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声乐学习,权威和网络教学竟全是坑?

2025-01-17 16:04   黑龙江  

一、权威言论引发的思考

昨天开车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贝尔贡齐关于声乐掩盖的观点。他曾提到,三个声区均要掩盖。这一说法,与我们常规认知中的声乐理论大相径庭。要知道,贝尔贡齐这位从男中音成功转型为著名男高音的歌唱家,他的发声方法有着独特之处 —— 采用假增声演唱。这种唱法下,他得出三个声区都需掩盖的结论 。
但在传统声乐教学里,通常是在男声换声阶段,也就是进入高声区时,才开始强调掩盖。其目的在于引入假声,实现混声的过渡 。这两种观点,一个认为三个声区都要掩盖,一个聚焦于高声区的掩盖,究竟谁对谁错?
贝尔贡齐无疑是意大利声乐界的璀璨巨星,可即便如此,他的观点也并非金科玉律。原因在于,他的经验是基于自身假增声演唱总结而来,而大多数声乐学习者遵循的是真增声演唱,两者基础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存在差异。这就警示我们,面对声乐领域的权威观点,绝不能盲目迷信。

二、网络声乐教学现状剖析

2.1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与片面性

在网络世界里,声乐教学小视频如潮水般涌来,但其内容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这些视频通常围绕某个单一的声乐技巧或知识点展开,比如 “如何快速找到高音位置”“怎样练习气息控制” 等。它们看似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可实际上,学习者很难仅通过这些零散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声乐知识体系。
以常见的发声技巧教学为例,一个小视频可能只强调了喉咙打开的重要性,却未提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气息支持、共鸣调节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如同搭建一座房屋,只关注了其中一块砖头,而忽略了整体的结构框架。学习者在缺乏系统性学习的情况下,盲目模仿这些碎片化的技巧,极有可能陷入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困境。
而且,不同的网络声乐教师,对同一声乐概念的解读也可能存在片面性 。比如对于 “混声” 的理解,有的教师强调真声与假声的比例,有的则侧重于共鸣腔体的运用,这种片面的解读,容易让学习者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抉择。

2.2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声乐教学的门槛大大降低,这也导致网络上的声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一部分教师确实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既缺乏专业的声乐学习背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
这些教师可能仅仅通过短期的学习,或者自身的一些演唱经验,就开始在网络上发布教学视频。他们所传授的教学方法,未经科学验证,可能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甚至会对学习者的嗓音造成损害。比如,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 “快速见效”,鼓励学习者过度挤压喉咙来发出高音,这种错误的方法,短期内可能让学习者觉得自己掌握了高音技巧,但长期来看,却会对声带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此外,部分网络声乐教师的教学动机不纯,他们将教学视为一种获取流量和经济利益的手段,而非真正出于对声乐教育的热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可能更多地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不是基于科学的声乐教学原理。

三、迷信权威和网络教学的弊端

3.1阻碍个人风格的形成

声乐艺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每位演唱者独特的风格。然而,盲目迷信权威或网络教学,会使学习者在追求发声技巧的过程中,逐渐失去探索适合自身发声方法的机会 。
许多学习者热衷于模仿权威歌唱家的发声方式,却忽略了自身嗓音条件、音乐感知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比如,一些学习者盲目模仿帕瓦罗蒂的高音唱法,却未考虑到帕瓦罗蒂的嗓音条件是万里挑一的,这种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模仿,往往导致学习者的声音缺乏个性,如同 “千篇一律” 的复制品。
在网络教学中,大量的教学视频提供了标准化的发声练习和技巧指导,学习者在跟随这些指导进行学习时,容易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缺乏对自身独特发声方式的挖掘和培养。长此以往,学习者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难以脱颖而出。

3.2造成发声误区与嗓音损伤

不当的声乐训练方法,犹如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学习者的嗓音健康。在网络上,一些教学方法为了追求快速见效,往往鼓励学习者采用一些不科学的发声方式 。
例如,过度强调喉咙的力量来发出高音,这会导致喉咙肌肉过度紧张,声带受到过度挤压,从而引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问题。长期使用这种错误的发声方法,不仅会使嗓音变得沙哑、粗糙,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发声功能,让学习者不得不中断声乐学习。
部分网络教学内容,对发声的原理和技巧讲解不够准确,容易让学习者产生误解。比如,对于气息的运用,一些教学视频只强调了吸气的深度,却忽略了呼气的控制和气息的均匀流动,这会导致学习者在演唱时出现气息不稳、声音颤抖等问题。

四、以实践为导向的声乐学习之路

4.1自我探索与实践检验

在声乐学习的漫漫长路上,自我探索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学习者不应过度依赖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而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尝试不同的发声方式、气息运用和共鸣调节,去感受自己身体的反应和声音的变化。
例如,在练习高音时,不要盲目按照网络视频中的方法去做,而是要自己去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嗓音的发声位置和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但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它能让学习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同时,要依据实践的效果来判断声乐方法的适用性 。一种方法是否有效,不能仅仅听他人的评价,而要通过自己的演唱来检验。如果在实践中,声音变得更加轻松、明亮,音域得到了拓展,气息也更加稳定,那么这种方法可能就是适合自己的;反之,如果出现了嗓音疲劳、发声困难等问题,就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方法,进行调整或寻找其他更合适的方法。

4.2结合理论形成自己的体系

理论知识犹如声乐学习海洋中的灯塔,能够为学习者指引方向。在经过充分的实践探索后,学习者应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
比如,在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技巧后,去学习声乐理论中关于发声原理、共鸣腔体等方面的知识,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发声行为,从而进一步优化发声技巧。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声乐风格的特点和演唱要求,为自己的演唱风格塑造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者要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声乐学习体系 。这个体系应是独一无二的,它充分考虑了学习者自身的嗓音条件、音乐喜好和学习目标。在这个体系中,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方法,将各种声乐技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声乐学习问题时,学习者就能从自己的体系中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五、结语:理性前行,成就声乐之路

在声乐学习的广袤天地里,权威的观点和网络上琳琅满目的教学资源,固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但绝不能成为我们盲目追随的对象 。贝尔贡齐关于声区掩盖的观点,与传统声乐理论的差异,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即使是权威,其经验也具有局限性。
网络教学的碎片化、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更是警示我们,迷信网络声乐教学,可能会让我们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误入歧途。盲目跟从,不仅难以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还可能对嗓音造成严重的损伤。
唯有以实践为导向,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检验每一种声乐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构建属于自己的声乐学习体系,我们才能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声乐学习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保持理性,不被权威和网络教学所束缚,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奏响属于自己的美妙乐章 。
如果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扫描二维码加旭东老师为好友,他将运用擞音法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你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勇敢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

旭东声乐教育近期文章:
  1. 声乐奥秘:真声与假声唱法大揭秘

  2. 寒假音乐培训大富翁:三方共赢攻略

  3. 声乐训练新视角:间接训练法打开喉咙

  4. 颠覆认知:“控制”是声乐教学的最大误区

  5. 声乐学习误区:被高估的“打开喉咙”

  6. 攻克换声点,解锁真假声和谐共处的声乐密码

  7. 惊爆!传统声乐教学“结果式”手段或成歌唱“毒药”?

  8. 殊途同归:美歌教学“换声点”与擞音法教学“擞音点”对比

  9. 唤醒潜能,铸就天赋之路


旭东声乐教育
擞音法,是中国音乐学院周强教授发明的一种声乐训练方法,帮助歌者获得最美音色,最大音量,最宽音域。擞音法教学遵从两个路径:真声路径和假声路径,真声拓展到极致,假声拓展到极致,形成无极歌唱。擞音法教学功效,让声乐学习变得简单快速高速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