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粼粼闸自巍——忆海河大闸建闸劳动

文化   2024-10-11 20:30   天津  



碧水粼粼闸自巍

——忆海河大闸建闸劳动



作者:马庆珍






今天,去东沽办事路经海河大闸,见它巍峨地雄踞在碧水粼粼的入海口的海河之上,我感慨不已,历经五十多年的沧桑,尤其经历了1976年的大地震,它依旧岿然如山。望着它的雄姿,我又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建闸的壮观场面。

1958年秋末,我们天津师大的师生们,意气风发地来到渤海边,汇入了治理海河的建闸大军。劳动地点就在如今渤海石油公司一进大门不远处,当时这里还是海边上一望无际的荒滩,上面长满了塘沽人叫黄蓿菜的野草。我们的任务,是把海河边上挖下来的泥土,用“轱辘马”推到海边,倒进海里去。

建闸工地,处处红旗招展,好几万劳动大军汇成了人的海洋;远远近近的扩音器,不断播放着《社会主义好》等政治歌曲;临时搭建的工棚墙壁上,电杆上,连机器和各种车辆,甚至抬筐、扁担上,都贴着红红绿绿的写有“大跃进”口号的标语纸。到了夜里,工地又变成了灯的海洋,机器轰鸣、劳动呐喊和扩音器播放的歌曲又混合成了一片火热喧腾的世界。

在那“大跃进”的年代,整个大气层都饱含着浓浓的政治气氛,人人情绪高涨,憋着的干劲儿都把全身的肌肉撑得鼓鼓的。记得有一天半夜睡得正香,忽然传来大闸工地水坝决口的喊声,大家闻声,“爆炸式”地起床,好歹穿上衣服,飞奔决口处。经过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抢修,缺口终于堵上了。

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热潮中,全民炼钢,全民皆兵,全民作诗,什么都讲全民。建闸工地就是战斗的火线,参加建闸的劳动大军,不但比劳动干劲,更比政治觉悟。各行各业,都要能文能武,劳动要“放卫星”,文艺创作也要“放卫星”,作为中文系的大学生,我们更得发挥文学的“特长”。休息时写诗,劳动时想诗,天天写诗,已经没有什么精彩的句子了,大家搜肠刮肚找灵感,也很难想出“诗”的语言。我正愁着没的写,忽然心中一亮:那工地上的无数灯光和万马奔腾的劳动场面,不就是很好的题材吗?我想起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提笔写道:

满天的星星遍地的灯,灯海引来了织女星,织女来把牛郎找,牛郎当了驯海的兵。织女语牛郎:郎君挥一何苦,快回天国享清宁!牛郎答织女:天国何足恋?天河阻我夫妻情。年年只有七夕聚,恨不一朝把它平!人间自有天伦

乐,不似天国孤零零。我助人民建桥闸,将我妻儿沽上迎。从此再不回天去,气死那王母老无情!

我一口气挥就了这篇顺口溜,连夜把它贴在窝棚的草席墙上同学们赛诗的大字报中间。第二天清早,竟在同学中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很多同学说这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我只好亮底:什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憋得没办法,才偶然诌出的。

除了紧张的劳动和文艺创作之外,还有很多趣事一直没忘。仅举两例:平常听说海上日出壮观,我们这些乡巴佬这回正好在海边上劳动,机会难得。一次,后半夜劳动快结束时,东方海天相连之处,已经喷射出金色的朝霞,我们几个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朝霞最亮处,渐渐地,一个刺眼的亮点儿露出了水面,这时我们异口同声:“出来了!出来了!”亮点儿越来越大,不大工夫,那轮红彤彤的太阳,最后竟一下子跳离了海面!此情此景,立刻点燃了我们在当时那个年代所具有的政治热情,不约而同地唱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次建闸劳动,让我们一饱海上观日出的眼福。还有,一天半夜下班,躺下刚要入睡,余国震同学就起来上厕所。回来后不大工夫,他又起来穿衣服。当他第二次回来躺下没半小时,又得去。第三次回来以后,他说:“在工地喝水太多了,干脆,我不脱衣服了,他妈的,你(尿)就来吧!”他这一说,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我1960年毕业分到塘沽一中当了一名教师,五十年过去了,每当去东沽路过海河大闸这一历史性建筑,或与人们谈起它,心头总会涌起份骄傲和自豪。


(本文作于2011年5月)






你花了   ·  来阅读

点个  再走吧~




塘沽记忆投稿邮箱:


anni82386210@sina.com  


82386210@qq.com   


2020年塘沽记忆微信公众号广告客户合作“诚·载未来,才·领天下。”

◆ ◆ ◆ ◆ 

塘沽记忆联系方式:15922285633 李先生


    塘 沽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交流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