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于2025年2月9日发布声明,针对近期网络流传的“车辆断轴”事件作出正式回应。根据声明披露,2025年1月30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盱眙的交通事故,经技术团队现场勘察确认,事故主因为驾驶员超速及不当操作,与车辆质量无关。
1.
事故还原:超速三倍引发悬架断裂
10时56分的监控画面显示,涉事车辆在限速20km/h的乡村路段以70km/h高速行驶。通过破损路面时,右后轮直接撞击凹坑边缘,造成轮胎爆裂、轮毂变形。巨大冲击力传导至悬架系统,导致右后摆臂过载断裂。
小米汽车技术团队在2月6日的现场复盘中,发现路面凹坑深度达12厘米,边缘存在明显锐角。工程师指出:“摆臂断裂属于外力冲击导致的机械失效,与车轴整体断裂的‘断轴’有本质区别。”现场残留的轮胎橡胶碎屑与轮圈变形痕迹,印证了车辆曾承受超过设计标准3.5倍的瞬时冲击力。
2.
争议焦点:用户拒检与保险弃赔
11时19分事故发生后,车主通过小米400热线报案。保险公司勘验时提出酒精检测要求遭驾驶员拒绝,最终车主签署《放弃赔偿声明》。这一细节在财联社报道的保险报案记录截图中得到证实。
行业人士分析,乡村道路超速驾驶可能涉及多种保险免责条款。某保险公司理赔部负责人表示:“拒检酒精含量构成重大疑点,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有权拒赔。”小米汽车提供的道路救援记录显示,拖车在事故后2小时内抵达现场,符合服务承诺时效。
3.
技术解析:悬架系统设计验证
针对网络质疑,小米汽车公布了SU7 Max车型悬架测试数据: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结构经过20万次台架疲劳测试,可承受2.3吨极限载荷。事故车辆断裂的铝合金摆臂,在实验室环境下破坏强度达到行业标准1.8倍。
对比2024年欧洲NCAP测试记录,同平台车型在56km/h时速通过15厘米深障碍物时,悬架系统仍保持完整。汽车安全专家指出:“70km/h时速撞击固定障碍物,相当于测试标准动能的两倍以上,任何量产车都难以完全抵御。”
4.
行业影响:新势力车企的舆论挑战
此次事件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特殊挑战。据统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相关舆情中,53%涉及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的车辆损伤。某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透露:“铝合金悬架的轻量化设计更易显现外力损伤痕迹,这需要企业与公众加强技术沟通。”
小米汽车在声明中重申“永不妥协”的质量理念,同时公布三项改进措施:在导航系统中强化特殊路况预警功能、为服务中心配备事故快速诊断设备、开设用户安全驾驶培训课程。这些举措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的肯定,认为“体现了科技企业的数据化应对优势”。
目前,涉事车辆残骸已封存待检。江苏省质检院工作人员证实,第三方检测机构将于本周介入调查,最终报告将向社会公开。随着调查深入,这场由乡村道路超速引发的技术争议,正在演变为智能汽车时代产品质量与用户教育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