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有时候跑下坡道,在路边停下
站一会儿,有时候站很久
才又跑起来,或者抬头看我
我很羡慕他,心里有闲的时候
——《门口》
一簇古老的神经元聚合瞬间激 活
是的像石头落入水面,而这水面
有太多交缠的涟漪彼此阻碍,滞重消融
谁也无法清楚,只有更高的意识干枯地
知道了。是的我在阅读一本关于大脑的书
——《冬日午后》
在诗人刘天昭的笔下,枯燥的带娃日常被浇灌了水分,无趣的科普书摇身幻化成富有意境的画面。原来,诗意可以被这样赋予。诗人所看到的世界,与普通人有如此大的不同。
以前很少读现代诗集,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微微皱起了眉头:怎么这样排版呢?这里是不是不应该换行,那里是不是加个逗号更好一点?
读着读着,我开始适应,并羡慕刘天昭——他的文字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呀!这些文字,离心是那么近。
这样的文字,是我不敢想、不敢写的。
中午开着窗,有一下
听见楼下炒菜声
和着隔壁的钢琴声
忽然像是对上了焦
觉得怎么可能,怎么就
碰巧落在了模拟曲线上——这曲线竟然难以命名
总不能说这就是生活
而那声音准确得近于抽象
而抽象可能是永恒
——《准确》
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这本诗集,是应该与自己的生活对照着读的。看着书页读几句,再回头瞧瞧自己的生活。跟着诗人的意境沉醉一会儿,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心境。因为总感觉,这本诗集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就像是我正在经历的生活。
读着读着,我又想起来一个关于旅游的观点,说是内心丰盈了之后,学会带着好奇的心对待每一刻之后,家边的景象就很美,旅游也就变成了不那么迫切的一件事。诗人的诗句似乎也在做着类似的提醒:诗歌不一定在远方,带着诗意的眼睛,一切皆可为诗。
我又悄悄检讨起自己的写作,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写的内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是不是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是不是没有调好频、对好焦呢?在刘天昭这里,咋就啥都能写呢?
有一天接孩子去早了
院子里老师正领着念古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
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
这首诗,所有的古诗
在孩子们心中,跟从前/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
可能更遥远了,但不会
更神圣,因为神圣也更遥远了
——《千秋雪》
刘天昭,无论在干什么,都是在写诗啊!
他时刻活在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