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错了》:不做“念头”的提线木偶

文摘   2024-09-13 13:12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可能错了》的作者比约恩,大学主修经济,二十多岁时成为了一名企业高管。他在这顺遂的人生轨迹中,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并且找不到原因。


他当时的内心独白能引起当下打工人的共鸣:


“每周日晚上如约而至的焦虑感,正让我的胸口随之紧缩。我想,这种感觉,估计人人都有所体会。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你的每一个念头都仿佛要经过一个黑暗的过滤器。任何思绪,都能引出担心、焦虑、沮丧和无助。”


26岁,比约恩在机场候机,好像就要被杂乱的心念淹没。他决定辞职,换一个活法。


之后他开始尝试不同的生活:在餐馆洗碗、在心理健康求助热 线当志愿者、参加文学课、在印度当联合 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经济学家。


在印度的那一年,他抽空环游了东南亚,并邂逅了一位热情奔放的恋人。


很快,他失恋了,也就是被甩了。


这段被拒绝的经历在他的内心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因遭人拒绝而黯然神伤绝 不是我的专 利。对于很多人而言,遭拒都是一种Zui深的创伤。”


于是他跑到泰国北部,在一家道场参加了冥想课。在那里,他收到了来自佛陀的三份礼物。


第 一份礼物:与自己订立契约


道场的生活与舒适毫无瓜葛,但食物不够、饭菜难以下咽、早早起床......这些都还能承受。难以承受的,是心中的念头——


“每天、一整天都被自己那些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批评挑剔、恶意攻击、质疑埋怨的念头困扰”。


明显,比约恩当时的状态很内耗。他在这样的波涛翻涌中,意识到自己只能任由其摆布,并逐渐明白,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自处。


他同自己达成了一个类似协议的契约:“你的一项指导原则就是成为一个稍微更加擅长自处的人,一个更能泰然做自己的人,一个不受自己念头支配的人,甚至有朝一日成为一个能与自己结为好友的人。”


之后,比约恩学会了转移注意力,不再对大脑抛来的一切念头都来之不拒。


第 二份礼物:认识无常


道场的冥想课程仅有四个礼拜,但对于习惯了都市生活的比约恩来说,完成全程太难了。好几次,他都打了退堂鼓。但每当他想要放弃时,他的老师都会让他先睡一觉再说。到了第 二天,比约恩又会继续坚持。


他开始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即使是艰难的时刻,也有过去的时候。”


第三份礼物:觉知情绪


从道场回到瑞典后,比约恩坚持早晚冥想。他发现,当他觉知到内心难以面对的情绪时,可以选择引导自己的注意力,去关注其他目标——“遇到巨大的难关时,学会引导我们的注意力,选择注意力所关注的目标,是我们能做的Zui有 效的事,或许也是唯 一能做的事”。


当意识到念头不可信的时候,就不再是念头的提线木偶,就可以把命运的方向盘握在手中。此时,命运的航向不一定是某种成就,但一定会逐渐靠近内心的安宁与祥和。


比约恩对此有深刻的领悟,所以他才会说:


“当我们对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全盘接收时,就会彻 底陷入脆弱不堪、一触即溃的泥沼。我们的智慧会被侵蚀,在至暗时刻,心中的深渊可能像无底洞一样将我们吞噬。如果任其发展,这深渊真的可能将我们折磨致死。”


在经历不好的事情,快要被压垮时,静下来感受一下这难受的情绪吧,然后,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别处。




渣小鑫
我看到一团问号,它们在渴求什么样的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