同样被损毁了?起码在以后的记录中都没有了同和楼。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老门牌503号(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据文字记载:“1912年2月29日晚八时,第三镇士兵在朝阳门外东岳庙哗变,先在朝阳门外劫掠果摊食铺,后与朝阳门内变兵会合,分头抢掠,凡金银钱铺首饰店、饭馆及洋杂货铺全遭洗劫,并火焚东安市场、东四牌楼等处,前后绵延三日。”两日以来,北京商民损失“数千万”,“内城被劫者四千余家,外城六百余家”。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东四医院口腔门诊部(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由此看来,同和楼难逃此劫。因“聚寿堂”、“福全馆”都在胡同深处,所以未被殃及。1919年《增订实用北京指南》中提到在东四北大街上的“东升楼”、“涌泉居(闽菜)”,东四北大街路西的二荤铺“天利轩”,隆福寺街里的“福全馆”、“隆盛馆”、“龙泉居”,这些饭庄、饭铺、二荤铺因名气不大,也就更无文字记录了。
东四北大街西侧乙503号的“黎明照像馆”甲503号的“新美丽理发馆”(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1923年出版的《北京便览》中,东四北大街的“同和馆”、“东升楼”,钱粮胡同里的“聚寿堂”,隆福寺街的“福全馆”、“隆盛馆”、“东长顺”都有记载。在1932年的《北平游览指南》中只提到了钱粮胡同里的“聚寿堂”,而1939年出版的《北京市工商业指南》只提到了东四北大街的“同福斋”、“便宜坊”,隆福寺街的“隆盛馆”。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钱满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民国楼”再往北是老门牌514号的“药材批发部”、511号的“化工油漆颜料商店”、510号的“红霞烫衣店”,然后再过几个小门脸儿,就到了老门牌504号的“东四医院口腔门诊部”。口腔医院老板姓刘,是五九年租的此处开的“牙科联合小医院”,房主姓杨,在五六年以前是经营自行车零件、修车生意的。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澡堂子胡同、姜昆老宅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口腔医院北边旯紧挨着钱满胡同,也就是我说的南轿子胡同。从钱满胡同往北第二个门又是一家“新美丽理发馆”,只是这个门脸很小。再往北就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小门脸了,比较大的是老门牌488号的“木器厂门市部”,在三四十年代是“德顺号木器行”。再往北过两个门就到了姜昆家的澡堂子胡同,再往北几个小门脸就是轿子胡同了。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轿子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澡堂子胡同与轿子胡同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澡堂子胡同与轿子胡同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北轿子胡同口外南边旯第一个门脸是个理发馆,名字是“增盛理发馆”,八十年代改成了“扬子美发”,老爷子是从“四联”退休的老师傅,后来由他的少爷接手了这家理发馆。北轿子胡同在三四十年代是死胡同不通行的,后来盖了茅房以后,为了方便轿子胡同的居民上茅房,才与轿子胡同打通了,原来的老门牌都是北大街上的门牌。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同盛福砖瓦灰麻刀铺”(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北轿子胡同再往北,过了五六个小门脸就到了“同盛福砖瓦灰麻刀铺”,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因为掌柜的三少爷跟我是“铁哥们儿”。老哥的爷爷就是著名的一代太极宗师王茂斋,老哥的父亲王子英,也是太极门中之高手。三十年代初,在王茂斋门下众多弟子中,有一位是当时的北平市市长袁良。收袁良为徒,在北平武林一时传为佳话。
同盛福砖瓦灰麻刀铺老掌柜,一代太极宗师王茂斋(图片来自于网络)
王茂斋收袁市长为徒之事,很快传遍北平武林。不少社会名流纷纷向茂斋先生提出拜师的请求。最后拜师的有:松竹园浴池经理董焕堂、北平铁厂经理臧希元、东四米面店经理王铁民、西单眼镜公司经理张柏久、东安市场绸缎铺经理黄子枫、东安市场西服店经理李敏芳、东华门三合公粮食巨商宋锡三、廊坊二条古玩店经理韩秀峰等。
钱粮胡同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鸿顺煤铺”铺面房
从同盛福砖瓦灰麻刀铺再往北,过几个门脸就是钱粮胡同口了,钱粮胡同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从来北京就住在钱粮胡同里面靠东口的“鸿顺煤铺”铺面房。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几乎全是钱粮胡同的影像,就是在梦里也总是那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和那些朝夕相处的玩伴们,还有钱粮胡同门诊部和同盛福砖瓦灰麻刀铺的仓库。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钱粮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钱粮胡同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鸿顺煤铺老门牌是43号,钱粮胡同门诊部是42号,同盛福砖瓦灰麻刀铺仓库是41号,在“东四北民国档案”记载中:42号是“德善堂国药店”掌柜的姓刘,而鸿顺煤铺掌柜的也姓刘。在1942年工程呈报单中记载:“钱粮胡同42号、43号新建楼房设计图及户主刘长海的工程呈报”,可见钱粮胡同门诊部小楼是1942年左右建成的。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东四照相馆(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钱粮胡同往北记忆深刻的第一个就是东四照相馆了。东四照像馆再往北过几个门脸就到了马大人胡同,因为马大人胡同和钱粮胡同紧挨着,而且西口出去还是大佛寺东街,所以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经常绕马大人胡同回家。其实马大人胡同原来叫“马定大人胡同”,后来改过“马家胡同”,六五年的时候才改成了“育群胡同”。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马大人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育群胡同(马大人胡同)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从马大人胡同东口往北印象深的就是“洗染店”和“土产山货商店”,然后就到了什锦花园胡同了。什锦花园胡同小时候很少去,只是闺女在胡同内的吉祥小学念书,开始每天要接送她。直到退休以后走胡同,又进一步了解了“什锦花园”的来历与故事。据《故都变迁纪略》记载:适景园为明成国公花园,久废,其巷仍名适景花园。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什锦花园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什锦花园胡同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过了什锦花园胡同有印象的是“储蓄所”和“消防器材商店”,然后就是“松竹园浴池”了。紧挨着松竹园北边旯的就是“东四旅馆”了,东四旅馆在六十年代算是较高档的旅馆。在东四旅馆的北边旯有个小过道,东四旅馆每天的垃圾就往那里倒,因为旅馆住的客人多半是有钱的人,小的时候经常和玩伴去旅馆北边旯的垃圾箱里翻找空烟盒。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松竹园浴池(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再往北就是魏家胡同了,虽然小的时候和姑姑总去东四七条,但是从来没有进去过魏家胡同,顶多了就是在胡同口待会儿。魏家胡同也是后来才熟悉的,闺女从三岁开始就在魏家胡同幼儿园日托,每天都要去魏家胡同接送闺女。直到退休以后走胡同,才真正了解了魏家胡同的历史。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魏家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魏家胡同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过了魏家胡同就是汪芝麻胡同了。魏家胡同与汪芝麻胡同之间的店铺没有太多的印象,据资料显示,魏家胡同东口北边旯的老门牌394号,是二十年代的“新华斋钟表铺”,到了四五十年代转为“同兴隆铁铺”和“良田号木桶铺”。老门牌388号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是个理发馆。老门牌383号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一直是“德兴斋裱糊铺”。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汪芝麻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汪芝麻胡同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过了汪芝麻胡同就是“嘎嘎胡同”了,“嘎嘎胡同”六五年改叫“协作胡同”。汪芝麻胡同与嘎嘎胡同之间老门牌381号是“谦和兴钟表铺”,376号“兴义棚铺”在二十年代就有了。提起棚行,上岁数的人也未准知道,过去无论婚丧嫁娶都是要搭棚的,“棚”又分布棚和席棚两种,而且有棚铺就有“扛房”,因为搭棚要用“扛”。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嘎嘎胡同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协作胡同(嘎嘎胡同)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再往北就到了张自忠路了,嘎嘎胡同到张自忠路之间,老门牌371号在二三十年代时,是“义通号米面庄”,四五十年代改成了“义通家庭服装社”。370号过去是“明利藤器庄”,四五十年代改成了“九九药房”。367号“永利斋裱糊铺”资料显示在二十年代就有了。下面我把东四北大街头条至十条再说一遍。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张自忠路东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北大街西侧的张自忠路东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本文所述六十年代东四北大街老门牌示意图
从张自忠路过马路就到了东四北大街东侧。1958年为配合修建工人体育场,将东四十条胡同两侧建筑拆除,重新扩建为21米宽、700米长的柏油马路。到了1998年,为了修建“平安大道”又将马路拓宽到近40米,如今张自忠路与东四十条已经不是小胡同了,而是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十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十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从十条往南走就是东四九条了。九条西口北边旯的九条口副食店,前身是家叫“久瑞兴”的油盐店。在三十年代,老门牌180号是“久瑞兴”、老门牌181号是“协泰山肉铺”、老门牌182号是“东瑞兴油盐杂货店”,公司合营以后,三家的房子连成片合并成了“九条口副食店”。老门牌188号在三十年代曾是“大通汽车马车行”。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九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九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九条与八条之间,比较熟的要数九条西口南边旯的食品店了,合营之前是“福兰斋存记糕点铺”,另外,糕点铺的南边老门牌175号就是有名的“三盛马车行”,三十年代北京最有名的几个马车行多集中在东城。东四南北就有好几家,东四南边有“昌永马车行”和“三友茂业马车行”,东四北边有“三盛马车行”和“盛金马车行”等。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东四八条西口(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八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八条与七条之间,有宏仁堂药店分店,七条西口粮食店,八条西口南边旯把口儿的是七姊妹照像馆,宏仁堂药店原址是“瑞芳斋糕点”。姑姑平时打酱油买醋都是去七条胡同里边的德华里副食店,德华里副食店公司合营之前是“德华春”猪肉铺,本家姓杜。但是姑姑要是买点心和糖果就一定要去九条西口南边旯的食品店,或九条西口北边旯的副食店。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七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七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从七条再往南就是六条了。七条与六条之间比较有名的是帐房胡同北侧的清真更新饭馆。此外,老门牌145号的“三益恒杂货”,是两益富百货店老板的三哥马景礼开的。还有老门牌156号的“华兴银号”、155号的“聚珍号饭庄”。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几条胡同中,七条是我最熟悉的,因为姑姑在七条住,我六岁之前几乎每天都去七条。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帐房胡同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七条与六条之间在二三十年代的店铺就多了,老门牌149号的“曾顺永席箔铺”、143号的“泰山成煤铺”、137号的“广泰磁器店”、128号的“双利兴成衣铺”、122号的“三义合切面铺”、118号的“泰兴增罗圈铺”、114号的“德山涌成药”、113号的“广义成铁铺”、111号的“留芳摄影社”。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六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六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从六条再往南有名的就是老门牌107号东恒肇当金店,东恒肇经理叫王紫山,据说光北京的分店就有十多家,如西恒肇、东恒肇、南恒肇等。资料显示,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当铺,在唐朝经营当铺的主要是寺院,后来慢慢地发展到有钱的人开当铺。宋代开始,当铺行业才进入了鼎盛时期。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大众酒店(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久前去东四北大街去探询了一下“大众酒店”的老址。一位在北大街上住了七十年的老哥,带着我看了大众酒店现在的地方。老哥指着一间挂着“胖元素”匾额的店铺说,这里就是原来的大众酒店,我看了一下新门牌,334号。据老哥说,大众酒店还搬到过对面一阵子,后来对面盖起了大楼,大众酒店就彻底没有了。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荣兴厚油盐店(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大众酒店往南我经常去的有大众酒店、荣兴厚油盐店、荧光玻璃店。荣兴厚油盐店老门牌是87号,在三十年代是“荣兴厚油盐杂货店”,后来改成了“东四五条西口副食商店”,荧光玻璃店老门牌是86号,在三十年代是“裕丰德米庄”。在荣兴厚油盐店的北边旯还有一个“东四五条西口蔬菜商店”,八十年代改成了服装店。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五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五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五条与四条之间熟悉的就更多了。五条口食品店老门牌是82号,在三十年代是“星聚茶号”。中兴大院北边旯的出租汽车站是老门牌73号,在三十年代是“华盛东绸缎绒呢店”。两益富百货店原来叫“两益富煤油行”,宏仁堂原址是“北庆仁堂药铺”。北庆仁堂隔壁老门牌50号在三十年代也叫“同福斋饭馆”,这个“同福斋”是不是姜昆家的产业,不得而知。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中兴大院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兴大院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据两益富后人介绍,爷爷是河北霸州县的,明末就已经到北京来了,爷爷有五个儿子,1915年,在几个孩子们十几岁的时候,就全部带到了北京,孩子们来到北京后从学徒做起,慢慢地在东四北大街上开了三家买卖,老二的是“義盛号”、老三的是“三益恒”,两益富是老四、老五开的。老大来北京不久就病故了。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四条西口东四食堂(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四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从四条胡同往南熟悉的就更多了。四条往南把口儿的四如春饭馆,公司合营以后改成了“东四食堂”,四如春饭庄最早在西四羊市大街,后来搬到了西单牌楼附近,有“八大春”之盛名,后来生意不好倒闭了,投资人郭开臣、于宝元出走,合股集资开办了江苏风味饭庄“同春园”。四如春剩下的人就租了东四四条西口两间铺面房,开了湖南风味的“四如春”饭馆。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四条西口清真副食店(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四如春饭馆是老门牌47号,三十年代是“巴黎汽车行”,八十年代改成了“益众饭馆”。三四十年代还有46号的“益记电料行”、45号的“义和铁活工业社”、44号的“瑞兴鸿记糕点铺”、42号的“宏昌号布店”、36号在三十年代是“继仁堂药铺”,36号的粮店在公司合营之前是“永康庆记米庄、泰康油行”。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三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三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四条再往南就是三条了。东四三条胡同里在八十年代是农贸市场,那会儿东四北大街上的蔬菜商店已经开始被冷落,老街坊们主要都是去三条农贸市场买菜,我家后来搬到轿子胡同以后,几乎也全是去的三条市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紧东头的活鸡摊位,卖鸡的小伙计特别爱开玩笑,那会儿生活条件刚刚有起色,每个星期家里都要炖只活鸡吃。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鼎记药房与德美商行(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三条胡同往南最熟悉的要数鼎记药房了。鼎记药房是由军事学校教师郑林、王以平、苏济川三家合资开办的,所以取名“鼎记”,预示着三足鼎立,苏济川为经理,原来注册地址在轿子胡同老门牌12号,后来搬到了北大街上。鼎记药房是老门牌29号,北隔壁30号原是“利源增绸缎庄”,南隔壁28号原是“正兴斋饽饽铺”。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二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二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三条往南就是二条了。从二条胡同往南熟悉的就是东四邮电局了,邮电局北边旯是储蓄所,邮电局南边旯是东四信托。东四信托是老“庆蚨瑞公记旧货木器行”合营后改的,二十年代是“庆蚨瑞首饰店”。那会儿老北京人买大件贵重物品一定会保存好发票,除为了今后保修外,留个后路以备不时之需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去信托卖东西有些是要发票的。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邮局与信托商店(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小时候那会儿,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邮电局,因为只要爸爸在北京就让我去买一份《北京晚报》。此外跟妈妈去邮电局寄信、发电报也是常有的事,那会儿和家人与亲友来往,一般的都是靠写信。邮局原址是“恒丽号丝绸洋货庄”。再往南“中和号新一庄”,然后就到了北京小有名气的“东天源京酱园”,八十年代改成了“北京复印机服务部”。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头条西口全景(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头条西口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
从头条到东四路口,在二三十年代有名气的就更多了:永成仲记钟表眼镜店、东聚庆糕点杂货铺、万兴楼香烛粉店、德裕亨记米庄等等,八十年代建成了“东四百货商场”。东四北大街从四牌楼由南到北,又从北到南整整转了一圈,终于淘换齐了所有胡同口的照片,这也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东四北大街!(本文资料特别感谢:@北平心·罗老师、车晴老师、马玉明老师)
猪市大街东望朝阳门大街(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1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四朝阳门内大街全景(马玉明拍摄于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