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成功开展全国首例下肢动脉成形术中iFR值测量

学术   2024-11-06 15:03   江苏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在潘鑫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下肢动脉成形术中iFR值测量,为此技术基于外周动脉许可的全国首例。



瞬时无波比(iFR) 指测得的跨动脉病变的压力梯度,无波形时期病变远端和近端瞬时的压力比值,即为 iFR。可在功能学上明确狭窄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评估动脉的缺血情况,目前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中正在推进应用,对比以往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多通过血管造影及血管内超声(IVUS)所呈现的图像来进行主观判断病变情况,iFR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功能学指标来评估病变处血流的状态,更数字化、精准化地指导治疗。


(术者在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iFR数值变化)


病例1


患者,68岁,男性。


以主诉“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余”入院,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重度间歇性跛行,CTA提示左股浅动脉重度狭窄。


手术过程


行经皮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测量治疗前后狭窄后方iFR值,治疗前为0.63,使用球囊扩张治疗后,复测iFR值为0.99,数值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消失。



病例2


患者,71岁,男性。


以主诉“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半,加重4个月”入院,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重度间歇性跛行,术前CTA提示左髂动脉重度狭窄。


手术过程


行经皮左髂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测量治疗前后狭窄后方iFR值,治疗前为0.76,使用球囊扩张治疗后,复测iFR值为0.97,数值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消失。



术后总结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可常规开展外周动脉介入治疗中iFR测量,可有效评估手术适应症、术中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疗效的评估,为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加数字化精准化的诊疗,促进建立精准化治疗体系,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介入科同时已常规开展准分子激光动脉斑块消融及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可精准诊疗外周动静脉疾病。


介入科介绍


中国医大四院介入科于1993年组建,现有床位40张,医护人员20余人,是1支具有专业医生及护理的队伍。介入科的工作即结合影像技术和微创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治,自创建以来,陆续开展多项治疗,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外周动脉栓塞、四肢动静脉血栓形成、大隐静脉曲张、咯血、消化道出血等血管介入治疗,肝癌、肾癌、梗阻性黄疸、肝肾囊肿及脓肿、胆系感染等非血管介入治疗。


介入科现有医生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3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5人。介入门诊每天有专业医师出诊,每周定期有副主任医师出诊,保证每位就医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所有人员均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为医疗过程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专家简介



潘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介入科主任。辽宁省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委员。从事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二十余年。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完成大量疑难复杂介入手术,对诸多疾病的介入诊疗有深厚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内脏和肢体血管性病变、肝癌及各种肿瘤性病变、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胆道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尤其具有丰富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经验,完成手术病例数和技术难度均进入省内前列水平。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严道医声APP”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