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公惠安传系:孙嘉安的传奇与家族的兴衰
三十世 孙庭亮(大埔塘)供稿
在家族传承的历史长河中,尚书公惠安传系的故事,宛如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徐徐展开,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坚韧。这段历史不仅是孙氏家族的奋斗史,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显赫出身,入闽开基
尚书公惠安传系的开基始祖是孙嘉安。入闽始祖尚书公,入泉州始祖平谕公,而惠安的开基始祖则是嘉安公。孙嘉安,字仲吉,出生于1198年,卒于1276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之人,在宋代高中进士,凭借着卓越的才能一路升迁,官至礼部左侍郎,获诰授通奉大夫的崇高荣誉,死后赐谥恭肃。作为泉州一世祖的五世孙、乐安孙氏的第五十六世,嘉安公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与荣耀,开启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篇章。
扈从流亡,壮志未酬
南宋末年,朝廷风雨飘摇,局势动荡不安。端宗皇帝在海上流亡,恭肃公孙嘉安与谏议公兄弟二人,不顾艰难险阻,间关扈从,始终追随在端宗身边,展现出了对朝廷的忠诚与担当。当端宗的船队试图登上泉州时,却遭遇了重重阻碍,无奈之下只能改泊惠安獭窟岛。此时的嘉安公,年事已高,再加上长途跋涉、颠沛流离,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因劳累过度不幸逝世。时间大约在1276年11月15日至12月8日之间,享年79岁。端宗帝听闻噩耗,悲痛不已,当即赐谥恭肃,以表彰他的忠诚与贡献。嘉安公“过于惠,卒于惠,葬于惠”,他的封茔位于本都坝头乡土名后亭之处,从此长眠于这片土地,见证着家族的发展与变迁。
避祸分居,坚守遗训
泉州乐安孙氏自平谕公至恭肃公,世代为宋臣,在泉南地区享有盛誉,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车桥一带,深宅大院、府第相连,尽显家族的辉煌与荣耀。然而,宋元鼎革之际,局势风云突变,世为宋臣的泉州孙氏面临着抄家灭族的危险。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谏议公、嘉安公兄弟二人扈跸幼主,而家眷则纷纷分居晋江、惠安等地,以躲避即将来临的灾祸。
在艰难的环境中,惠安玉塘乐安孙氏一族并未一蹶不振,反而繁衍迅速,族兴丁旺。孙家子孙谨遵嘉安公“勿臣异姓”的遗训,在整个元朝时期,无一人参加科举应试,不仕元廷,坚守着家族的气节与尊严。这种对信仰的执着坚守,成为了家族传承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孙氏后人。
再度崛起,开枝散叶
明清时期,随着局势的逐渐稳定,惠安玉塘乐安孙氏再度崛起。家族中书香炳蔚,科第蝉联,重新成为惠安东南部的望族。嘉安公的后裔不断开枝散叶,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主要分布于大村(埔塘村)、刺园兜、杨宅、埔塘街,崧山之杨厝、庄内、大坪,紫山之顶村、中村、下村,永春五里街,仙游盖尾,泉州市区,惠安县城以及和溜、王孙、康山美、崇武等地。
清朝以来,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孙氏族人陆续分迁到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他们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为家族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解放后,响应国家开发山区的号召,部分族人移民到三明地区,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尚书公惠安传系,以孙嘉安为开基始祖,历经风雨,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从显赫的出身到艰难的流亡,从坚守遗训到再度崛起,再到开枝散叶,分布各地,孙氏家族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家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传承家族的精神与荣耀。
(用AI智能再次编辑,廿十八世 孙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