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先生与“天津团队”

文化   2024-09-30 20:24   天津  

笔者在“谭汝为教授从教四十五周年学术座谈会”上


谭汝为先生八十初度,拟编印纪念文集,作为聆教多年的晚生,自当有所表达。汝为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在我们“天津团队”最艰难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仗义执言,敢作敢当,与团队凝结成“战斗的友谊”,至今回想起来犹感温暖。

2006年11月11日,一群热爱天津历史文化的草根,通过中国记忆网平台组团街拍,逐渐形成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简称“天津文保团队”乃至“天津团队”。将近五年时间里,这支团队除了记录城市变迁、开展田野调查、保护建筑遗产,还举办一系列文化和学术活动,如编印《天津记忆》、纪念文化老人、发起文保论坛、召集学术会议等,其间大都留有汝为先生的痕迹。当时参与团队活动的学人虽然不少,但以学院派身份经常出现并敢于为团队大声疾呼的,则仅有汝为先生和来新夏先生。

今掇拾《杜鱼日录》中有关汝为先生与文保团队的细节,酌加按语加以补充说明,约略可窥其为天津文保团队和文化遗产保护所做工作。

2008年12月22日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主办的“张仲先生逝世百日纪念会”14时举行,《天津记忆•张仲纪念专号》同时首发……参加会议的有:肖荻、谭汝为、黄殿祺、张绍祖、金彭育、王向峰;独立寒秋、求索者、老穆、老街、饱蠹鱼、龙猫、青谷、见河、老九、雪莉酒、木庵、小虫山、纵横五方;刘芸、曹铭、郭熠。先后发言的有:谭汝为、张绍祖、金彭育、黄殿祺、肖荻、王向峰、老九、独立寒秋、老街、见河、木庵、小虫山。因故未能出席,委托对张仲先生表示哀悼的有:周汝昌、崔锦、罗澍伟、韩吉辰、刘恒岳等。    

按:2003年,我受邀编辑《今晚报·滨海新闻》之“乡情”版面,由此认识诸多从事天津历史文化研究的学人。时汝为先生尚执天津师范大学教职,在语言学界纵横驰骋,于天津历史文化关注未多。因此直到五年之后张仲先生纪念会,先生名讳才出现在我的日录之中,此前是否曾觌面已无从记忆。这天参会人员分为三组——仲老生前师友、天津团队成员、新闻媒体记者,汝为先生作为师友代表发言。日录中以网名出现者,皆是天津团队成员。

2009年2月21日  谭汝为先生受聘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顾问。

按:团队顾问聘书是老穆送交汝为先生的,故此这天日录并无先生痕迹。但为撰写本文搜索资料时,竟找到一张先生手持聘书的照片,打开原始数据才确知具体日期。照片摄于当天17时3分。2008年和2009年,是天津团队最为活跃的两年,其时第一届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已经召开,团队因郑士琦旧居被开发商非法拆除持续举报,给天津市有关部门造成不小压力,团队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反作用力,多数学者都与团队保持一定距离。在此前后,团队于京津沪三地聘请了16位顾问,包括谢辰生、罗哲文、阮仪三、张忠培、徐苹芳、张文彬、张柏、张廷皓、陈志华、周治良、马自树、杨志军、曹兵武等文化遗产保护领军人物,而在天津愿接团队聘书的只有三人——李世瑜先生、来新夏先生和谭汝为先生,其中李、来二位是功成名就的学界前辈,而汝为先生正处于壮岁,其天津方言和天津地名研究起步未久。

2009年3月2日上午到南开大学西南村展鸿复印社复印《合肥胡氏宗谱》……下午复还南开大学,到北村访来新夏先生,求为《曹聪孙纪念文集》题签,先生则赐刚刚完成的《聪孙走好》一篇。

按:此日往访来新夏先生与汝为先生有关。在天津市语言学会兼任职务的马庆株、谭汝为二位先生,其时正邀约文稿汇编文集,以纪念刚刚病逝的语言学家曹聪孙先生,故通过老穆转托我向来先生求文集题签。我就读南开大学中文系时,马庆株先生教过我们现代汉语,但毕业之后几无联系。他与汝为先生通过老穆转托我办事,说明当时我们之间还不特别熟悉。

2009年3月13日 15时半与谭汝为先生、邢沅、老穆到佟楼会合,到新闻西里23门303室拜访李世瑜先生,谈定如下事项:2010年2月8日(先生1922年2月8日出生),举行李世瑜先生米寿学术讨论会;团队编印《天津记忆•李世瑜研究专号》;李为邢沅《天津记忆•卫嘴子嚼字》作序。同时团队聘请先生为顾问并合影留念。晚在绍兴道一清真饭庄吃饭。    

按:这天我与汝为先生初次吃饭,但更加重要的是这次与李世瑜老见面,生出了许多后续之事。到佟楼家中拜访李老,本为帮衬汝为先生和邢沅先生办“私事”。汝为先生对天津方言兴趣正浓,向李老请教研究如何深入。李老云自己体力日衰即拟挂笔,而天津方言研究可做之事尚多,特别是溯源问题还有待最后解决,很期盼汝为先生这个“后生”担起责任。汝为先生后来致力天津方言研究,与李老这次谈话动员有着莫大关系。邢沅先生则是我的今晚报社同事,当时退休时间不长,在我鼓动下写了些研究天津方言词的文章,准备以《卫嘴子嚼字》之名结集,印入我执编的《天津记忆》之中。邢沅先生此次是为《卫嘴子嚼字》求序,因其乃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先生哲嗣,而李老与邢老多有交往,因此痛快地答应了。不过此后李老不时住院,这篇序言没能完成。这次见面谈定为李老举行学术讨论会,则是一个大大的意外。闲话时李老提及,他有三个心愿尚未完成:一是出版个人回忆录(时书稿已交付台湾某出版社),二是编印旧体诗词集,三是举办学术研讨会。天津团队当即表示可助其实现第三个心愿,于是有了举行李世瑜先生米寿学术讨论会设想,汝为先生则承诺天津市语言学会全力支持,益发增强了团队同仁的办会信心。至于李老的第一个心愿,在他去世不久就实现了——2011年3月30日我得到《李世瑜回忆录——三亲集》电子版,7月21日我又拿到李老哲嗣厚聪先生所赠台版原书,抱憾的是这已变成李老的遗著。李老的第二个心愿呢?在他生前我们没有抓紧——既有编印诗词集计划,作品数量应该可观,而且当有手稿保存。李老去世之后,我两次催请厚聪先生详查,但均未能找到,未几厚聪先生亦遽归道山。再后几经搜罗,所得李老诗词不过三十余首,编成一集殊为勉强。

2009年5月28日 整理编辑《天津记忆•天津地名三章》(谭汝为撰)。

按:《天津地名三章》名字是我起的,那时书刊编辑经验尚少,命名还不是太讲究。这是汝为先生天津地名研究成果的最早结集,2009年6月10日作为《天津记忆》第12期印行。《天津记忆》问世其时不到一年,天津学界还罕有愿把成果印入这份内部资料的,故汝为先生的行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此后《天津记忆》约稿即越来越顺利了。我编《天津地名三章》这天适逢端午,汝为先生特撰四言诗以贻学界师友:“端午端午,骚客苦楚。汨罗英魂,诗之始祖!黄钟毁弃,雷鸣瓦釜。文人噩运,鱼肉刀俎。奸邪媚上,直士凌侮。长舌擅佞,长袖善舞!每临端阳,瓣香瑶圃。思接千载,龙舟江浒。楚王台榭,骂名千古。靳尚郑袖,谁与为伍?徜徉湘沅,曾伫汀渚:指点激扬,汗青仰俯。橘颂傲然,九歌媚妩。长吟离骚,正气滋补。端午精神,时代解诂。后昆垂范,前贤踵武。砺我精神,擎我脊柱!大写人字,以之撑拄!”

2009年6月1日 老穆来电话说,明日国家文物局法律司司长和执法处处长将来津,调查五大道保护情况;后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来津。谭汝为《天津记忆•天津地名三章》编竟并传给印刷厂。

按:其时天津五大道“聚客锚地”项目,因谢辰生先生的上达及《南方周末》等关注,引起温家宝总理重视并作出专门批示,这才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拟来津之事。这天我编完汝为先生《天津地名三章》,同时交付天津医科大学印刷厂印刷。记得厂长姓牛,是个大胖子!

2009年6月17日 16时半与老穆到天津医科大学印刷厂,取《天津记忆•天津地名三章》(第12期),老穆付印刷费670元。

按:《天津记忆》前66期印刷费用,主要是我与张元卿兄和老穆分摊,我当时在报社工作收入尚可,担负的稍微多一些。汝为先生《天津地名三章》,则正好轮到老穆付费。    

2009年6月18日 17时老穆来单位,打车到华苑天华里24号楼,拜访谭汝为先生,送去《天津记忆•天津地名三章》50册……晚谭先生在皇记煌请饭。

按:《天津地名三章》印出来后,当然要让身为作者的汝为先生一睹为快,故此次日即给其送到家中,那时他住在华苑天华里。《天津记忆》印数多是300册,因为从不支付稿酬,故常例给作者50册以为回报。那天肯定扯了不少团队的事,晚上还让汝为先生破费,吃了顿美味的酱汁焖鱼。这家皇记煌店,后来我们又去了几次。这几年再找时,已关门大吉了!

2009年11月1日 9时论坛继续,丹青先生为嘉宾主持,余作“天津模式”与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报告,曾一智老师作黑龙江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报告,后面话题基本围绕“天津模式”展开,谭汝为、刘序盾、李先逵、大权在握、王军先后发言……14时会议进入最后一个话题: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热点问题讨论……马自树先生先谈“天津模式”问题,提出一个新概念的问世,一定要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王军作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始末报告……陈志华、青木信夫、徐苹芳、刘序盾、周治良发言,马自树致闭幕词。17时半会议闭幕。

按:天津团队等主办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2009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在新华路富蓝特酒店举行。这次会议的最重大成果,是继“无锡模式”和“大同模式”之后,以公众参与为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天津模式”得以确立。10月31日开幕式后,张文彬先生发言概括了“天津模式”的基本内涵。11月1日上午,我围绕天津团队的实践,对“天津模式”作了具体解读。汝为先生发言时,对“天津模式”之确立表示强力支持。这次论坛虽然只是学术研讨,但因有三位市政府部门副局级领导参会,加上“聚客锚地”事件刚过去不久,因此空气中自始至终充满对立意味。汝为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天津学者代表,敢于站在团队一方而毫不回避,是需要相当大勇气与魄力的。

2010年1月7日 5时至单位,收到谭汝为先生传来的《曹聪孙教授纪念集》稿件,问可否编入《天津记忆》。乘间排定版面,略修正十数处,拟列为第31期,在26日曹先生逝世一周年时推出。

按:天津市语言学会为纪念曹聪孙先生组织的文稿编辑完成,此日清晨我收到汝为先生发来的电子文档,他在邮件中询问可否将其编入《天津记忆》。我那时在今晚报社出版部当编辑,每周上班时间不太固定,清晨5时、6时、7时都有。这天赶上5时上班,但记者稿件往往6时后才陆续发来,因此有一个来小时空档时间,于是开始编辑这部文稿。因是汝为先生等把过关的,故此改稿比较简单,只随手订正错讹十余处,主要工作则是排定版面。我对WORD软件使用非常熟练,除了用它排《天津记忆》,还用它排过《品报》《问津》和《蒹葭》等,甚至可以较为灵活地处理照片。    

2010年1月13日 早7时班。5时半至单位……整理编辑《天津记忆•曹聪孙教授纪念集》。

按:这天应是7时上班,之所以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岗,显然是为尽快编完关于曹聪孙的文稿,以纪念曹先生逝世一周年。文稿此日定名《曹聪孙教授纪念集》。

2010年1月14日 5时半至单位。收到谭汝为先生“后记”,整理编竟《天津记忆•曹聪孙教授纪念集》(第31期)并传给天津医科大学印刷厂付印。

按:汝为先生为《曹聪孙教授纪念集》撰写的“后记”,落款时间是2010年1月13日,应该是他当天晚上赶出来的,所以我14日大清早就见到了。这册纪念集因为没有插配照片,所以三个早晨的罅隙时间就编完了,同时传给印刷厂印刷。印行时间是2010年1月26日,曹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因天津市语言学会和汝为先生倾力邀约和整理文稿,所以《天津记忆》第31期《曹聪孙教授纪念集》署天津市语言学会、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合编,文稿编辑在王振良、张元卿、穆森之外增加有汝为先生,而且排在第一位。除了后记,汝为先生还为纪念集撰写序言《泰山北斗,谦谦君子》,来新夏先生专文《聪孙走好》当然也收进此集。

2010年1月21日 5时至单位,收到谭汝为先生“曹聪孙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邀请信(电子邮件)。

按:此日汝为先生邀我参加研讨会。会议是1月26日举行的,曹聪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因此非常有纪念意义。可惜那天我上班和开会,没能请假脱身,错失一次学习机会。天津团队与天津市语言学会编印的《天津记忆•曹聪孙教授纪念集》会上首发。

2010年3月28日 同事高茜下午结婚,适谭汝为教授相约,遂让刘玖宁代随份子。17时多与老穆至华苑碧华里谭宅,先生签赠《这是天津话》。晚谭先生在皇记煌请饭,路漫远在座。

按:本日汝为先生专程赐饭,由头已经记不起来了,可能是感谢天津团队支持编印《曹聪孙教授纪念集》吧!《这是天津话》应是汝为先生签赠给我的第一部著作。此后他每有新书出版,我都能及时获赠签名本,若在书架上集中排列,也是洋洋大观了。在十四五年的时间里,汝为先生这位退休的大学教师,把个人学术之路越走越宽,这在天津学人之中还不多见。饭桌上的路漫远,乃汝为先生弟子,应该是天津师范大学时的学生吧!

2010年4月3日  16时至佟楼新闻里,与谭汝为、老穆拜访李世瑜先生,谈举办李世瑜先生社会历史学学术思想讨论会事宜。晚在河沿路阿里餐厅请谭、穆吃饭。

按:这次与汝为先生拜访李世瑜老,显然是为了兑现上年见面时的承诺,讨论会议的推进方案。因为李老是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十数日后我专程拜访陈雍和崔锦两位副馆长,谈合作主办李世瑜学术思想研讨会之事。

2010年4月9日  谭汝为先生发来《“卫嘴子”嚼字》之序言。    

按:因李世瑜老身体时好时坏,未能完成《卫嘴子嚼字》序言,故李老建议由汝为先生操翰,这天我收到刚刚完成的序文。《卫嘴子嚼字》2010年5月15日印入《天津记忆》第44期,汝为先生之序允为寒册生辉光也。

2010年4月21日  16时至佟楼,与谭汝为、老穆、先施公司会齐,访李世瑜先生,谈“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事宜,李选代表性文稿若干,拟编入《天津记忆》。

按:“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之名称,是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谈定的。这次与汝为先生等拜访李老,是清他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社会历史学、民间宗教和宝卷、古海岸遗迹、天津方言,各选代表性论文一篇编辑成册,用作讨论会的材料发给代表,这就是后来的《天津记忆》第49期《穿月斋社会历史学辑稿》。

2010年5月31日  8时半,携《天津记忆•穿月斋社会历史学辑稿》50册至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参加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天津市语言学会联合主办的“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陈雍、谭汝为、李正中分别以《距今一万到二百年天津地区人地关系——从李世瑜先生渤海湾西岸调查说开来》《李世瑜天津方言研究及方法论问题》《李世瑜先生对民间宗教文化的贡献及其宝卷学的建立》为题作重点学术报告。

按:这天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举行,主办单位除了天津团队,还有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及汝为先生任职的天津市语言学会,这让会议的学术分量增进了很多。会上汝为先生作题为《李世瑜天津方言研究及方法论问题》学术报告,首次对李世瑜老的天津方言研究作全面系统的阐释。

2010年6月9日 17时半至新闻西里访李世瑜先生,带去《天津记忆•穿月斋社会历史学辑稿》30册、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纪念藏书票15套。老穆和谭汝为先生已经先至。略谈即告辞,谭先生在阿里餐厅请饭。

按:这是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之后,我们对李老进行的礼节性拜访,同时送去有关会议材料。此时李老身体已颇孱弱,参会前后又极为劳顿,我们很是担心出现意外。这天汝为先生又破费请饭。

2010年11月2日 本日谭汝为先生在余博文《瞻望百期——〈天津记忆•庚寅秋季号〉编后记》之后发表《庆贺〈天津记忆〉出版六十六期》:“天津记忆,壮哉大气!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无怨无悔,群策群力。涓涓汩汩,广搜博辑。多元包容,开卷有益。册府浩浩,佳作熠熠。英华萃集,名家联璧。肉食素餐,草根傥倜。文保伟业,庶民辅翼。大顺六六,功业屡立。骅骝驰骋,老骥伏枥。蓬莱文章,看我津邑!攀越百期,诸君努力!”    

按:汝为先生于旧题诗词偶有所作,尤以四言为佳。2010年10月26日我在新浪网“饱蠹鱼的博客”贴出《天津记忆》第66期编后记《瞻望百期》,汝为先生这天草成四言诗《庆贺〈天津记忆〉出版六十六期》以为鼓励。

2010年12月23日 14时半与老穆约至华苑元卿处,谈“天津记忆丛书“出版事宜;讨论《天津论坛与天津模式》提纲;牛殿才厂长送来《天津记忆》第66期至第70期以及增刊第1期,总4400元。晚老穆又邀上谭汝为先生,在皇记煌请吃酱汁焖鱼。谭先生签赠《韩国闻见录》。谭汝为先生在余博文《〈天津记忆〉百期目录(七)》后发表《贺〈天津记忆〉出版七十期》:“聚菁汇萃,含英咀华。天津记忆,文苑奇葩。筚路蓝缕,惊笋抽芽。嘤其鸣矣,和乐铜琶。群英辐辏,正气挺拔。团队精神,精诚闻达。建筑文保,黄钟镗鞳。天津模式,誉满华夏。踵武前贤,英姿飒飒。蓬莱文章,小谢清发。名篇连踵,佳作排闼。洛阳纸贵,高标师法。兼收并蓄,恢弘博雅。鉴古知今,有容乃大。垂范后昆,弘毅孔嘉。”

按:随着《天津记忆》影响不断扩大,余乃生出编印“天津记忆丛书”设想,因召同列《天津记忆》编辑的张元卿兄和老穆商议推进事宜。见面地点在华苑之莹华里——元卿兄的“望云客舍”,此处距汝为先生碧华里新居颇近,因有邀其晚餐之举。12月20日至23日,我在新浪网“饱蠹鱼的博客”分七次贴出《〈天津记忆〉百期目录》前70期(当时也仅编印出这些),汝为先生乃于23日又草四言诗《贺〈天津记忆〉出版七十期》以为鼓励。

2010年12月29日  12时半先后收到谭汝为和老穆短信:“接李厚聪电话:李世瑜先生于今(12月29日)晨7点30分病逝。悼念仪式:31日晨6点40分到鞍山西道中医一附院集合,7点准时发车。”

按:这天中午先后收到李世瑜老去世短信,最初信息应是汝为先生编辑发出的。李老学问堪称山斗,远非芸芸者可比,其去世确为津门学界重大损失。我当天作挽联云:“九十载沐雨披风,念斯人魂留方言岛;五千年桑田沧海,惟此老名著贝壳堤。”

2010年12月30日  17时报告结束,打车赴佟楼新闻西里吊唁李世瑜先生,与先到之谭汝为、老穆一起,同李厚聪(世瑜先生次子)商量李世瑜先生追思会事宜,初定清明前后举行。又略谈李老遗稿整理事宜。

按:李世瑜老去世次日。这天我上午在今晚报社值班,下午在天津师范大学作《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学术报告,故傍晚才赶到佟楼吊唁,汝为先生早已守候在此。所云“略谈李老遗稿整理事宜”,说的主要是诗词手稿,遗憾的是迄今未见影踪。

2011年1月26日  经谭汝为先生推荐,“学术批评网”今转发余之《落笔多创意 有文辄拓荒——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按:“学术批评网”为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先生创办,因其坚持学术打假,当时在学界影响极大。拙稿《落笔多创意 有文辄拓荒——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最初发布于新浪网“饱蠹鱼的博客”,而汝为先生与玉圣先生交好,因又推荐给“学术批评网”转发。

2011年3月24日  15时至迎水道,与谭汝为、王来华、老穆汇合,到金厦里拜访李正中先生,商讨天津市语言学会、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天津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经济和文化研究所合作举办李世瑜先生逝世百日纪念会事宜,明确了各方分工。

按:此日到王顶堤金厦里拜访李正中先生,商讨天津团队与三家机构合办李世瑜老念会事宜,汝为先生是牵线搭桥之人。王来华先生时任天津社科院舆情研究所所长,李正中先生时任天津理工大学经济和文化研究所所长。其间参观了李先生书房古月斋,所藏宝卷善本甚多。而今转瞬之际,李先生下世亦近八年了!

2011年4月8日 13时半至华城宾馆四楼会议室,安排李世瑜逝世百日纪念会事宜。会议由天津市语言学会、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天津理工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联合主办……14时半准时开始,余主持会议。议程如下:天津市语言学会代表主办方致辞(施向东);主题发言(李正中、谭汝为、穆森);嘉宾发言(万新平、王辉、潘允康、高成鸢);自由发言(王来华、任世江、张绍祖、张利民、王小军、马庆株、孙肇净);代表家属发言(李厚聪);主持人总结发言;合影留念(华城宾馆一楼入口台阶处)……会前天津医科大学印刷厂送来《天津记忆•追念穿月斋——李世瑜先生逝世百日纪念集》50册。耶律设计的藏书票会上亦首发。

按:本日天津团队等联合主办的李世瑜逝世百日纪念会举行,汝为先生作主题发言。为会议设计藏书票的“耶律”,网名耶律寒烟,本名唐文权。唐兄2020年初赴印尼旅游,旋以新冠疫情滞留,至今未归也。

2011年5月17日 17时半至华苑元卿处,老穆已先来。18时老穆在皇记煌请吃焖鱼,谭汝为先生在座。谭先生说,正在筹组天津地域文化研究所。

按:此次亦在华苑莹华里元卿兄处见面,仍是探讨编印“天津记忆丛书”事。晚餐时汝为先生谈及筹组天津地域文化研究所计划,远瞩高瞻,令人振奋,天津团队表示全力支持。可惜此后未久,团队内部以理念冲突严重,发生剧烈变动,余等公开宣布退出,重组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简称曰“天津记忆团队”。汝为先生的雄心,或亦因此受阻而未能实现。

2011年6月3日 18时与吕金才约,赴大沽南路鸿起顺南楼店,李厚聪先生请饭,李正中、谭汝为、老穆在座……饭后李承扬夫妇送归,请承扬搜集整理其祖父诗词,以便编印成集。    

按:这是李世瑜逝世百日纪念会之后,李老哲嗣厚聪先生举行的答谢宴会,汝为先生与我等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与之。晚宴后承扬夫妇开车送客,我与汝为先生同车。

2012年6月7日  上午乘间草定《来新夏先生九秩诞辰庆祝活动日程》……谭汝为先生强力推荐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论坛》赵虹来津参会,因牵连甚多,许多会务安排和有关材料须重新调整和修改。

按:天津团队与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来新夏先生九秩诞辰庆祝会和来新夏先生学术讨论会,2012年6月9日和10日举行。7日这天汝为先生荐《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先生与会,会议材料准备本已就绪,为之作了紧急修改,会议日程亦多有调整。汝为先生是否莅会,我现在已记不清了,但日录中肯定未见其踪影。这位参会的赵先生也有意思,未久通过来新夏先生约我撰稿,乃于2013年完成《来新夏先生学术略说》长文,经来先生审阅后发汝为先生转《社会科学论坛》。几近一年了无消息,2014年来先生去世不久,我即接到编辑部信息,退稿了!此稿后来搁置数年,易名《来新夏先生学术述略》刊于《关东学刊》2019年第1期。

2011年6月13日  斟酌再三,16时24分发出《关于不再参加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活动的声明》。17时44分,李正中先生来电话,说拟请谭汝为、穆森、吕金才与余吃饭。

按:本日我公开发帖,退出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主要是理念差异巨大,少数人行动激进,造成与政府部门严重对立,与“天津模式”所倡导的“政府主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大相径庭。李正中先生打电话给我,约与汝为先生等吃饭,是拟从中转圜的意思,冀我能以顾问名义留在团队。当天或者转天,汝为先生也打电话表达了同样意思(我的日录中漏记)。两位先生的电话没能挽留住我,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退出团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2012年6月15日  17时半至华苑见谭汝为先生,先生正编辑《天津方言词典》,因将《河北省、天津市方言词汇编》借其参阅。18时先生请食涮羊肉,郭文杰、赵永强在座。

按:这日借书给汝为先生,距他打电话“慰留”才一两天,可知此事并未影响我们的交谊。此后公私场合见面日多,乃至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酒友”。汝为先生对天津团队的“撑拄”,随着团队重组也大体告一段落。

2024年5月26日草定于沽上乱云室

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修辞学、文化语言学、诗歌美学及天津城市文化研究,兼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天津语言类六卷编委会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1994)、《民俗文化语汇通论》(2004)、《天津方言文化研究》(2014)、《天津方言词典》(2014)、《天津地名文化通论》(2022)、《诗词读赏心解五十讲》(2023)、《汉语修辞学指要》(2023)、《称谓古今谭》(2023)、《汉语语义文化指要》(2023)、《谭汝为心解诗词名篇三十讲》(2024)等。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