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创国内最高融资!下一个爆款在核药?

文摘   2024-10-14 16:19   广东  

核药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在资本簇拥之下,核药热度持续走高。

仅2023年一年,就有17家核药企业获得了融资,其中,先通医药于2023年7月完成的超11亿元E轮融资,创下2023年国内融资最高记录。

至今年4月,国内核药领域已发生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15亿元。其中,米度生物完成近4亿元,纽瑞特和辐联融资均超3亿元。

制表:大湾区生物医药观察

核药是一种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药物,被认为是肿瘤精准诊疗的新武器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泛前景。

分析认为,核药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用途广泛,能同步实现可视化和精准治疗,属于高壁垒、增速快的成长型赛道。

1

治疗类核药大放异彩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6亿美元

核药通常由放射性同位素、专门定位于特定器官及组织的分子试剂组成,分子试剂的作用是,将放射性同位素输送至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

根据临床用途,可以分为诊断类和治疗类——


诊断类核药,利用示踪技术,可以从分子层面阐明病变组织的功能变化,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应用场景包括PET/CT 等检查项目;


治疗类核药,则通过核素对病变组织进行选择性和靶向性治疗。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7月4日,全球有88款放射性新药获批上市,仅有18款用于治疗。与之对应,根据MEDraysintell,2022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其中治疗类核药仅占20%。

来源:壹图网

不过,随着需求旺盛、适应症拓展以及新药的持续上市,治疗类核药市场有望持续放量。

研究机构预测,2022-2028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8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其中,治疗类核药市场规模增长至约86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8.5%,占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的比例将上升至45.8%。

在这波热潮中,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RDC)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

RDC相当于为核素装上导航系统,在人体中精准投送至特定细胞。

注射一针后通过影像扫描就可精准找到病灶,再通过一次或多次注射,精准杀死癌细胞。

RDC主要由靶向定位元件(抗体或小分子)、连接臂、螯合物和放射性同位素四个部分构成,分为核素抗体偶联药物(RAC)和基于小分子(包括多肽)的核素偶联药物。

自2016年以来,FDA批准了近10款RDC产品,大多为诊断用药,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治疗用RDC有诺华的Pluvicto、Lutathera。

国内致力于RDC研发的企业包括远大医药、智核生物以及辐联医药等。

2

诺华核药点燃资本市场
“大厂”豪掷千金加速布局

核药具有极高资源、资金和合规壁垒,被认为是“大厂”间的竞争。

近年来,国内外药企频频通过收购加速布局核药赛道。包括诺华、礼来、强生、默沙东等多家药企等。

其中,诺华斥资60亿美元收购两家核药公司,拿下Pluvicto、Lutathera这两款革命性核药(均为RDC),建立并拓展了放射性配体疗法平台,成为跨国药企中的核药龙头。

Pluvicto


一款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全球首款,用于PSMA阳性患者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三线治疗。


市场规模:2022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当年该药销售额即达到2.71亿美元,2023年年销售额9.8亿美元,增长261%。


今年上半年,Pluvicto以45%的增速实现收入6.55亿美元,今年大概率突破10亿美元大关。

Lutathera


一款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药物,为首款FDA批准的放射性配体疗法。适用于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


市场规模:分别于2017、2018年在欧洲和美国上市,2023年实现销售额6.0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以16%的增速实现收入3.44亿美元。

并购整合稀缺核药标的,已成为巨头药企加速布局的重要手段。

制表:大湾区生物医药观察

不过核药的特点,决定了市场规模的上限。短半衰期核素对生产、配送等环节提出高要求,成为影响核药产能的因素。

今年6月,百时美施贵宝就因同位素短缺问题,暂停了一款药品的3期临床试验。

基于市场前景可观,诺华马不停蹄地建厂扩产,缓解产能难题。

今年1月,诺华官宣了其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放射性药物新生产基地,获得FDA批准。7月,其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位于浙江海盐)正式启动工程建设,这是诺华在中国的首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

4

双寡头领衔
国内已有超30款在研核药

预计2023-2030年,我国核药市场规模将以 26.6%的年复合增长率从50亿元增长至260亿元。

来源:壹图网

聚焦国内药企,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已经有32款在研放射性药物,目前核药赛道形成了稳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主要企业为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

中国同辐背靠中核集团,2023年,该企业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实现收入16.83亿元,同比增长15.3%。同一年,东诚药业的核药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1.2%。

与此同时远大医药、恒瑞医药等国内药企紧跟国际步伐,加速切入核药赛道。

例如,2020年11月,远大医药与Telix公司达成总价不高于2.5亿美元的合作,引入后者6款RDC并认购其7.6%股份。当年,远大医药还以总投资35亿元在成都温江建设了放射性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

此外,辐联科技、核欣医药、先通医药等聚焦核药的公司,陆续获得多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湾区核药也迎来重要突破。

今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开信息显示,瑞迪奥医药的锝[99mTc]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RGD肽注射液(简称“99mTc-3PRGD2”)及注射用甲苯磺酸钠烟酰胺腙聚乙二醇双环RGD肽,被纳入CDE的优先审评名单。


这是我国首个核医学放射诊断1类新药,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用于SPECT显像的广谱肿瘤显像剂。

4

高壁垒、增速快
核药成为资本“新宠”

核药赛道门槛高筑,其高壁垒性、独特的诊疗优势、出色的临床和市场表现让核药成为资本“新宠”。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核药领域的风险投资交易增长了550%,达到4.08亿美元。

来源:壹图网

高壁垒性  

核素的放射性和半衰期,注定了核药的开发和市场布局,与一般药物不同,这些壁垒构成了行业的“护城河”。


物流配送要求高:诊断用核药半衰期一般为 10 分钟~6 小时,治疗用核药半衰期通常限制在几天内。


例如 :PET 常用同位素氟[18F],半衰期不到 2 小时,其必须在 PET 中心或者紧邻的位置完成生产并及时配送,对核药生产公司的网络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快速运输,提出高要求。


特殊严格的监管体系:核药存在一定的辐射危害风险,生产、运输储备等环节监管更为严格,需要受到药监局、能源部、国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门等的严格管控。


原材料依赖进口:反应堆辐照是生产医用核素最常用的方法。反应堆辐照获得的医用核素,仍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自主生产动力不足。稳定的供应 链和合理的原料进口价格,是国内核药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技术难度大:核药制造涉及复杂的核技术,如放射性示踪剂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分离、分析和测量技术等,要求企业在核医学领域有较多的经验累积和合格的核技术专业人员

独特的诊疗优势  

对比其他药物,核药拥有多个优势,治疗更加精准。


一是可视化,可以准确看到肿瘤的位置;


二是可定量化,可计算出给药后的吸收剂量,帮助医生调整给药剂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


三是耐药性表现更佳,核药依靠直接的核素内照射,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抵抗的耐药机会。

出色的市场表现  

诺华的Pluvicto在上市的首年,就实现了2.7亿美元销售额。


到2023年,Pluvicto销售总额达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展现了治疗性核药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精准诊疗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核药作为精准诊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临床需求与用量都在攀升。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核药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52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约13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2%。

5

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我国核药进入加速发展期

放眼国内,政策有望推动我国核药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2021年至今,我国政策从同位素保障、新药审评审批、核医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望从供给、需求和政策三方面共同促进核药行业发展。

来源:壹图网

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文件,指出加快放射性新药研发、加快核医学高端诊疗设备研发

技术研发方面,《规划》提出加强医用同位素制备和工程转化技术研究。“十四五”期间重点对应用前景广阔的医用同位素开展治理研究,加大成果转化技术研发。


生产能力方面,《规划》提出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中国医用同位素生产能力。


《规划》提出对现有反应堆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现有可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研究堆的配套能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强辐射厂耐辐照水平,建立环境友好型规模化生产线,实现主要医用同位素的自主化供应。


《规划》同时明确,各部门将通过优化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用同位素领域。

2023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放射性药品研发申报。

《意见》提到,对临床急需的放射性药品上市许可申请给予优先审评审批,建立早期介入、持续跟踪、主动服务、研审联动的长效机制,加强研发申报全过程的沟通指导。加强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沟通协作,将临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放射性药品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引导企业研发。

此外,核医学诊疗项目相继被纳入地方医保,浙江省、安徽省先后将 PET/CT 检查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患者可及性提高有望提升核医学渗透率。

尽管国内核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的同位素研究仍是相对集中,新型同位素的研发较少。

此外,我国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仍以追随国际药企为主,靶点同质化较为严重,未来亟待新靶点的出现。

热门赛道
体外诊断 | 一次性内窥镜 | ADC创新药 | 类器官 | 中药CRO | 第三方医检 | 细胞治1 | 细胞治疗2 械CXO | 心脏起搏器 | 智慧妇幼 | 移动医 | 小核酸药 | mRNA疫苗 | 中药配方颗粒 | 脑机接口 | 减重赛道

创新企业
达安基因 | 金域医学 | 博济医 | 百吉生物 | 创领心律 | 莲印医疗 | 通达电气 | 先健心康 | 融科创 | 贝英基金 | 万灵帮桥 | 基准医疗 | 迈景基因 | 达健生物 思德医疗 | 中关村协同发展 大智汇控股 | 合木千行 | 慈达生物 | 高新科控 | 奇点医疗 奥咨 | 华腾生物 | 百济神州 | 赛莱拉

研究型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 研究型医院联盟成立 | 中山眼科中心 | 珠江医院 | 广医中医医院 | 广医一院 | 广东省中医院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广州市一医院 | 广州市妇儿中心 |  中山三院

产业活动
培育工程 | 产融对接会 | 领军人才聚集 | 广州数字健康展 | GCP机构 | 金交会 科技成果转化 生命健康企业路演 康养辅具产业交流会 模式动物产业研讨会 | 金融论坛 | 国资揭牌 | 概念验证中心研讨会 | 医美产业联盟组建研讨会 | AI赋能生物医药 珠江医院转化对接会 | 皮肤医学转化对接会
 
政策聚
“28条”措施 | 促高企发展 | 研发奖补 | 注册制 | 湾区产业政策 | 港澳药械 | 隐形冠军企业 | 南沙放宽市场准入 | “广州生物医药50亿”政 | 未来产业政策 广东省培育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 | 南沙四大举措 | 开发区50亿政策 | 越秀创新区 | 广州促科技成果转化 | 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 |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投融资风向标
国资主导 | 湾区基金



大湾区生物医药观察
价值发现,产业前瞻,共创未来,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媒体运营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