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美歌教学“声区重叠”与擞音法“真假声路径”对比

2025-01-19 18:29   黑龙江  

旭东声乐教育推出了李维渤老师编译《声乐杂谈》一书中的一篇文章《美歌教学漫谈》关于声区训练的内容节选,非常重磅。大家可以去读一下《李维渤先生<声乐杂谈:美歌教学漫谈——关于声区>节选》这篇文章,了解美歌教学关于声区训练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今天就根据《李维渤先生<声乐杂谈:美歌教学漫谈——关于声区>节选》文章中一段关于声区重叠的理论,来对比擞音法的理论和实践,来阐述二者是如何看待声区重叠的。

原文节选如下:至少重声区(真声区——小编)的某些较高的音与轻声区(假声区——小编)某些较低的音是可以重叠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音域中有可能使用两个不同声区中的任何一个。但理想的是在此范围内使用混有二者最好特质的“中间声区”,这就是混声的概念。它是获得平滑过渡或转换的重要手段。JS佩特利早在1767年就认识到了两个声区,至少可以在一个五度上重叠。

一、声区的重叠部分

不论是美歌教学还是擞音法教学,都认为有声区重叠现象。在嗓音的音域范围里,真声区比较高的一些音和假声区比较低的一些音存在重合的情况。例如,在唱歌的时候,当音高达到一定程度时,真声逐渐往高处走,假声逐渐往低处走,它们会在一个区域内有交叉,在这个交叉的部分,可以用真声也可以用假声来发声。

二、中间声区(混声)的理想性

在真声和假声重叠的这个区域里,有一种更理想的发声方式,那就是使用融合了真声和假声最好特质的 “中间声区”。就像调配一种完美的混合颜料一样,把真声和假声的优点结合起来。比如真声比较厚实、有力量,假声比较空灵、柔和,中间声区(混声)就可能既有力量又有柔和空灵的感觉。

而擞音法教学认为,最好特质的 “中间声区”并不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而形成的,而是由真声和假声以独立的方式构成的两种“中间声区”。一种是以假声为主导的中间声区,称之为“假增声”;另一种是以真声为主导的中间声区,称之为“真增声”。

2.1声带的适度闭合

在发声过程当中,声带需要根据音高和音色的要求进行适度闭合。在唱较低的音时,声带相对较厚地振动;随着音高的上升,声带逐渐变薄、边缘振动加强,以保证混声在不同音区的连贯性。

而擞音法教学由于运用“真增声”和“假增声”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练习“中间声区”。真增声由于声带以整体震动为主,声音坚实有力,而“假增声”由于声带以边缘震动为主,声音柔和松弛。

2.2真假声的混合比例

在混声中,要巧妙地调节真声(胸声)和假声(头声)的比例。在较低音区,真声成分相对较多;随着音高升高,假声成分逐渐增加,但始终要保持两种声音的混合,使声音过渡自然、统一。比如,在从低音区向高音区过渡时,就像调配两种颜料一样,逐渐改变真假声的比例,以实现平滑的混声效果。

而擞音法教学并不认可“混声”的存在。擞音法认为真声和假声是声带的两种不同震动方式造成的结果,如同水银与水是不能混在一起的。“真增声”和“假增声”虽然听起来具有混声的特点,但这是真假声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结果,并不是通过改变真假声的比例来实现的。

三、混声的重要性

混声在发声过程中起着平衡声区的关键作用。当歌手唱歌音高在不断变化时,从较低的音过渡到较高的音,或者从较高的音回到较低的音,如果使用混声,就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自然、平滑,不会出现声音突然的断裂或者明显的转换痕迹。

擞音法教学中,当歌手的音高在不断变化时,从较低的音过渡到较高的音高,或者从较高的音回到较低的音,可以分别采用“真增声”或“假增声”进行转换,达到混声的效果,就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自然、平滑,不会出现声音突然的断裂或者明显的转换痕迹。

四、历史认识

对于声区重叠的认识是有一定历史的。在 1767 年,JS 佩特利就发现了两个声区(真声区和假声区)能够在一个五度的音程范围里有重叠部分,声区重叠这个现象是经过长期研究和观察才被人们逐渐了解的。

擞音法教学,是中国音乐学院周强教授在博士学习期间发明的一种声乐训练方法,仅有短短的近10年的时间,还处于普及阶段。

五、名家示范

我(小编)认为在美歌教学中所谓混声由于声带震动形式不同,而分为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一种混声是以声带整体运动为主边缘震动为辅的偏真声的演唱形式,一种混声是以声带边缘震动为主整体震动为辅的偏假声的演唱形式。那么,几乎所有的女声的混声都是偏假声的演唱形式,而男声混声大多是偏真声的演唱方式,少数是以偏假声的演唱方式。当然很多优秀的歌唱家可以用两种方式进行演唱。比如,盖达、贝尔贡齐、斯苔芳诺、翁德里希等很多作品是以偏假声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偏假声演唱的声音,音色空灵柔和,音色空灵柔和,高音灵活轻巧,情感表达细腻,声音线条流畅。我们来欣赏几位混声以偏假声演唱的歌唱家的歌曲,来感受一下混声偏假声演唱的声音色彩。

翁德里希无疑是20世纪最杰出的男高音之一,甚至被帕瓦罗蒂称为自己最敬佩的同行。作为当时德国歌剧界的瑰宝,他的嗓音以清晰、甜美、舒展著称,展现出一种无痛苦、自然流畅的演唱风格。
尼科莱·盖达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几乎唱遍了欧洲各种语言的经典歌剧和艺术歌曲作品。在男高音中堪称全才。他的嗓音温暖、甜美、富有音色质感,歌唱技术精湛但又不流于卖弄,完全为音乐表达而服务。有评论家这样写道:“如果你提及男高音,首先想到的就是盖达,耳边响起的是一缕缕没有压迫感的、清秀的高音。”
吕文科音色清脆明亮,高音区高亢圆润,轻松流畅,中音区舒展亲切,富有弹性,低音区扎实稳健,演唱质朴而真挚,高音拖腔最见其个性,是为数不多的既有科学发声法又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代男高音的杰出代表。《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经他演绎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至今传唱不衰。
周强,从本科起就师从金铁霖教授,毕业留校后任金铁霖的助教,比较全面地继承民族声乐的理念和技巧,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有丰富的民族声乐舞台经验,演唱自然、流畅,中国化的声音独具魅力。曾主演《江姐》、《党的女儿》、《窦娥冤》、《小二黑结婚》等多部歌剧,多次出国及港澳台访问演出。在为金铁霖博士研究生期间,发明了擞音法声乐训练方法,着重于音色、音量和音域的拓展。因擞音法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欢和学习。

偏真声演唱的声音,音色饱满醇厚,音量宏大有力,情感表达直接,高音明亮辉煌,声音质感强烈。我们来欣赏几位混声以偏真声演唱的歌唱家的歌曲,来感受一下混声偏真声演唱的声音色彩。

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被称为 “高音 C 之王”。他的嗓音极具穿透力和金属感,高音辉煌灿烂,以偏真声的演唱方式为主,在演唱如《今夜无人入睡》等作品时,其真声的运用使得声音充满力量和张力,能够强烈地感染听众。
多明戈(Plácido Domingo):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的声音厚实、饱满,真声成分在演唱中占比较大,拥有广阔的音域和强大的音量,在演绎《卡门》等歌剧中的男高音唱段时,凭借偏真声的唱法展现出了角色的激情与力量,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戴玉强: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以真声为主,声音洪亮、高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演唱中国作品如《我像雪花天上来》等时,充分运用真声的特质,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以饱满、激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以上美歌教学与擞音法教学关于《声区重叠》的理论实践分析,我们发现虽然擞音法理论上跟传统的美歌教学方法一脉相承,但是在训练路径上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擞音法教学,从“擞音点”入手,通过“真声路径”和“假声路径”两个路径同时进行声音的训练,突破了传统美歌教学往往运用单一路径进行教学的弊端,使声乐教学变得更简单快速高效。正因为擞音法教学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擞音法获得了专业人士的一致青睐。周强老师的“擞音法训练营”风靡于网络声乐教学,更获得了广大声乐爱好者的热捧。

如果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扫描二维码加旭东老师为好友,他将运用擞音法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你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勇敢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

旭东声乐教育近期文章:
  1. 惊!声乐学习,权威和网络教学竟全是坑?

  2. 别让歌剧唱法带偏了你的日常歌唱

  3. 浴火重生:拥抱人生的“凤凰涅槃”

  4. 声乐奥秘:真声与假声唱法大揭秘

  5. 寒假音乐培训大富翁:三方共赢攻略

  6. 声乐训练新视角:间接训练法打开喉咙

  7. 颠覆认知:“控制”是声乐教学的最大误区

  8. 声乐学习误区:被高估的“打开喉咙”

  9. 攻克换声点,解锁真假声和谐共处的声乐密码

旭东声乐教育
擞音法,是中国音乐学院周强教授发明的一种声乐训练方法,帮助歌者获得最美音色,最大音量,最宽音域。擞音法教学遵从两个路径:真声路径和假声路径,真声拓展到极致,假声拓展到极致,形成无极歌唱。擞音法教学功效,让声乐学习变得简单快速高速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