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 “歌唱呼吸” 谎言:还歌唱本来面目

2024-12-26 16:39   黑龙江  

传统声乐呼吸训练之殇

在声乐学习的漫漫长路上,呼吸训练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众多学习者和教师都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倾注其中,期望借此攀登歌唱艺术的高峰。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以一种更为审慎、细腻的视角去审视传统的声乐呼吸训练方法时,就会惊觉其中存在着诸多弊病,这些问题犹如隐匿在暗处的礁石,悄然阻碍着歌唱者们在艺术之海中的前行。
传统的气息训练往往过度强调对气息的精准控制,这使得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不得不时刻紧绷神经,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气息的进出与强弱。例如,在一些训练中,要求歌唱者在吸气时,务必将气息深深地吸入腹部,并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来维持气息的稳定与持久。这种训练方式看似合理,实则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歌唱者为了达到所谓的 “气息控制标准”,会不自觉地过度用力,导致身体肌肉僵硬,尤其是颈部、肩部和腹部的肌肉,常常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如此一来,不仅破坏了歌唱时应有的自然与松弛感,还使得声音变得生硬、呆板,缺乏灵动性与感染力,仿佛是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空间内的困兽,无法尽情展现其应有的活力与魅力。
此外,传统呼吸训练方法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忽视了歌唱者个体的自然生理特性和本能的呼吸习惯。每个人的身体构造和呼吸方式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般。然而,传统的训练方法却试图以一种 “一刀切” 的模式,将统一的呼吸规范强加给每一位歌唱者。这就好比让所有的鸟儿都按照同一种节奏和方式飞翔,必然会压抑一些歌唱者的天赋与个性,使他们在追求所谓 “正确” 呼吸方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那份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歌唱感觉。这种对本能呼吸的压抑和扭曲,最终导致歌声失去了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挚与自然,变得矫揉造作,如同塑料花一般,虽看似精美,却缺少了生命的芬芳。

孩子歌声带来的启示

曾看过一个父子演唱的视频,令人印象深刻。年轻的父亲用传统美声方法示范,四岁的儿子则本能地跟着唱。孩子毫无保留地放声高歌,没有刻意控制气息,只是尽情地唱着,那声音宛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充满了纯真与自然,仿佛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旋律,带着未经雕琢的质朴与灵动。反观父亲,运用所谓的美声唱法,严格地控制着声音和气息,努力发出符合其审美标准的声音。然而,在旁人听来,却显得 “浓妆艳抹”、矫揉造作,虽然在技术上或许无可挑剔,声音精致细腻,但却缺少了孩子歌声中那份能直击心灵的感染力,如同插在花瓶里的假花,徒有其表,却没有生命的芬芳与活力。
孩子在歌唱时对气息的运用是完全自然的。当他想要唱出高音时,身体会本能地做出反应,自然而然地调整气息,没有任何人为的刻意痕迹,一切都顺应着本能的驱使。而父亲受过严格训练的方法却尽显人为的刻意,这种刻意的控制,实际上是对天然歌声的一种扭曲。它虽然可能在技巧层面展现出一定的水准,但却背离了歌唱最本真的意义 —— 用最自然、最真挚的声音表达情感。这个简单的对比,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声乐训练中,我们是否过于追求技巧性的呼吸控制,而忽略了那份与生俱来的自然之美呢?

传统气息训练的弊端剖析

(作者本人不认可“保持吸气扩张的状态唱歌”这个观点)
以 “边吸边唱” 为例,从生理原理上讲,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肋间肌带动肋骨扩张使胸腔体积增大,呼气时则相反,横膈膜上升、胸腔体积缩小。这是一个自然的呼吸循环过程,而 “边吸边唱” 要求横膈膜在呼气发声的同时还要保持吸气的动作,这显然违背了人体呼吸的自然规律,如同让一个人同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行走,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有人声称这是一种 “保持吸气肌肉动作来维持气息支持感” 的训练,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人会陷入字面理解的误区,导致气息紊乱、身体紧张,进而使声音变得僵硬、不自然。
再看 “慢吸气” 方式,在流行歌曲演唱中,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往往间隙很短,需要歌者快速换气以跟上节奏。而 “慢吸气” 耗时较长,容易打乱歌曲的节奏韵律,使演唱变得拖沓、不流畅。而且,这种吸气方式容易使气息在体内堆积,气压增大,导致气息缺乏流动性,声音也因此变得呆板、生硬,无法展现出歌曲应有的活力与灵动性。此外,过度追求慢吸气还可能造成歌者在演唱时注意力分散,过多地关注吸气过程,而忽略了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美感的塑造,使得歌声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顺其自然的歌唱呼吸法

歌唱本应是说话的自然延续,我们在日常说话时,气息会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然而然地流动,不会刻意去控制气息的支撑点或运行轨迹。因此,在歌唱时,我们也应回归这种自然的状态,摒弃那些人为强加的、复杂的气息控制概念。当我们想要发出声音时,只需凭借本能,让气息自然地带动声音流出,而不是刻意地去寻找所谓的 “气息支撑”。这种顺其自然的呼吸法,能够让我们的歌声摆脱束缚,恢复那份与生俱来的自然与灵动,仿佛山间清澈的溪流,自由奔腾,充满生机与活力。

突破存量,接纳新观念

在声乐教学领域,我们常常习惯于依赖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就像在熟悉的道路上行走,不愿轻易偏离。然而,这种对存量的执着,有时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当我们面对新的声乐理念和方法时,不应盲目排斥,而是要有勇气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尝试。
就如石姓歌唱家的教学视频所带来的冲击,它让我们意识到,曾经坚信不疑的方法或许并非完美无缺。我们需要放下过去的成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歌唱呼吸的真谛。这并非易事,因为颠覆自己的存量观念,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舒适区,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发现那些被我们长久忽视的美好与可能。
让我们像孩子般纯真地歌唱,回归自然,摒弃过度的人为雕琢,让歌声在自由的呼吸中绽放出最本真的魅力。在这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声乐世界里,保持一颗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心,或许才能真正领悟歌唱的精髓,唱出打动人心的旋律。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扫描二维码加旭东老师为好友,他将运用擞音法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你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勇敢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

旭东声乐教育近期文章:
  1. 寒假声乐特训大庆站:开启声乐进阶之旅
  2. 别让呼吸“绑架”了歌唱
  3. 声乐教育的卓越引航者:杨旭东老师
  4. 琴房之声,舞台之魅:探寻音乐表演中的声音真相
  5. 探秘擞音法:解锁歌唱的无限可能
  6. 声乐训练核心探寻:聚焦声带震动与多元呈现
  7. 极简擞音法:开启声乐学习新篇章
  8. 【旭东声乐教育】开启声乐新征程,探秘擞音法的神奇魅力
  9. 艺考生成功的关键密码:多练与多上课
  10. 声乐学习之“擞音法”:开启歌唱新境界

旭东声乐教育
擞音法,是中国音乐学院周强教授发明的一种声乐训练方法,帮助歌者获得最美音色,最大音量,最宽音域。擞音法教学遵从两个路径:真声路径和假声路径,真声拓展到极致,假声拓展到极致,形成无极歌唱。擞音法教学功效,让声乐学习变得简单快速高速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