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厝厝后刊环公派下孙氏家谱 ‖-十八世孙亢官和十九世孙诰

文摘   2025-01-20 06:31   广东  


洋厝厝后刊环公派下孙氏家谱 ‖-十八世孙亢官和十九世孙诰


(编辑:廿八世,孙朗)



我的第十八世祖乃是孙亢官,字俊义。他娶了方廷龙之女方氏,共育有五子,分别是诏、诰(过继他人)、训(早夭)、谅(早夭)、堪。


孙亢官在年仅 8 岁时,父母便相继离世。此后,乡里的豪强对他家渐生觊觎。待他到了立志发奋学习的年纪,那豪强竟用奸计霸占了他家产业,甚至一夜之间(形容之快)用抢来家产建成自己的房屋。孙亢官为此到越州度府去打官司,多年来一直期盼望能恢复从前的家业,怎奈势力背景不及对方,最终产业被判归对方所有。孙亢官虽含冤不服,可案件却一直未被撤销,他于五十三岁时含冤离世。


我年少时,曾在几个箱子里,在他的遗嘱等相关物件资料中看到过这些记载。

另一先祖孙妹,未曾娶妻,便早早夭折离世。孙亢官的次子“诰”过继给他当子嗣。

追溯我们祖先这一分支,家族传承到这里。六代之中仅传下来三个男丁(孙亢官,孙妹,孙贤),门庭冷落,家境贫寒。况且孙妹和孙贤又过早辞世,此时我的祖先俊义公(孙亢官)怎能不感慨自己孤苦伶仃?所幸祖母方氏善于持家,使得我们的祖先能够整顿家门以抵御豪强。回想当年的艰难困苦之境,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

我的第十九世祖是孙诰,字覃汝,也字赠汝而简。他娶了泉州举人之女张氏,生有二子,可惜也已早早去世,名字也已无从知晓,于是以慎汝的长子作为子嗣。

孙诰过继给“孙妹”成为朝桢公(第十七世祖孙兴)的嗣孙,并迁居到粮累这地方。为此简衣缩食,于康熙甲寅年(1674 年)将祖叔埋葬在西圹山边,此事在旌谱中被忽然提及,从此孙诰成为朝桢公的继嗣。


然而,我祖先置办的田产至此已荒废殆尽。孙诰虽未能重振前人的家业,但迁移到粮累,确实有为后人做了谋划。如今已没有太多令人担忧之事,这大多归功于祖叔。追溯当年他那深远的考虑,那一片真心仍值得我们揣摩和体谅。


孙谅(孙亢官的第四个儿子)成为朝用叔的嗣孙,体现了祖叔母的钟爱之情。祖叔母膝下无子,甘愿守节,疼爱孙谅如同亲生。他继承这份关爱本是应当,无奈年纪轻轻就夭折,最终托养也未见成效,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备注:在古代,将儿子过继给兄弟作为子嗣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其由来和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家族传承和延续:在重视家族血脉和宗祧传承的古代社会,若兄弟一方没有子嗣,过继儿子可以确保家族的香火延续,使家族的祭祀和血脉得以传承下去。

2. 财产继承和家族稳定:没有子嗣的一方可能拥有一定的财产和家业,过继儿子能够保障这些财产在家族内部合理继承,避免因无人继承而引发家族内部的纷争和不稳定。

3. 亲情和互助:兄弟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关系,过继儿子可以被视为一种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方式,增强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4. 宗法制度的影响:宗法制度强调家族的长幼尊卑和血缘关系的正统性。过继儿子遵循了宗法制度的规则,维护了家族秩序和传统。

5. 社会观念和压力: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有子嗣是人生的重要任务之一,没有子嗣可能被视为一种缺憾。过继儿子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家族完整和传承的期望,减少外界的舆论压力。

总之,古代儿子过继给兄弟做子嗣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家族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现象,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传承和稳定。)

阿郎的银河
银河里流淌着繁星点点,亦如我流过的岁月,流过的制药经历,流过的跑步汗水!愿驻足于此的您有所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