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奥秘:真声与假声唱法大揭秘

2025-01-16 18:40   黑龙江  

一、开启声乐唱法探索之旅

在声乐学习的漫漫长路中,每一次的交流与探讨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次在声乐学习群里展开的热烈讨论,话题围绕着声乐演唱中极为关键的两种唱法 —— 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
在群里,大家各抒己见,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感悟出发,对这两种唱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人分享自己在练习真声唱法时的艰辛与突破,也有人讲述在运用假声唱法时遇到的困惑与挑战。这些讨论让我深刻意识到,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就如同声乐世界里的两扇大门,各自通往不同的奇妙境界,而它们对发声训练的要求也截然不同。这不仅激发了我强烈的探索欲望,也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宝贵的见解与大家一同分享。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推开这两扇大门,深入探寻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的奥秘,揭开它们对发声训练的独特要求,相信这会为你的声乐学习之路带来全新的启示。

二、真声与假声唱法初相识

(一)真声唱法特点

真声唱法,犹如我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说话的声音放大版,它源于声带的整体振动 。发声时,声带紧密靠拢,作整体运动,边缘圆钝且较为松弛,就像两个亲密无间的伙伴紧紧相拥。此时,气息经过声门激起发声,声带呈横向振动,声门关闭时间远超开放时间,这使得真声唱法在发声时耗气量较少。
从音域表现来看,真声常用于中、低声区,其音色明亮而饱满,充满力量感,仿佛能穿透空气,直击人心。就如同歌唱家在演唱中低声区时,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清晰地传达出歌曲的情感,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演唱一些歌曲的中低声区时,充分运用真声唱法,其声音结实有力,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情感,让人为之陶醉 。但真声在唱高音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一般来说,真声的有效音域大约在小字一组的 C1 到小字二组的 F2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再想单纯依靠真声来演唱,就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声音 “破音” 的情况 。

(二)假声唱法特点

假声唱法则与真声唱法截然不同,它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让部分声带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发声时,声带处于拉紧的状态,作边缘振动,就像一根被轻轻拨动的琴弦,只有边缘部分在颤动。同时,声带边缘变薄且锐利,声门闭合呈棱形合缝状,这使得假声的发声机制与真声有了明显的区别。
假声的音色独特,带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仿佛清晨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的阳光,纯净而空灵。在音域方面,假声的音域相对较宽,从 c 到 a2 甚至更高的音域都能轻松驾驭,尤其是在高音区,假声的威力得以充分展现。比如在一些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中,常常能听到那如同夜莺般清脆、灵动的假声,在高音区自由穿梭,营造出美妙绝伦的音乐效果 。不过,假声在中低声区的表现相对较弱,由于其泛音成分较少,所以中低声区的声音不够结实,听起来略显单薄。倘若在演唱中全程使用纯假声,会使音色变得单调,缺乏 “个性”,难以展现出歌曲丰富的情感层次 。

三、不同唱法,训练有别

(一)真声唱法的训练要点

  1. 气息运用
在真声唱法中,气息的运用至关重要,而横膈膜则是气息控制的核心 “引擎”。当我们发声时,横膈膜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收缩 。就像在进行深呼吸时,能明显感觉到腹部的膨胀,这便是横膈膜下降,推动气息下沉,为发声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气息支持方式,如同为声音搭建了一个坚实的舞台,让声音能够稳定、流畅地展现出来。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在演唱过程中,对气息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他通过巧妙地控制横膈膜,使得气息均匀而充足地供应,从而让他的真声演唱在中低声区充满力量感,每一个音符都扎实而饱满,仿佛能直击听众的内心深处。这种强大的气息支持,不仅保证了声音的质量,还能让演唱者在长时间的演唱中保持稳定的状态,不会轻易出现气息不足的情况 。
  1. 声带状态
真声发声时,声带呈现出拉紧的状态,并且作整体振动。这就好比将一根橡皮筋两端紧紧拉住,然后用手指拨动,橡皮筋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声带的这种整体振动,使得真声唱法的音色明亮、结实,富有穿透力。在真声发声的过程中,声带的边缘圆钝且较为松弛,这样的状态有利于声带进行充分的振动,从而发出丰富而饱满的声音 。
  1. 共鸣调节
真声唱法主要依靠胸腔共鸣来增强声音的厚度和力量感。胸腔共鸣的原理是,当声带振动时,通过气息的传导,引起胸腔内的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共鸣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感受胸腔共鸣,比如把手放在胸部,哼唱一些低音,会明显感觉到胸部的振动。在真声演唱中,胸腔共鸣就像是为声音披上了一层厚重的铠甲,让声音更具力量和稳定性。在演唱中低声区时,胸腔共鸣能够使声音更加深沉、厚实,让听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

(二)假声唱法的独特要求

  1. “掩盖” 技巧
在假声唱法中,“掩盖” 技巧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要点。“掩盖” 并非简单地将声音隐藏起来,而是指在发声时,通过调整喉咙、咽部等发声器官的状态,使声音的共鸣位置更加靠后,从而产生一种柔和、圆润且具有高位置的声音效果 。
这种技巧对于假声唱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我们运用 “掩盖” 技巧时,能够有效地改善假声的音色,使其更加饱满、富有表现力。就像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贝尔贡齐,他在演唱中巧妙地运用 “掩盖” 技巧,使得他的假声如同天鹅绒般柔软、细腻,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神秘的色彩,让听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掩盖” 技巧还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控制假声的音准和稳定性,使假声在高音区也能保持清晰、纯净的音色 。
  1. 声音柔和
假声唱法追求声音柔和、丝滑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假声发声时声带的振动方式与真声不同。假声是部分声带振动,声带边缘变薄且锐利,这种振动方式使得声音更加轻盈、细腻,从而更容易产生柔和、丝滑的感觉。想要达到这种声音效果,演唱者需要在发声时,放松喉咙和颈部的肌肉,让气息更加流畅地通过声带,同时,要注意控制气息的流速和压力,使声音在柔和的基础上,还能保持一定的力度和稳定性 。
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强老师,在演唱中常常展现出假声唱法的柔和之美。他的声音就像羽毛划过头顶,给人一种轻柔、丝滑的感觉,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独特的情感,让听众陶醉其中。这种柔和的声音效果,不仅能够展现出歌曲的优美旋律,还能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
  1. 发声位置
假声唱法中,较高的发声位置是发出高质量假声的关键。较高的发声位置能够让声音更加集中、明亮,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声音的共鸣效果。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可以通过想象声音从眉心、鼻梁等部位发出,来帮助自己找到较高的发声位置 。
当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后,假声的音色会变得更加纯净、空灵,仿佛能够穿透云层,直达天际。在演唱高音时,较高的发声位置能够让假声更加轻松、自如,避免出现声音尖锐、刺耳的情况。例如,在一些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中,她们通过精准地把握较高的发声位置,使得假声在高音区自由穿梭,唱出了一连串清脆、灵动的音符,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听觉盛宴 。

四、大师的假声唱法启示

(一)贝尔贡齐的传奇转变

在声乐的历史长河中,贝尔贡齐的经历堪称一段传奇。他原本是一名男中音,然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竟成功转型为著名的男高音 。这一惊人转变的背后,假声唱法发挥了关键作用。
贝尔贡齐在发声时,巧妙地运用假声唱法,从高音区一直延伸至低音区,始终保持着假声的状态。这种独特的发声方式,使得他的声音如同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呈现出一种掩盖的效果。在演唱中,他的假声如同灵动的精灵,在高低音之间自由穿梭,音色柔和而富有质感,仿佛丝绸般顺滑,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听觉享受 。
他的成功转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假声唱法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够拓宽演唱者的音域,还能为声音赋予独特的色彩和表现力,使演唱者能够在不同的音域间自如切换,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 。

(二)其他大师的假声运用

周强老师,这位备受赞誉的歌唱家,在其演唱中常常巧妙地运用假声唱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之作,比如《望月》、《大别山夜话》、《我是一条小河》等。他的声音特别丝滑,这种独特的声音效果,正是通过假声唱法实现的。在演唱某些曲目时,周强老师会在高音部分运用假声,使声音变得更加柔和、空灵,仿佛能穿透灵魂,让听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
姜嘉锵老先生在演唱《草原恋》时,也主要采用了假声唱法。在这首歌曲中,姜嘉锵老先生的假声如同草原上的微风,轻柔地拂过每一位听众的心田。他的声音柔和而富有情感,将歌曲中对草原深深的眷恋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草原的气息,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五、理论与实践的共舞

(一)以理论诠释实践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 “理论指导实践” 这句话,然而,经过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我越发觉得 “用理论诠释实践” 这一观点更为准确且深刻 。
实践,无疑是获取真知的重要源泉。就如同我们在学习真声和假声唱法时,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亲身体验不同发声方式下声带的振动、气息的流动以及共鸣的变化,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唱法的技巧。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声音不稳定、音色不佳等,而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解决的方法 。
当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再回过头去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会发现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诠释我们的实践过程。比如,当我们通过实践掌握了假声唱法中 “掩盖” 技巧所带来的柔和、圆润的声音效果时,再去研读声乐理论中关于发声器官状态调整与共鸣关系的内容,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实践中所做的调整,正是符合了这些理论的要求。这种用理论诠释实践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声乐知识的理解,还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运用所学技巧,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实践是有理论依据的 。

(二)探索未知,照亮前行

声乐的世界犹如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充满了无数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涉足,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技巧。也许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方向,继续前行。比如,当我们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发声训练方法时,可能一开始效果并不理想,但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改进,我们或许会发现这种方法能够为我们的演唱带来新的突破 。
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我们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许多声乐大师在他们的学习和演唱生涯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观看他们的演出视频以及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

六、歌唱的真谛:简单与复杂

(一)田玉斌与孙秀苇的见解

在声乐的探索之旅中,有这样一句话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引发了无数声乐爱好者的深思 ——“歌唱之所以难,是因为它太简单了” 。这是吉诺贝基先生曾说过的话,而田玉斌和孙秀苇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 。
田玉斌认为,只有那些在技术上已经炉火纯青的人,才能真正领悟这句话的精髓。对于声乐初学者而言,唱歌仿佛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技巧和理论。他们努力学习呼吸控制、发声方法、共鸣调节等,试图掌握每一个细节,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然而,当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技术达到一定高度后,会发现歌唱的本质其实是回归到一种简单、自然的状态。此时,那些曾经看似复杂的技巧已经成为了下意识的反应,他们能够轻松地运用声音表达情感,让歌唱变得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孙秀苇对这句话也有着独特的感悟。她回顾自己的歌唱历程,感慨曾经走过了许多弯路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她可能受到各种复杂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不断地尝试各种技巧,试图让自己的歌唱变得更加完美。然而,过度的追求反而让他迷失了方向,忽略了歌唱最本质的东西 。她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在歌唱中添加了太多不必要的东西,使得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真正的歌唱,应该是摒弃那些繁琐的杂念,回归到最纯粹的表达 。

(二)回归自然的歌唱

孙秀苇的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歌唱不应被过多的人为干预所束缚 。就像她提到的,在歌唱时,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去刻意追求某些效果,比如过度地抬高喉头、用力挤压喉咙等,这些行为不仅会让声音变得不自然,还可能对声带造成损伤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一些自然的生理反应中找到歌唱的灵感 。
打哈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我们打哈欠时,喉咙会自然地打开,气息也会顺畅地进入肺部。在歌唱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自然的状态,让喉咙保持放松、打开的状态,让气息自然地流动,从而发出更加美妙、自然的声音 。还有,当我们自然地说话时,声音是从喉咙深处自然发出的,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做作。我们在歌唱时,也应该尝试保持这种自然的发声状态,让声音更加真实、动人 。
女声在假声演唱时,由于其发声特点,声音会自然地在腔体里产生共鸣,无需刻意去要求声音进入腔体。如果人为地去强调进腔,反而会让声音变得不自然,失去原本的美感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歌唱中,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让歌唱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

七、结语:在声乐海洋中继续前行

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唱法,更多的是指以真声色彩或假声色彩为主进行演唱。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各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发声训练要求。真声唱法的坚实有力,假声唱法的轻柔空灵,共同构成了声乐艺术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通过对这两种唱法的深入探讨,我们对声乐的理解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好的歌唱是融合了真声唱法与假声唱法,所出现的无极唱法。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真声与假声来进行演唱,达到自由歌唱的状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声乐学习中,不断探索真声唱法与假声唱法的奥秘,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在声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唱出美妙动人的旋律。
在声乐学习的漫漫长路上,每一次的探索与思考都是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不断尝试、不断调整,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声技巧与风格。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勇于在声乐的海洋中继续前行,就一定能够唱出更加美妙动人的旋律,实现自己的声乐梦想 。
如果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扫描二维码加旭东老师为好友,他将运用擞音法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你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勇敢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


旭东声乐教育近期文章:
  1. 寒假音乐培训大富翁:三方共赢攻略

  2. 声乐训练新视角:间接训练法打开喉咙

  3. 颠覆认知:“控制”是声乐教学的最大误区

  4. 声乐学习误区:被高估的“打开喉咙”

  5. 攻克换声点,解锁真假声和谐共处的声乐密码

  6. 惊爆!传统声乐教学“结果式”手段或成歌唱“毒药”?

  7. 殊途同归:美歌教学“换声点”与擞音法教学“擞音点”对比

  8. 唤醒潜能,铸就天赋之路

  9. 李维渤先生《声乐杂谈:美歌教学漫谈——关于声区》节选

旭东声乐教育
擞音法,是中国音乐学院周强教授发明的一种声乐训练方法,帮助歌者获得最美音色,最大音量,最宽音域。擞音法教学遵从两个路径:真声路径和假声路径,真声拓展到极致,假声拓展到极致,形成无极歌唱。擞音法教学功效,让声乐学习变得简单快速高速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