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寻案密 码》原名《凶案密 码》,是豆瓣阅读的高口碑作品。
阅读了很多悬疑小说后发现,那些口碑很好的,除了文学的高度之外,还具有人性或社会层面的深 度,可以让读者在好的阅读感受之外,还能得到脑回路或心灵上更深 层次的回响。
就上面这个角度,《寻案密 码》至少触动到了以下这些方面。
“你要记住,永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你要质疑你所看到、听到的一切。”
在办案的时候,如果碰到的对手有点势力,那尤其要小心自己的所见所闻。因为你看到的,很可能是在对方的安排下,他想让你看到的东西。
矿洞村发现了一个老人的尸体,初看像是自尽,调查后发现这是一起谋杀案。办案人员在跟矿洞村的罗主任交谈后,觉得这个人不错。从其他村民口中得到的信息和线索,也跟罗主任提供的内容不相上下。
原来,这些村民都是被罗主任特意安排的,口风也提前统一过。
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八卦——罗主任是去世的老人的私生子。虽然这不是事实,但这个老人经常因此敲诈、侮辱罗主任,让罗主任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回忆。后来,当罗主任有了威望,而老人又来折磨他时,他便控制不住自己,下了死手。
办案的老国感慨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只魔鬼啊。恐惧、自卑、无助、冲动、愤怒......这些都是魔鬼,在罗显龙童年的时候就住进了他的心里。”
与“闹”有关的集体行为,有“医闹”“校闹”。
刑 警在一些凝聚力比较高的村子办案时,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闹”:
“十几名村民模样的男女正捧着施加弟的照片,地上撒了一堆纸钱,呼天抢地地呼叫着。”
只要这样稍微一提,其实很多人脑子里就有了画面,大家心知肚明,早已见怪不怪。
个体在群体中,很多时候都会变得比独处时更好。会更加注重外貌,注重言谈,注重与品德有关的一切行为,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好,了解自己的长处。
而在这类型的“闹”中,个体会出现各种低于日常道德底线的迷惑行为。一个人平时知道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但这么一“闹”,就被催 眠成了“闹”的工具人,会做出“躺”“打滚”“嚎”“披头散发”等丧失体面的举动。
这些闹的人真的很麻烦,因为单拎出来都是好人,都是老实巴交的,有情有义勤劳勇敢的好人。
其实思路走到这里,我是想写一些骂人的话的,但想想还是算了,毕竟大家都能理解到或产生些许共鸣,也就没必要写出来了。
我只想着,要是自己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一定不要参与到“闹”中,别露出那些模样。条条大路通罗马,总能找到一种体面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智商与深情,这两项难能可贵的人类特质,如果被不 良人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尤其是用在了同一件案子里,是很让人唏嘘和头大的。
贯穿全书ZUI难破的案子,就是这个套路。读者和刑 警从一开始都知道凶手就是他,可是就是找不到把柄。他以ZUI可怕的方式杀了人、烹了尸后,还以爱的名义留下了身体的某个部位做了纪念,让二人的灵魂依旧依偎在一起。
只能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情倒不如呆呆木木。
这是小说中的故事,犯罪的人无论多么高智商或是反人性,他的伤害性行为总会找到一个归处,会在监狱的镣铐或死 刑的判决里画个句号。
可是在现实中呢,这样的人会被抓到吗?抓到的概率会是多少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喜欢读悬疑推理故事的人,很多都是相信因果,又或是盼望因果得以显化的一类人。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推来推去,总能推出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