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史节目回听 | 09中国染整行业开拓者曹典环

文化   2024-08-26 20:30   天津  

#
三连一下,收获更多夏日小美好
#




天津科技史故事

无奋斗不自强
预告
8月12日播出:张克忠与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今日节目回听



孔祥宸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生




09
中国染整行业开拓者曹典环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奥等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开设了许多洋行、银行、商号等,进出口商业贸易日益频繁。随着以民族自强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展开,天津民族工业也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20世纪初,在实业家张謇的号召下,“实业救国”思想好似一场狂风骤雨,迅速席卷了华夏大地,极大地影响到了中国染整行业的开拓者——曹典环先生。


今云南路十九号(原25号)原曹典环旧居


曹典环生于1900年,原籍为湖南省长沙市,出身于教师家庭。民国初年,他接受了完整的新式教育,先后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高等工业学校。20世纪20年代初,曹典环来到天津,经张月三、李烛尘等湘赣老表介绍,进入天津永利久大公司做练习生。1925年,曹典环获派公费留学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济因为战争的打击,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物价飞涨,马克贬值,曹典环怀揣着“实业救国”和“挽救民族危亡”的初心,在德国刻苦地学习,并加入了国际共产党。他克勤克俭,废寝忘食,终于学有所成,1929年荣获柏林格彻佛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回到中国。


归国初期,曹典环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某次他赴津考察时,得知天津地区虽然有纺织厂,但所出产的白布均交由旧式染坊手工漂染,并未使用现代化的机器来生产加工。早在清嘉庆年间,天津就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棉花集散地,也是我国棉花对外输出和棉纱、棉布进口的主要口岸。然而,传统的手工漂染技法,依旧是当时天津染整行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与国外的工业化漂染相比缺乏竞争力,严重阻碍了天津乃至整个中国轻工业的发展。曹典环深知机器染整相较于手工染整的优势,具体说来其利有三:第一,染色十分均匀,质地坚固,色泽美丽;第二,布匹经蒸汽滚桶干燥,可以全天时运转;第三,连续生产,出货十分迅速且事半功倍。可惜当时天津的商家墨守成规,不能够紧跟世界近代化的洪流,于是曹典环决定在这一领域大展宏图。


原南京国民政府将农矿部和工商部合并为实业部


1929年赴津考察结束之后,曹典环获得岳父徐蕴章赞助的近十万元银元,用于引进法国和德国的丝光机、拉宽机和购买上海的染槽、烘干机和锅炉等设备,在天津市粮店前街二号,开办华纶(益记)机器染整公司,成为当时天津第一家采用先进染整技术和设备的机器染整工厂。华纶染厂初试机器染整时,因天津的水质过硬,导致染出来的各种色布色质不够坚固,很容易脱色,许多固步自封的同业者都在看曹典环的笑话。不过经过数个月的试验,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原料和人工成本,但曹典环却越挫越勇,仍然坚持试验新的化学处理方法,率先研发出阴丹士林活性染料的应用技术和工艺,使布料着色越来越坚固。虽然一时损失颇巨,但曹典环最终达成了目标,其染整厂批量生产竹青、杏黄、紫红等彩色细支府绸阴丹士林布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曹典环归国时,正是中国民族工业大发展的黄金年代,借助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行业优势,曹典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使中国的民族染整行业迅速崛起。紧随华纶益记染厂之后,同顺和、永兴荣记、义和泰合记、华光等手工染坊,也争相仿制或进口机器,把手工染厂改造成机器染整厂,旧式染坊于是被逐步淘汰,天津的色织产品行销华北、东北、西北各地。在这些染厂中,最有意思的是同顺和。在曹典环主持华纶染厂建厂时,一切机器的安装均由孙仲卿经营的久兴铁工厂承担。孙仲卿颇有心计,在安装机器过程中把各项机器暗中绘制成草图,然后与资金雄厚且仍旧以手工操作的同顺和染坊合作,历时两年按图纸复制了一套染整机器,并投入到生产之中。从此开始,拥有资金的手工染坊皆争相效仿,先后改建为机器染整工厂。截至1937年,天津的旧式染坊基本上已不复存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华纶染厂的产品成为民国时期广大女性最喜欢的旗袍面料之一,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生活需求,也抵制了洋货的大举进入。华纶机器染整公司开发的活性染料应用技术和工艺,使其高级色布产品阴丹士林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广泛赞誉。1931年8月30日,天津《大公报》对华纶染整厂试染人造丝成功进行了报道,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曹典环矢志以实业救国为目标,不介意自己工厂的先进工艺和设备为别人所汲取和仿制,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乐观其成,他以宽广的胸襟分享个人的经验,带领整个天津染整业向前良好发展。曹典环的人品和格局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尊崇,1934年天津机器染整同业工会成立,曹典环被推举为同业公会会长。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前,天津共有13家现代化机器染织厂,分别是华纶 、同顺和、义同太、博明、北大、万新、敦义、华光、德元、震通、同聚和、福元、瑞和。1937年天津沦陷之后,东三省地区的资本流入天津,一些东北厂商投资建设了小型染整工厂。这段时期天津新开设的染整厂共有28家,连同原有的染整厂共计41家,天津的染整行业一度呈现出畸形繁荣的景象。


1937年7月29日下午,天津市区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和炮火打击,许多重要的地标性建筑设施如南开大学、天津警察局、天津电话局等皆在炮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这些史实在当时的天津报纸均有报道。天津华纶机器染厂位于狮子林桥南的海河东岸,因靠近警察局、电话局而遭受池鱼之殃,厂房、机器设备、生产线、仓库、办公楼、库存染料、布匹、器具和待出货之成品均被战火焚毁。当时,华纶染厂估计的总损失至少达19.5万元。与此同时,华纶染厂的债主则不断催款,曹典环只得以贱卖残损机器的形式来偿还债务。如今的天津市档案馆里,尚保存着十多张华纶染厂于1937年7月29日遭战损的历史照片,其中一幅刊登在《天津人民抗日战争图鉴》之中。


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关于报送久大盐业公司开滦矿务总局及华纶染厂等战时破坏重建情形给市社会局呈》


华纶染厂经过残酷的战争洗礼,损失巨大,举步维艰,其他染厂也处于苟延残喘之中。由于战损的原因,华纶机器染整有限公司在1937年7月底就已经全面停产,又于1946年彻底清盘并解散。天津沦陷时期,天津染整同业工会多次代华纶机器染厂向日军控制的天津特别市政府提出救济和战损报告,并申请紧急救助金,虽然获得批复但始终未见实效。按照日本占领军认可的昭和十七年(1942)华纶染厂填写的工厂调查票记载:华纶染厂(益记)是民国十八年(1929)由中国人独资创立,历经八年稳定发展的民营企业。其时华纶机器染厂有固定资本10万元,流动资本90万元,年生产各种色布的能力12万匹,其中包括阴丹士林、海昌蓝、硫化青等畅销产品。可见当时染厂还在勉力维持。不过至1944年,华纶染厂已沦为仓库,世昌号曾将大批棉布运至东浮桥旁的华纶染厂内寄存。抗战时胜利之后的1946年11月28日,华纶染厂也有战损报告上报至中华民国天津市社会局,并转呈至联合国经济暨社会理事会申请战争赔偿,但这一举措也未能取得相应成果。以后数十年间,曹典环先生及其后人没有得到应急救助金,也没有等来国家的战争赔款。曹典环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在天津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附近和英租界成都道九福里购置了宅邸,集聚了可观的财富,但是10年之后,因华纶机器染厂战损清盘、偿还债务、子女析产等原因,曹典环失去了绝大部分财产。


天津市档案馆馆藏1943年7月华纶染厂益记工厂调查票第一号


新中国成立之后,曹典环经亲友介绍进入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启孝先生非常赏识曹典环的能力,聘任他担任天津投资公司下属的天津漂染整公司总工程师,之后转任天津纺织工业局高级工程师、天津时代袜厂总工程师……曹典环原本精通德、法、英三国语言,但为了更好地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五十多岁的他又去俄文专科夜校进修俄文,不久之后就能译读俄文技术资料了。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曹典环不幸中风以后,他的语言神经似乎出了问题,原来的湖南腔就很难费解,只有家人能听懂他的意思,后来却以德语,法语,英语甚至俄语混合使用,几乎没有人能明白他在说什么。在担任工程师的工作期间,曹典环在国营工厂里和老工人、工艺美术师通力合作,解决了锦纶丝的染色工艺问题,保证了出口新产品的顺利上市。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领导、群众和市场的普遍认可。


兢兢业业的曹典环始终奋斗在工作一线,为新中国的染整工业添砖加瓦。1965年中风偏瘫后,曹典环虽然长期卧病在床,但在子孙们的悉心照料下,得以安享晚年。1973年,曹典环在云南路19号宅邸平静离世,享年七十三岁。其子女和孙辈现在散居于中国天津、瑞士日内瓦、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硅谷等地。


曹典环在天津的旧居位于今云南路19号(原25号),在岳阳里南口西侧。这是一座英式联排住房,两楼两底加上阁楼和亭子间不过大小六间。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中胥各庄离天津不过120公里,天津市的建筑物受损严重。曹家在云南路的小楼正面也出现了大裂纹,亭子间平屋顶上两米多高的砖砌大烟筒倒塌在屋顶上,面向云南路前沿上的天沟掉落,险些砸到曹典环幼子的后脑勺。此后的余震,使得曹典环旧居遭到更严重损坏,三楼的阁楼和二楼的亭子间,楼梯间都毁于一旦。


曹典环外孙站在刚修好的云南路19号旧居前,约1987年


1984年,曹典环的二女儿和女婿筹备资金和建材决心重修旧居。他们先是买到了两万块红砖和三吨水泥,又托远在牡丹江林业局工作的亲戚,代买了两立方米灰板条,火车托运到天津,之后又获批两吨钢筋并买齐了六米多长的房檩,补充了断掉的杉木檩。修房用料基本备齐后,1985年春修房工程开始,至1987年完工。修后的老屋完全恢复了旧观。这次修复,房子内部加上了土暖气,还在厨房后面增加了一间有小澡盆和水磨石地面的浴室。


又过了五六年,天津市的震损房屋几乎完全修好,地震的阴影逐渐散去,云南路附近的房屋要列入规划,大大的 “拆”字出现在附近街区的院墙上,幸运的是曹典环旧居最终没有列入拆迁对象,至今保存完好。



7月29日开始 

每周一到周五

早间7点首播,晚间19点重播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陆续推出新系列:

“文献里的天津”第六季

节目聚焦《天津科技史》

2024年书香天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新专题:天津科技史故事开播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海河之畔的天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不断创造着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不断向世界科技前沿发起挑战和冲击,

用他们的科学精神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


本季目录
“天津科技史”即将播出


开篇

访谈:天津同样也是一座“科技之城”

01

李鸿章与西方医疗技术引进

02

热河路24号的妇产医院

03

庚子北仓之战与军事科技

04

北疆博物院与中国古生物研究

05

从蓟县剖面到国家地质公园

06

张相文创办中国地学会

07

冯叔捷对科技教育的贡献

08

近代水利科学开拓者李书田

09

中国染整行业开拓者曹典环

10

张克忠与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11

武清才子邰光谟的科普活动

12

我的父亲梁思礼

13

天津的三位回族医药学名家

14

“不停电的”法商发电厂

15

中天电机厂与中国通信科技

16

近代天津的收音机工业

17

永利:制碱工业的突破与辉煌

18

南京永利铔厂的“天津元素”

19

近代天津的玻璃制造

20

以技术求质量的寿丰面粉公司


-征稿邮箱-

baoduyu@sina.com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END



《城市记忆》节目组出品

转载须注明来源城市记忆故事
(ID:chengshijiyiradio)

关于城市记忆故事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
    播出频率:FM91.1 AM1386
    播出:每周一到周五 7:00首播、 19:00重播
    手机收听:津云、万视达APP,万视达小程序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