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山剿匪记
作者:孙易峰
1950年中秋节那天,我正在家里吃午饭,突然,“呯!呯!呯!”的枪声从崧山洋厝村东南方向传来。那时我年轻,是惠安洋厝村的民兵小队长,听到枪声,我马上召集了孙振宗、孙成佳、孙建法等七八个民兵,拿着步枪就往枪响的地方赶。
我们一路跑得飞快,赶到了洋厝村和邻乡北正村交界一个叫西磨寨的地方。西磨寨这地方山高地势险,到处都是险崖峭壁。半山腰有三块大石头,靠在一起呈三角形,下部有个大概十平方米的空间,巨石东侧是一条难以攀爬的深沟。我们不知道敌人已经潜伏在那里,还朝着那个方向搜索。
当我们搜到三块巨石旁边时,突然从石头背后飞过来一颗手榴弹,从我们头顶上飞了过去,落在身后的山坡下爆炸了。还好手榴弹飞得远,没伤到我们。我们发现身处险境,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伺机出击。
这时已经下午两点左右了,附近乡镇的民兵闻讯也陆续赶来了,大概有2000多人。大家各自找好位置,把山头围得严严实实,困住了匪徒。那四个匪徒凭借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地形,负隅顽抗。民兵不敢贸然强攻,匪徒也逃不出去,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到了黄昏的时候,有人发现匪徒把身上伪装成解放军的衣服脱了,只穿着白衬衫,想趁着天黑混在民兵队伍里逃走,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驻崇武的解放军海防部队赶到了,迅速组织了敢死队展开进攻。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四个匪徒全被消灭了。
战斗结束后,东园区美峰乡乡长孙阿海参与清理战场,发现这四个匪徒装备还挺齐全,每个人都带着一把机关枪、一把步枪、两支短枪,还有匕首和不少子弹。其中有一个匪徒身负重伤快要咽气,他把这个匪徒的人头割下来,提到当时乡政府所在的霞美村东厝祠堂,挂在隘门上示众。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伙匪徒原来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秘密派来的三百多个武装特务,他们伪装成解放军,带着精良武器,从崇武海岸登陆,打算潜入永春和永安山区建立反共根据地。但他们的行踪暴露了,在永春境内,大部分被泉州驻军和当地民兵消灭了,只有少部分匪徒往回逃,想从崇武海岸偷渡回台湾。
这些匪徒白天躲起来,晚上赶路,逃到崧山洋厝村和邻乡北正村交界的西磨寨歇脚。他们饿得受不了,中午就跑到山下挖地里的地瓜吃,被北正自然村拾草的小姑娘苏红姑发现了。苏红姑跑回村里报告,苏坑村代乡长苏炳义带着几个民兵追过去,在半山腰和匪徒碰上了。
苏炳义大喊“缴枪不杀”,匪徒狗急跳墙,居高临下开枪,子弹从苏炳义鼻孔穿过去,他当场就牺牲了,年仅23岁。另一个民兵想去救他,也受了重伤。周边的民兵赶来把匪徒围住,匪徒边打边退,退到西磨寨,靠着险要地形死守。
因为当时通信不方便,苏坑村支部副书记陈秀梅翻山越岭跑到涂寨驻军团部求援,带着增援部队赶到才把匪徒消灭了。听说有一个匪徒的脑袋先是被苏炳义的堂叔用石头砸烂,然后又被割了下来。这么看来,我听到的第一声枪响,就是苏炳义他们和匪徒交火的声音。后来就发生了前文描述的情景。
孙易峰,85𡻕,写于美国波士顿
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夜
人物注释:
孙易峰,1931出生,崧山洋厝人,历任晋江县总工会秘书,福建省总工会干事(调研员)、厦门市宣传部干事、省一建宣传科长、工会主席、党委办公室主任、政工师。热心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动家人设立崧山小学”彩虹”奖学、助学基金会,资助数几十名贫困学生,乐捐母校崧山小学电脑室及图书并设专项基金奖励学生。
孙阿海,崧山大坪人,孙建华的父亲,在抗战时参加国民党军队,国共内战中,跟随所在部队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解放后复员,剿匪时任东园区美峰乡乡长,后调至崇武税务局工作。
苏炳义,福建省惠安县张坂镇苏坑村的革命烈士。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初便参加了革命斗争,曾任闽浙赣边区纵队惠安游击队队员。苏炳义参与了闽中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并参与了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闽中、闽南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苏炳义被调任为惠安县苏坑乡乡长,他积极组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斗争。然而,1951年9月,在苏坑村剿匪战斗中,苏炳义不幸牺牲,年仅23岁。苏炳义的事迹体现了革命时期惠安地区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他的贡献和牺牲被后人铭记。
(本文用AI豆包修饰润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