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胃镜领域再上新台阶。
7月12日—14日,“2024南方消化论坛暨第十九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围绕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两大主题,集中展示近几年来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最新研究成果和消化内镜下诊疗新技术。
由南方医科大学刘思德教授团队产学研转化的成果——智能胃镜胶囊在大会上同步发布。据介绍,用户只需通过手机连接这颗小小的胶囊,就可在家中享受全面检测、快速云端阅片等全流程一站式胶囊胃镜检查服务。
1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
根据临床数据,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不足20%。刘思德指出,如果在风险年龄段做一次内镜检查并切除息肉,发生癌症的风险就会降低68%,早筛、早诊、早治是从根本上降低胃癌死亡率、降低治疗成本的最有效手段。
然而我国目前医疗系统可提供的胃肠镜检测资源仅能应对约2%的风险人群筛查,无法满足大规模人群的监测需求。
为推动消化道早癌筛查工作开展,刘思德带领团队耗时16年,将大量胶囊内镜图片原始数据层层分类、高精度标记,形成了庞大的图片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刘思德带领团队通过跨界合作方式,将胶囊胃镜检测技术与大数据、AI算法结合,最终开发出全球首款适应于家庭场景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每分钟能够处理超过1000个检查人次,每年能够满足超过1.5亿人次的检查需求,能真正为我国胃癌大规模人群早筛提供助力。
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比对,该智能胶囊胃镜系统与电子胃镜相比,诊断一致率达到了99.4%,与电子胃镜检查已区别不大。
随着国人胃癌早筛意识增强、老龄化加重以及在其他疾病治疗领域(心血管内科等)应用增多等有利因素影响下,国内胶囊内镜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未来的胶囊内镜需求增长点将主要集中于高端体检中心、医院和疾病筛查以及家用场景。据测算,胶囊内镜潜在空间近200亿元。
2
胶囊内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行业参与者较少。
对比磁控胶囊胃镜和电子胃镜,智能胶囊胃镜系统在成本管控、检查效率提升以及场景体验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核心技术在于指导检查者体位变换以及通过低功耗胶囊完成检查。
该系统由胶囊式胃内窥镜、便携记录仪、App软件、图像分析软件四大模块组成,通过连接手机APP操作。
用户吞服胶囊后,通过变换不同的体位,引导胃镜胶囊沿预设肠胃轨道移动,摄像头以每秒3帧连续拍摄胃部数码影像,并全程在手机上展现,全程只需20分钟,就可轻松完成一套胃镜检测,并绘成一张“胃壁地图”用以展现胃部解剖部位覆盖情况。
一次检查约拍摄5000-8000余张胃部图片,自动上传至智能阅片系统,约15分钟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发送到手机,真正实现居家即可完成胃镜检查。
目前,该产品的研发、试产和样品均已通过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的型式检验,在多家临床中心开展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临床试验报告,达到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要求,并于今年3月取得医用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思德医疗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公立医院的胶囊胃镜检查由国家统一定价,价格为4405元。
刘思德表示,下一阶段,研发团队将进一步深耕智能胶囊领域,预计在2028年实现包括食管、胃、小肠、结直肠的全消化道检查覆盖,同时通过积累胶囊检查数据,不断提升AI诊断精度和覆盖更多疾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