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吉利控股集团以330,782辆的集团全口径销量登顶,这一数据在2月7日公布后引发行业震动。根据各车企公开的销售快报,比亚迪以300,538辆的单一品牌销量退居次席,长安汽车以275,700辆守住第三位置。这场销量排位赛背后,统计口径差异与新能源转型速度成为关键变量。
1.销量排位暗藏统计玄机
吉利控股集团的330,782辆包含旗下吉利、领克、极氪等多个子品牌,而比亚迪的300,538辆仅统计单一品牌。若按品牌维度对比,吉利汽车品牌266,737辆的成绩仍落后比亚迪约3.3万辆。这种集团与单一品牌的数据差异,折射出中国车企多品牌战略的深化。
比亚迪的海外市场贡献率突破10%,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49.1%。王朝系列与海洋系列合计交付28.5万辆,仰望品牌仅售出1,652辆高端车型。吉利方面,极氪品牌单月交付12,537辆,领克品牌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超150%,子品牌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2.新能源转型现分野
比亚迪新能源渗透率维持100%,吉利集团该指标达到45.39%,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172.1%。但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仍未公布具体新能源数据,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占比停留在30%区间。这种技术路线选择差异,正在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长安汽车67,487辆的新能源销量中,深蓝品牌贡献超4万辆,阿维塔交付量突破8,000辆。奇瑞iCAR系列单月销量达18,631辆,其海外市场销量占比达43%,但欧美市场关税壁垒可能成为潜在风险点。相比之下,长城汽车28,016辆的海外销量中,皮卡车型占比超过60%,产品结构差异明显。
3.淘汰赛进入深水区
头部阵营中,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四家合计市场份额突破80%,新势力品牌月销量普遍低于5万辆门槛。理想汽车1月交付31,165辆,小鹏汽车21,291辆的业绩,与传统车企差距持续拉大。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规模化制造能力与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成为决胜关键。”
技术储备方面,比亚迪固态电池量产进程领先行业2-3年,吉利雷神电混系统热效率突破46%。长安汽车公布800V高压平台量产时间表,奇瑞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开始装车。这些技术突破与2024年底工信部新能源车渗透率50%的政策目标形成共振。
市场分析师提醒,1月销量受春节假期前移影响,部分车企的同比下滑存在短期波动因素。随着3月价格调整窗口开启,20-30万元价格区间的混动车型可能引发新一轮竞争。这场由销量排位引发的行业变局,正在倒逼车企重构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