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误区:被高估的“打开喉咙”

2025-01-13 22:12   黑龙江  

一、“打开喉咙” 概念的普遍认知

在声乐学习的领域里,“打开喉咙” 可谓是一个热门词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众多声乐教师和歌唱家都将其视为发声的关键要素。就像在一场音乐盛宴中,“打开喉咙” 被当作是开启美妙歌声大门的金钥匙,许多人都在努力探寻打开它的正确方式。
在我国,声乐学习者们常常听到老师反复强调要打开喉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出优美、饱满的声音。从专业院校的课堂,到街头巷尾的音乐培训班,这一概念广泛传播。大家普遍觉得,打开喉咙能让声音更具穿透力,能在高音时轻松跨越,在低音时深沉而富有磁性。
而在遥远的意大利,这个美声唱法的发源地,虽然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 “打开喉咙” 同样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意大利的声乐老师们或许不会细致地讲解如何打开喉咙,但他们凭借敏锐的听觉,一旦学生的歌声中没有展现出喉咙打开的状态,便会立刻指出问题 。这就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仅凭手感就能判断出材料是否合格。在意大利的声乐教学理念中,喉咙的打开是发声的基础,是构建美妙歌声大厦的基石。

二、意大利人对 “打开喉咙” 的看法

在意大利的声乐教学体系里,老师们有着独特的教学思路。他们不会像国内部分老师那样,详细地为学生讲解打开喉咙的具体方法,比如该如何调整肌肉、怎样控制气息来实现喉咙的打开 。意大利老师更倾向于一种 “以结果为导向” 的教学方式,当学生在演唱中发出的声音不符合要求,他们敏锐的耳朵捕捉到学生喉咙没有打开的迹象时,便会明确地指出:“你的喉咙没打开”。

然而,当学生带着疑惑,进一步向老师请教具体的打开方法时,得到的答案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意外。他们的老师会温和地说:“不要想,不要想,好好吸口气去唱。” 这看似简单的回答,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声乐理念。在意大利老师眼中,过多地纠结于喉咙打开的具体动作和方式,反而会让学生陷入一种紧张和刻意的状态,从而影响发声的自然性。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调整好气息,让气息为发声提供稳定而有力的支持,那么喉咙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声状态 。就如同潺潺的溪流,只要源头的水流充足且顺畅,河道便会自然地被充盈和疏通。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对发声的自然感悟和体验,而不是通过一系列刻板的规则和方法来强行塑造发声状态。

三、“打开喉咙” 的误导性

(一)概念理解的偏差

当我们深入探究 “打开喉咙” 这一概念时,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就拿打哈欠这个常见的打开喉咙的示例来说,到底是闭口打哈欠还是开口打哈欠,这一问题常常让声乐学习者们感到困惑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许多人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理解去尝试。有人认为开口打哈欠能更大程度地打开喉咙,于是便拼命地张大嘴巴,试图模仿打哈欠时喉咙的扩张状态。然而,这种过度的撑开行为,却可能导致喉咙的肌肉过于紧张,反而破坏了喉咙原本自然的发声状态。
而对于闭口打哈欠,一些人在尝试时,可能无法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要领,只是简单地闭着嘴巴,却没有真正体会到喉咙内部的变化和气息的流动。这种对打开喉咙方式的错误理解,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虽然付出了努力,但却可能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
在声乐教学中,还存在一种常见的误解,那就是认为只要将喉咙压低,就等同于打开了喉咙。于是,许多学习者在练习时,一味地试图将喉咙向下拉,感觉这样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声效果。然而,这种做法却忽略了喉咙的生理结构和发声的自然规律。过度地压低喉咙,会使喉咙的肌肉处于一种不自然的拉伸状态,不仅无法实现良好的发声,还可能导致声音变得沉闷、压抑,甚至出现嘶哑的情况 。就像一辆汽车,如果强行改变其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状态,不仅无法提高行驶速度,反而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坏。

(二)对发声状态的负面影响

过度追求打开喉咙的行为,极有可能违背喉咙自然的活动状态,从而对发声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当我们在歌唱或发声时,喉咙会根据我们的需求,自然地进行调节和配合。例如,在轻声说话时,喉咙的肌肉会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气息的流动也较为平缓,声带的振动频率较低,从而发出轻柔的声音 。而在大声呼喊时,喉咙的肌肉会适当收紧,气息的流量增大,声带的振动频率加快,以产生响亮的声音。
然而,当我们受到 “打开喉咙” 这一概念的误导,过度地撑开或压低喉咙时,就会打破喉咙这种自然的调节机制。喉咙的肌肉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或拉伸而失去弹性,导致无法准确地对气息和声带的振动进行调节。这样一来,我们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得生硬、不自然,缺乏美感和表现力。原本清脆悦耳的歌声,可能会变得沙哑、刺耳;原本富有情感的朗诵,可能会变得平淡无奇。这种对发声状态的破坏,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演唱效果,还可能对我们的喉咙造成长期的损伤,影响我们的发声健康 。就如同一片原本肥沃的土地,如果过度地进行开垦和破坏,就会变得贫瘠,无法再生长出茂盛的庄稼。

四、正确的发声训练建议

在我的声乐教学理念里,喉咙打开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行为 。不过,歌唱时的喉咙打开相较于正常说话时,确实会更夸张一些。
想象一下,当我们向远方呼喊某人时,脑海中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喉咙便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想法适度打开。我们不会刻意想着 “我要打开喉咙去喊”,仅仅是喊人的想法一出现,喉咙就会自动依据这个想法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这是一种天然的、本能的、生理层面下意识的调节,而非有意识的人为动作。我们的想法和念头会自动引导身体状态进行调整,让生理和心理契合我们的需求,而非人为制造某个动作去满足想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中国音乐学院周强博士发明的擞音法进行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借助擞音法帮助学生实现喉咙打开的呢?我会让学生通过假真擞从假声经过擞音点,直至真声出来后,发出坎后的清脆声音。当学生能够发出这种清脆的声音时,就表明其气息、喉咙以及声音都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人体生理自然呈现出的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状态调整,而非人为地去调整气息、喉咙和位置。
也就是说,通过擞音法的假真擞练习,自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打开喉咙的状态。这是练习的结果,而非刻意追求的目标。我们是通过这样的练习,自然而然地达到最恰当、最合适的打开喉咙的状态。所以,当被问到如何打开喉咙时,我的回答是:通过擞音法的假真擞找到坎后最清澈的声音,此时的喉咙状态就是正确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开喉咙的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需特意跟学生强调要达到打开喉咙的状态。只要让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坎后发声的习惯就会逐渐转化为本能,我们也就自然获得了打开喉咙的状态。这种习惯是基于人体本能的、天然的,并非人为强加制造出来的。
在声乐学习中,遵循自然的生理本能,采用科学的练习方法,远比人为地去制造某种发声状态更为有效。希望大家都能在自然的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妙歌声。

五、总结

“打开喉咙” 这一概念在声乐领域虽被广泛提及,但其中潜藏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容易引发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发声状态的扭曲,还可能对我们的喉咙健康造成损害 。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汲取教训,避免陷入 “打开喉咙” 的误区。
运用擞音法进行发声训练,应将重点放在擞音点与遵循自然发声原则上。通过擞音点的合理运用,让声音获得最美的音色;依据自身的发声特点,探寻自然、舒适的发声方式。如此,我们才能在保护喉咙的同时,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真正领略声乐艺术的魅力 。让我们摒弃错误的发声理念,以科学、健康的方式开启美妙的歌唱之旅。
如果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扫描二维码加旭东老师为好友,他将运用擞音法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你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勇敢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


旭东声乐教育近期文章:
  1. 攻克换声点,解锁真假声和谐共处的声乐密码

  2. 惊爆!传统声乐教学“结果式”手段或成歌唱“毒药”?

  3. 殊途同归:美歌教学“换声点”与擞音法教学“擞音点”对比

  4. 唤醒潜能,铸就天赋之路

  5. 李维渤先生《声乐杂谈:美歌教学漫谈——关于声区》节选

  6. 殊途同归:美歌教学“纯化声区”与擞音法“真假声路径”对比

  7. 呼吸训练完美的标准是“恰”

  8. 探索擞音法与传统美声训练真假声路径的奥秘
  9. 声乐学习的“知行合一”?“行”在前,“知”在后

旭东声乐教育
擞音法,是中国音乐学院周强教授发明的一种声乐训练方法,帮助歌者获得最美音色,最大音量,最宽音域。擞音法教学遵从两个路径:真声路径和假声路径,真声拓展到极致,假声拓展到极致,形成无极歌唱。擞音法教学功效,让声乐学习变得简单快速高速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