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1780-1867)是一位长寿的画家,他的绘画生涯持续了八十年之久。他在艺术中一直追求一种永恒的美,希望作品能够具有永恒的意义。有趣的是,他还是一位生活哲学家,把积极、乐观、健康的生命哲学带到了生活中,让周围人幸福的同时,也享受着自己的幸福。
生命总有尽头,而人可以通过艺术和创造,让永恒的美留在人间。
安格尔
人生故事
“
我想为艺术
永远活下去。
”
安格尔
1780年8月29日,法国西南蒙托班的画家妻子,产下一名男婴——被后世誉为最后一位“古典大 师”的让·奥古斯特·多明尼克·安格尔。
安格尔自幼随父亲学习绘画,9岁时画出了人生的第一幅素描。11岁时,父亲将其送往图卢兹美术学校学习意大利的绘画。在那里,安格尔邂逅了拉斐尔的《椅中圣母》,成了拉斐尔的忠实画迷。
他崇拜拉斐尔和他的时代,也崇拜古希腊和神话般的希腊人。
1797年,安格尔来到巴黎,在一家画室学习。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两年后,安格尔考入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并凭借《阿伽门农的使者》这幅画,获得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
《阿伽门农的使者》
1806年,安格尔前往罗马,在那里钻研拉斐尔和文艺复兴早期画家的作品。
罗马画家如乔托、马萨乔的作品中庄严、均衡的构图和纯净的色彩使用,对安格尔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他觉得这是他内心追求,即“永恒的美”的一种实现方法。
他开始学习和使用物体的固有色,用平涂的色块和稳定的金字塔式构图和简练的轮廓线条来构建画面本身的秩序与和谐。安格尔开始注重风格的体现,在他看来,对某种风格的追求是比刻画自然对象更为重要的。他所追求的风格,就是他所醉心的古典与永恒。安格尔觉得“最美的形是平面加圆面”。
永恒的美或许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美。
与小提琴的邂逅
安格尔的父亲在绘画与音乐上小有成就,他继承了父亲的这两项艺术天赋,并在家庭的熏陶和培养下得到了后天滋养。他喜欢音乐家格里格、莫扎特和海顿。在图卢兹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安格尔得到了小提琴手勒琼的青睐,开始参加公开的音乐演出。1793年到1796年,安格尔一直在图卢兹国家管弦乐团担任小提琴手。
对哲学和幸福的追求
人们对艺术家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放浪形骸,这一点如果没有体现在现实世界里,那一定是隐藏在艺术家的精神中。
安格尔却不是这样,他一点也不叛逆。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并沉醉于琐碎的幸福。他恪守着这样一种幸福价值观:卓尔不群、洁身自好和知足常乐。在家庭生活中,安格尔感恩妻 子的付出与奉献,感谢自己的妻子在处理家事和财务上熟练又干练,减轻了他的日常操劳,让他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艺术事业上。
没错,这是一位注重守身养心的艺术家,他对品格的追求如同一位儒家卓尔不群的君子,他说:“奢 侈会破坏人们心灵纯质,获得的越多,就愈贪婪。摒弃那些所谓上 流社会用以消磨时光的无聊玩意儿吧,朋友的圈子要小一点,要和你有同样的个人爱好和生活经验,都有从事艺术的情操;文学和科学能占去你的全部时间,使你成为一个非凡的新人,这种乐趣的源泉取之不尽。这样的人才是幸福者,有真知灼见,是名副其实的哲学家。”
在这样的人生哲学引导下,他不为追求金 钱而作画,更不会为了赶工和多挣一些钱而粗制滥造。这使他的作品脱离了时代,也为他引来了一些非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些负面的流言与非议也确实给安格尔带来了一些困扰。但他逐渐明白:“我的作品被敌对者视为最大的缺 陷,原来在于我的作品不像他们。”之后,他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困在吐沫星子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道路,打算把裁决的权力交给时间。
艺术宇宙
作品风格
安格尔有一幅著 名的人物画像,名为《瓦尔品松浴 女》(1808)。它的经典之处在于,画中的女人一丝 不挂,却难以勾起欣赏者任何亵 渎的思绪。安格尔对《泉》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也具有相似的艺术特点。1863年,他还创作了《土耳其浴室》,将古典美和人体美通过圆形构图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他一生追求的古典美和人体美的总结性呈现。
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竟可以让人们在赏画时摈弃身体本具的视觉与身体反应?
我想这大概是得益于艺术家本人对作品纯然又执着的追求。他在创作时,脑子里都是自己的艺术。他曾向世人宣告:“我想为艺术永远活下去。我希望让岁月和智慧来纯洁我的情趣,不使热情熄灭。”
重视素描
安格尔重视素描中对线条和轮廓的把控,他曾说:“艺术的优劣就在于素描。素描已经包含着全画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罗马居住的那段时期,安格尔创作了大量的素描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细节与形体被流畅而精细的线条统领,深入的刻画与大胆的简化同时被呈现,实现了画面与平衡所产生的永恒之美。
素描人像,安格尔绘
生平线路
1780年,出生于法国蒙托邦
1786年-1791年,在学校接受传统教育
1791年,在图卢兹艺术学院学习绘画、雕塑和建筑
1793年-1796年,在图卢兹国家管弦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手
1797年,绘画作品荣获图卢兹艺术学院一等奖,之后前往巴黎
1799年,在法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两年后获得学院大奖
1800年,参加罗马大奖赛,获得第二名
1801年,参加罗马大奖赛,凭《阿伽门农使者在阿喀琉斯的营帐处》获得最高奖,并获得去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4年的资格
1806年,与未婚妻订婚后取消婚约,前往罗马学习绘画
1813年,与玛德琳·沙佩勒结婚
1825年,被查理十世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十字勋章,被推举为法国美术学院院士,在巴黎开办学校
1834年,在罗马出任法兰西学院院长
1849年,妻子去世
1852年,再婚
1856年,创作代表作《泉》
1867年,因肺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