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近日接受专访时,用自身经历揭露车企供应链管理“黑洞”。这场看似聚焦小鹏汽车成本控制内幕的对话,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对蔚来汽车供应链体系的“隔空喊话”——两家新势力头部企业,正面临相似的供应链管理挑战。
“直购模式漏洞”暴露供应链失控风险。何小鹏首次披露,小鹏汽车曾因管理层对供应链细节把控不足,导致钢材采购环节出现重大漏洞。尽管采用直购模式,但实际采购价格被中间环节层层加码,下属通过伪造数据链、虚构合作方等方式掩盖真相,致使成本长期高于行业水平。
耗时9个月的供应链反腐行动揭开惊人内幕。何小鹏透露,在长城汽车前总裁王凤英加盟前,公司已存在系统性信息不对称。王凤英入职前便指出钢材成本异常,但内部调查显示,“员工能用100种方式证明问题不存在”。这场持续三个季度的整顿,最终推动小鹏建立CEO直接参与的供应链监管体系。
王凤英带来的供应链革命正在显现成效。数据显示,小鹏G6车型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单车成本下降超5%。何小鹏强调,“CEO必须既是供应链专家,又是执行者”,这被视作对车企管理层的普遍警示。
何小鹏对李斌的“友情提示”引发行业联想。尽管未直接点名蔚来,但“建议亲自管理供应链”的表述,恰与蔚来当前处境形成微妙呼应。财报显示,蔚来2024年三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12%,达44.13亿元,在造车新势力中亏损幅度居首。
研发投入与产出比失衡成焦点。对比三家头部企业:蔚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94亿元,单车研发成本6.3万元,分别高出小鹏41%、理想152%。但其NT2.0平台车型电耗水平仍落后同级竞品,NOP+智驾系统城市覆盖率尚未突破45%。
多元化业务正在吞噬现金流。从年租金近4000万元的北京王府井NIO House,到自研手机、芯片等非核心业务,蔚来单车销售费用达7.28万元,较行业均值高出83%。这些“高端标配”尚未转化为市场溢价,主力车型ET5终端优惠已超4万元。
成本控制能力将成生死线。行业分析师指出,蔚来材料成本占营收比达78.6%,显著高于特斯拉的65%。若存在类似小鹏的供应链漏洞,仅钢材采购环节就有3%-5%的优化空间。
垂直整合需把握尺度。蔚来斥资20亿元自研的激光雷达芯片,量产进度落后市场主流产品两代。对比小鹏采用速腾聚创M3平台,既控制成本又保持技术领先,过度垂直整合可能反成拖累。
供应链透明度建设迫在眉睫。参照小鹏建立的三级审核机制,蔚来或需加强采购数据溯源能力。某零部件供应商透露,蔚来部分配件采购存在“独家代理”现象,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易滋生成本泡沫。
这场供应链管理课,正在重构新势力竞争逻辑。当行业从“堆料竞赛”转向效率比拼,何小鹏的惨痛教训与蔚来的现实困境,共同揭示出车企下半场的决胜关键——谁能建立更精益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淘汰赛中赢得生机。据知情人士透露,蔚来已启动供应链专项审计,这场静默中的变革或将决定其未来命运。
拉至底部,参与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