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大师心声”学术论坛在各地生根发芽,专注于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推动理论与实践、技术的深度融合,覆盖了从寿命管理到器械选用,从介入治疗到预后评估的全方位议题。一场场学术切磋,一场场知识碰撞,不仅推动了心血管学科的专业进步,也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11月14日,“大师心声”再次启动,本期成功举办了“首枚瓣膜决定未来——球扩瓣全生命周期管理专场”。球扩瓣技术的持续进步与优化,已成为提高TAVR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本次活动特邀海峡两岸的多位球扩大咖、临床医生相聚一堂,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共同探索球扩瓣在TAVR中的创新应用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未来发展。
本期云端学术气息浓厚,议题讨论深入,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驻足细观!
球扩瓣技术展未来,全生命周期共探讨
▼▼▼
本次专题会由青岛市市立医院邵一兵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梅举教授共同主持;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戈军教授、台湾荣民总医院李庆威教授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分别围绕球扩瓣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创新进展及其在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度解析与分享。
讨论嘉宾包括,绵阳市中心医院戴闽教授、西部战区总医院彭柯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盛小刚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宇彬教授、广安市人民医院文俊杰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薛亚军教授、苏州市立医院张海锋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耀富教授(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与会专家围绕“球扩瓣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核心议题进行探讨,展示了领域内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应用成果。
梅举教授:共研共进,优化球扩瓣TAVR效果
会议伊始,梅举教授致开场辞。他指出,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领域,球扩瓣以其可调弯输送系统和短瓣架设计,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更高的可控性、精准性以及降低冠脉阻塞风险等显著优势。本次研讨会聚集了大陆与台湾的多位专家,旨在探讨球扩瓣技术,分享经验,提出问题,共同进步,为球扩瓣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张戈军教授: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张戈军教授从生命、周期、管理三方面深入探讨了球扩瓣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的应用,特别是对预期寿命较长、可能需要多次瓣膜置换患者的终身管理策略。
他分享了球扩瓣在中国的最新临床数据和实践经验,揭示了其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治疗中的显著优势。球扩瓣四周年经股动脉途径(TF)TAVR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使用球扩瓣的患者术中二次瓣膜植入率仅为0.3%。此外,荟萃分析显示瓣膜在术后瓣周漏(PVL)和长期生存率方面表现良好,PARTNER研究也证实其在小瓣环和大瓣环患者中的耐久性相似,展示了其优越的设计适应性。
PARTNER 3低危研究进一步表明,球扩瓣能在五年内持续带来临床获益,尤其适合低危、年轻患者群体。张戈军教授指出,短瓣架的设计在未来可能需要TAVR-in-TAVR的患者中有助于冠脉通路的保留,为再置换提供技术上的便利,确保冠脉血供管理的顺畅。总体来看,球扩瓣的创新设计契合TAVR的终身管理理念,助力实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更长久、更优质的生活。
李庆威教授:精益求精,应用球扩瓣优化TAVR手术
李庆威教授从一个临床病例切入,探讨了球扩瓣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的优化作用,并结合大量国际前沿研究,为球扩瓣在临床应用中的精益化管理升级提供了深刻见解。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展示出了球扩瓣在复杂主动脉瓣解剖条件下的精准定位和稳定释放过程。李庆威教授指出,充分发挥球扩瓣系统的扩展性和精确性,能够帮助成功实施TAVR,减少了术中并发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李庆威教授结合大量国际前沿临床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优化球扩瓣释放的多个角度,其中球扩瓣的扩张过程和释放容积是优化TAVR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总结道,优化球扩瓣的释放及植入可以提升TAVR的手术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治疗选择,在高危和复杂病例中提供了显著的临床获益。
曾杰教授:实践精华,应用球扩瓣Type 1型二叶瓣病例分享
曾杰教授分享了一例复杂Type 1型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病例。患者为69岁男性,主诉“反复胸闷一年,加重一天”。既往有多项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20余年)、脑梗塞(10余年)、糖尿病(10余年)、尿毒症(需透析)以及冠脉三支病变(曾在前降支植入支架)。TTE检查显示,患者主动脉瓣高度钙化并伴重度狭窄和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厚,收缩功能中度降低(EF 38%)。
CT证实患者为Type 1型二叶瓣,伴重度钙化,开口面积较小,且入路血管(双侧髂外动脉和髂总动脉)存在弥散性钙化,最小平均直径仅5.2mm至5.4mm,同时胸主动脉降段有明显血栓。手术团队综合考虑患者复杂病史及检查结果后选择采用球扩瓣,凭借双重可调弯输送系统,减少对钙化和胸主动脉降段血栓的接触,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
手术过程首先使用25mm球囊预扩主动脉瓣,增加瓣膜通过性并确认释放容积。因患者EF值低及存在尿毒症,为减少起搏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最终选择一次性释放29mm瓣膜。术中,患者预扩后血压不稳定,迅速给予升压药和补液,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循环,同时在支撑导丝引导下送入瓣膜并准确定位,稳定释放后患者血压恢复。术后超声检查显示胸主动脉降段血栓大小和形状未发生明显变化,入路造影无血管并发症,未植入起搏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顺利完成并成功下台。
激撞思维 共享理念:专家讨论
戴闽教授
在临床治疗中,球扩瓣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其短瓣架设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TAVR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减少了起搏器植入的需求。同时,该瓣膜配备14F的输送系统,非常适合高龄患者细小入路血管的解剖条件,不仅减轻了对入路血管的损伤,还显著降低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戈军教授
在降低传导阻滞发生率和术后起搏器植入率方面,球扩瓣具有一定优势。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球扩瓣治疗的患者术后起搏器植入率约为2%,这充分体现了球扩瓣在优化术后传导功能保护方面的优异表现。
李庆威教授
在球扩瓣的球囊充盈过程中,关键在于精准控制球囊扩张,以充分利用每一分释放容积,确保球囊释放的每一分容积都被推送完全,实现瓣膜的稳定固定和最大接触面积,实现瓣膜的最佳贴合和功能优化。
洞悉TAVR新动向,探索优化诊疗路径
▼▼▼
随着瓣膜技术的持续创新,TAVR术式为广大患者开辟了治疗新路径,实现了极高的手术成功率。本次专题会以最新的临床数据为基础,全面展示了球扩瓣的技术革新和性能提升。以事实为依据,专家们还深入探讨了球扩瓣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了从术前评估到术后跟踪的全面管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作用。
会议期间,关于首枚瓣膜选择的讨论,更进一步证实了球扩瓣在低风险患者和复杂病例中的优异安全性和持久性。展望未来,TAVR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而球扩瓣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将使更多患者受益于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注:本文仅代表专家的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本文所涉医疗器械的完整描述信息,包括适应症、禁忌症、警告、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
扫码回看直播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大师心声 – 首枚瓣膜决定未来——球扩瓣全生命周期管理专场” 直播回看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