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箭道而言,
箭靶只是纯粹的心魔,
不存在一个或多少距离之外的箭靶,
只存在一个用任何技术都无法瞄准的目标,
如果一定要给这个目标命名的话,
它就叫做‘佛’。”
这是《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中的一句话。
当时,作者奥根·赫立格尔已跟随师 父学习多年箭道,但师 父从未向他讲解过如何瞄准箭靶。
可奥根始终认为“箭靶和箭头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联,因此一定有一套行之有 效的瞄准方法,这样才有可能射中靶心”。
也就是说,奥根觉得,除了当下近乎无为的训练方法,还有一种可以提高命中率的学习方式。无疑,后一种方法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终于,他入了箭道之门,将进入下一阶段时,举 行了一场仪式。在仪式上,师 父几乎闭着眼睛,连着两次将箭射中靶心。
奥根带着疑惑,向师 父提出了训练方法的问题。师 父回应说,确实有这样的方法,但是,如果一个人每次射箭都能射中箭靶,那不过是一个卖弄技艺的射手罢了。
对于箭道来说,箭靶是心魔。箭道所研习的,是无靶之箭。
这句话,或许因为太玄妙,并不能在奥根心中产生持续的说服力,他总想尽快提高箭靶的射中率。没过多久,他带着自己的困境,又向师 父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既然如此,那师 父是如何做到百发百中的?甚至是在黑暗、在闭眼的状态下?
师 父回答,射中箭靶是内心状态的外在证明,当射手达到某种境界时,无需瞄准就能射中箭靶。而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精通一门艺术是分阶段的,只有到达ZUI后一个阶段的人才能百发百中”。
这段解释对于很多人来说,像是听天书一般。但对于当时的奥根来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足以让他坚持按照师 父传授的“无为法”继续修XI箭道。因为,我们眼前没有一个达到很高境界的老师,但是奥根眼前正站着一位证道者,他用自己的艺术成就和生命状态,向身为学生的奥根不言自证了:
这个方法是对的,这个路径是通的,尽管我们的思维无法触及这个过程。
写到这里,我在思考,什么样的读者才适合看这本书,对于大多数在自己从事的艺术大门前还没入门的人,看这本书会不会太玄,或是太早了。
仔细想了一会后,我觉得正是因为如此,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状态罕见,所以更适合还未入门的人。一个还未入门的人,了解世间竟存在这样的艺术境界后,会在日后选择老师和方法之时,有更多思量和取摘。在判断的时候,会随心,而不仅仅是随大流。因为读过此书后,我们会知道,所有艺术和技艺,都可以通向生命的圆 满。我们也可以做出选择,是先成为一个可以“卖弄”技艺的人,还是先找到生命的真实状态,让结果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