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史节目回听 | 15中天电机厂与中国通信科技

文化   2024-09-05 20:30   天津  

#
三连一下,收获更多夏日小美好
#




天津科技史故事

无奋斗不自强
预告
8月20日播出:近代天津的收音机工业


今日节目回听



李弢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


会员




15
中天电机厂与中国通信科技
通信手段和通信设备历来就是国之重器,国家的经济、军事离不开通信!旧中国通信手段无论是官方的驿站、文报局、电报、邮政局,还是民间的民信局,都非常落后。现代的通信设备来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电话,英文Telephone,很多史料中都使用“德律风”来代指它,比如先是在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初五(1903年9月25日)的《申报》第13版中刊登了《两江总督魏光焘奏报洋电报及安设德律风》的新闻。后来1918年3月18日天津《益世报》第7版中又刊登一篇《德律风增价之讨论》的事情,从标题到内容多次使用这个词。之所以这样称呼电话,是因为在当时看来,它太神奇了,一根电线就能让两个隔着很远的人瞬间通话。
 


1932年11月8日天津《大公报》中写到的德律风

电话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电流变成声波。电话的主要设备是听筒,听筒是磁粉颗粒通过振动形成声音,经过钢片听到声音,较以前只能靠空气这种媒质来进行声音传播,这已经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了。电话都在同一个线路上,要有多少部电话同时通话,互不干扰,如何让几百几千个用户一拨号就能接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大规模使用电话以前,人们的通信还是很不便利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时任电政大臣的盛宣怀奏准由电报局兼办电话。1900年7月,丹麦商人璞尔生私架电话线,自英租界至塘沽、北塘(后延至北京),非法设立“电铃公司”经营电信业务。1904年,随着京津电话的开通,朝廷于当年在天津城内东门里文庙对面的原电报局内设立电话业务部门,第二年又收回了“电铃公司”。

此后天津的电话业务不断增加,1911年在闸口街设立电话营业处(后改建为天津电话总局),收取电话费;20年代又分别在原英租界十五号路(今四川路)、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与月纬路交口一带、原意租界四马路(今光复道)设立电话南局、北局、东局。这些电话机也从民国初年的磁石式逐渐更新为自动式。1928年3月17日的《北洋画报》第171期整版对这些做了简要的图文介绍,而且提到了“查中国之有自动电话机,自天津始;自动电话机对电话局来说,不需要话务员能够节省经费、可以日夜工作、用户增加时易于扩充号数,对于用户来说不受话务员影响进而节省时间、通话可以不被窃听、更不存在叉(接)错线的问题”。在电话业务不断增加的同时,社会上对电话设备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由于新的自动式电话机大多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一些爱国人士在目睹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后,便有了自己动手生产电话机的想法。中天电机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办的,它是中国最早的电话机和交换机工厂。

《北洋画报》第一百七十一期(1928年3月17日)记载当时天津的电话和电话局

中天电机厂主要创办人有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王汰甄和湖南长沙的周仁斋,他们曾是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的同学。建厂之初还是个小厂,他们分别负责工厂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中天”的含义是“中国天津”,表示要在中国天津发展制造德国西门子式的通信科技。在天津市档案馆收藏的档号401206800-J0128-3-010207-007题目为《天津中天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概况》(1947.2.1)的档案中记载了该厂的一些基本情况,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厂子创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旧址位于当时特一区山东路(即现在的河西区三义庄地带的江西路),制造各种电话机及电话交换机。后来,得知遇到资金不足等困难,王汰甄的好友,时任启新洋灰公司经理李勉之便大力出资相助,以至于后期不惜出售了部分自家公司的股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厂子迁入十区英租界福发道新址(今岳阳道西端与西康路交口的地方)扩建并继续经营。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正式改组为中天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电话机是终端设备,交换机是大盒子中转站。在电影里看到的发报机就类似于一个电话加上一个交换机。但在改组之前,周仁斋已经离厂。1952年,王汰甄也正式辞去了经理的职务。1954年10月1日中天电机厂更名为“天津市公私合营中天电机厂”,李勉之出任经理。1955年8月5日,厂子获得了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中天牌”注册商标,图形象征着“如日中天”。此后厂子先后划归天津市机电工业局、河北省天津市邮电管理局、邮电部工业局领导,厂名依次变更为天津邮电器材二厂、邮电部512厂(此时又叫天津自动交换机厂),1980年4月最终更名为邮电部天津电话设备厂。80年代后期,厂子在八里台复康路南侧成立了装配车间,后改为交换机分厂,它就是现在的中天大厦及其周边。除此以外,1961年,工厂在吴家窑的新中里内建了附属幼儿园。刚刚进入21世纪,工厂划归中国普天集团并成立中天通信有限公司。

中天牌注册商标

由于多次更名,以下方便起见,对厂名均以“工厂、厂子、该厂”称呼。
在科技和产品方面,最初,厂子以西门子公司产品为样品仿制旧的手摇磁石式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在电影中可见到。王汰甄、周仁斋等人发现,这种电机比马达发动机更为精密,但是制造起来也是另外一手工艺。1932年7月制成了最早由中国人生产的携带式电话机,年底试制成功我国第一部桌式磁石电话机,后逐渐扩展至“磁石式、共电式、自动式电话机及交换机”,这时距离美国人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已过去50多年的时间。


1932年10月19日《大公报》第六版

这一时期工厂的器件主要来自进口,厂里负责组装。但经营上并非只局限于电话,比如在1932年10月19日的天津《大公报》第6版有一则广告,里面内容大意是:“中天电机厂是天津唯一设备完善修理电机(的)工厂。专修大小马达、发电机、变压器、电梯及修理各种精密机件并代客计划包装‘电灯公司、电机工程及各项机械工程’……”可以看出,从一建厂,他们就已定下要像西门子公司那样扩展到整个电机领域,所以给厂子起名没有叫“电话机厂”。因它的产品因“性价比”占优,故1936年原国民政府交通部武汉电信局以29.8元的价格定下1000部自动电话机,又因王汰甄早年曾在德商禅臣洋行工作,故不久后厂子又以禅臣洋行的名义购入西门子公司的1000只拨号盘进行组装,从而成功完成了这次生产任务,一举打破了外国人对中国自动式电话机垄断的局面。此后厂子仿制西门子公司的拨号盘,努力生产出了本厂的拨号盘,销往全国。

中天携带式电话机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为提高自身影响力以及采购原料、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工厂于1937—1938年先后在上海、汉口、广州、昆明、香港等大城市开设办事处,比如1938年12月3日香港《大公报》第2版里面有一则中天电机厂香港办事处刊出的广告,上面写道:“皮匣携带机、桌机、墙机、长途机、共电式及自动式话机、各种分机,均有现货……”,这表明它的产品已经远销香港,然而这也正值天津沦陷,王汰甄、李勉之拒绝了日本人要为厂子投资的要求,眼看日方对厂子进行了严密的原材料以及产品销售等封锁,生产经营即将面临严重困难,王汰甄便亲自奔波于香港等地,为产品销售寻找新出路并进一步绕道销往内地抗战地区。然而1941年香港也遭沦陷,这条秘密经销通道及办事处也被迫中断,厂家于是建立了北平办事处,并依靠李勉之五弟、时任厂子副经理的李允之与日伪方面联系,使工厂勉强维持生产下来。那些办事处从1952年—1955年先后被撤销。 

广告中列举的中天电机厂产品和办事处

1949年7月起,厂子为配合铁路建设的需要,投资三千万又试制铁路上使用的调度电话机这样的新产品,并于年底制造成功。1951年6月20日,这一天对该厂是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日子。这天,工厂为武汉电信局改装F500门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完工,这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自动交换机。在1951年10月22日第97期《劳动报画刊》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情,还特别提到:“在有线电制造业中,最复杂最精密的机器,要算自动交换机……”。1951年9月28日第5版的《天津日报》中记载该厂劳动模范金桂林同志“在(当年)试制五百门自动交换机中,主动搜集和研究资料,纠正了线路图的错误,并绘制工作用图十七张,设计工具十种、主要样板十三套,克服了困难,保证了产品品质。”1955年2月7日出厂的“五四型共电式(半自动)电话交换机”也是由他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使得接线效率大大提高。第一台出厂的这部交换机即运往了乌鲁木齐。当年11月,该厂又在我国首次新试制二百门自动电话交换机并试机成功。1956年一季度起,该厂要为农村生产大量的磁石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和扩大器,以实现农村地区“乡乡通电话”。1957年6月,厂子根据上海有线电厂提供的苏联图纸,又试制出一种长调度集中电话机,它采用仿苏K-6型线路,专供机关企业首长或集中学识渊博的人使用,可同时接受来自共电话局或自动话局的六个不同话户的呼叫,接话时可以根据情况接通、保留和反复接通,保留时不影响本机向外呼叫,接通户与保留户互不干扰;同时可以按照首长的想法把任何一话户的呼叫转给秘书——出产后4部样机交由公安部调用。1958年9月,工厂又试制生产一批58型无磁电话机,专供农村使用。然而由于此前一直仿西门子公司的产品样式生产,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难免遇到很多困难。这一年,厂子新研制的电话机把手摇发电机、铃架和感应圈三个重要部件合而为一,只有两个不大的线圈就可以代替了;取消了吊牌以后的交换机,在增加电钮、氖灯两种部件后,就可以取消八种主要部件,体积缩小四分之一,从而节省了贵金属原材料。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该厂工人成功地把普通车床改为六角自动专用车床,专门生产磁石电话机的叉子柱。此外,1958年6月21日的《天津日报》第二版中报道了“青年工人祝相杰和李学成研究用化学方法,代替人工刮漆包线线头”的事情。内容是说,刚进厂不久的徒工祝相杰提出用有腐蚀作用的王水脱除线头的漆皮。转天晚上,他们从电镀工段取来一些硝酸和盐酸,漆包线头在二者混合溶液里浸了半个钟头后,拿出来用纸一擦,漆皮脱落了。此后他们继续试验,研究出用硝酸和氰酸钾铝来浸蚀漆包线头,使漆皮线头的酚醛树脂自行脱落——这样一来,全厂全年刮线头的工作量,让一个人用三十七分钟就完成了,一日能完成四十九年的工作量。对于这一年来说,该厂生产的电话机已经全部使用国产器件了,外壳是黑胶木,大伙都叫它“黑老虎”。除了电话机、交换机,最初,该厂就生产“中天”牌无线电耳机(又名矿石耳机),因耳机砂盒的改进,使听到的声音不致于忽高忽低,据1962年11月5日《天津日报》第2版记载,耳机因“声音清晰,美观耐用,使用方便”,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当年六月到十月中旬,中国交通电工器材公司天津采购供应站已供应给山西、辽宁、吉林、河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河北省唐山、张家口、保定等专区广大农村五万多副这种无线电耳机。

中天电机厂生产的手摇磁石式电话机

 “文革”后该厂率先在交换机上取得突破。1979年,研制成功HJ941型万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并首先在北京34局开通试验,随后天津新建的33个电话局也采用了它,线路开通,再打长途,就像打市内电话一样方便。此外,1981年12月9日的《天津日报》第1版报道了《80年代初该厂试制了HD680新型电话机》的新闻。大致意思包括:“该厂在厂长及数十人,走往全国多地,听取很多用户意见,改进了原HD665型电话机的短板,将最重要的部件齿轮的材料由塑料改为金属,试制出了HD680型自动电话机,其拨号盘寿命超过120万次,即使在哈尔滨零下十度到零下二十度的气温条件下,这种电话机放置一个星期,各种性能依然良好。”转年2月,厂子注册了“金环牌”商标。从1981 年至1983年,(金环牌)HD680型自动电话机连续三年依次被评为“邮电部优质产品、天津市优质产品、全国电话机评比中的优质产品并荣获国家银质奖”,此后不久打入美国市场。之后,厂子又研制成了投币式电话机,跟过去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无人值守、昼夜服务”,它外观如同单衣柜大小、十分精致的玻璃小房子,并率先设置在滨江道劝业场跟前设置,后被安装到北京长安街,这一时期的电话又来到了它的第四个阶段“按键式”。90年代初,工厂引进日本田村电机制作所公用磁卡电话机及磁卡项目,磁卡公用电话的诞生使人们的消费进入了预付款的方式,节省了很多繁琐的手续。1995年,工厂又与日本三洋电机株社会社共同投资引入了无绳电话;不久又与韩国合资IC卡电话机,这种卡相比过去故障率更低,标志着中国的通信科技迈入了更高的度水平。21世纪后该厂获准生产CDMA手机。

金环牌HD680型自动电话机

中天电机厂从建厂至今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既离不开早先创办人、投资人的眼界与坚持,也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的大批模范职工、学徒工的努力奋斗和认真钻研并实操科学技术从而改进生产方法。当手机已经普及且成为我们必需品的时候,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又能想起以前不管多冷,都站在街边用磁卡打电话的场景。来到八里台复康路,当看到那豪华的中天大厦时,你需要了解它的来历。如今很多人特别是外地游客们走过睦南道与桂林路交口李氏兄妹那四栋完全一样的别墅,或许才会听说李勉之以及中天电机厂的事迹,殊不知该厂为中国的通信科技事业做出了里程碑的贡献!

八里台地区现存的中天大厦周围












7月29日开始 

每周一到周五

早间7点首播,晚间19点重播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陆续推出新系列:

“文献里的天津”第六季

节目聚焦《天津科技史》

2024年书香天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新专题:天津科技史故事开播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海河之畔的天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不断创造着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不断向世界科技前沿发起挑战和冲击,

用他们的科学精神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


本季目录
“天津科技史”即将播出


开篇

访谈:天津同样也是一座“科技之城”

01

李鸿章与西方医疗技术引进

02

热河路24号的妇产医院

03

庚子北仓之战与军事科技

04

北疆博物院与中国古生物研究

05

从蓟县剖面到国家地质公园

06

张相文创办中国地学会

07

冯叔捷对科技教育的贡献

08

近代水利科学开拓者李书田

09

中国染整行业开拓者曹典环

10

张克忠与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11

武清才子邰光谟的科普活动

12

我的父亲梁思礼

13

天津的三位回族医药学名家

14

“不停电的”法商发电厂

15

中天电机厂与中国通信科技

16

近代天津的收音机工业

17

永利:制碱工业的突破与辉煌

18

南京永利铔厂的“天津元素”

19

近代天津的玻璃制造

20

以技术求质量的寿丰面粉公司


-征稿邮箱-

baoduyu@sina.com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END



《城市记忆》节目组出品

转载须注明来源城市记忆故事
(ID:chengshijiyiradio)

关于城市记忆故事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
    播出频率:FM91.1 AM1386
    播出:每周一到周五 7:00首播、 19:00重播
    手机收听:津云、万视达APP,万视达小程序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