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结构文献谈|机械循环支持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死亡率的影响:一项界标分析研究

学术   2024-11-26 18:50   江苏  

Effect of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on Mortality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 Landmark Analysis


2024年11月(总第12期)

作者: 杨晨 刘洋 毛予

近期,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金振晓教授、杨剑教授和陈涛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对比了无机械循环支持,紧急性机械循环支持和预防机性械循环支持下的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的时间相关预后。本文的第一作者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晨博士,刘洋教授和毛予博士


Highlight

本文亮点:

1.紧急性机械循环支持组急性肾损伤(77.8%)、30天死亡率(33.3%)和1年死亡率(38.9%)发生率较高。


2. 紧急性机械循环支持、身体质量指数和急性肾损伤是本研究人群中30天和1年死亡率的共同预测因素。


3. 三组间31天至1年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789)。对于TAVR后前30天存活的患者,男性和术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4. 与基线相比,预防机性械循环支持组的患者在TAVR术后1年内LVEF显著增加。

文章图形摘要

////////////////////////////////////////


引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使老年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近年来TAVR的适应症已经从高危患者扩展到了中、低风险患者,TAVR手术量在过去几年中激增。在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中,一个重要的新推荐是多学科瓣膜中心,其能够更好地处理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包括提供高级机械循环支持(MCS)。


随着TAVR手术的发展,严重并发症越来越少,但仍有可能发生。虽然术中灾难性的心脏事件很少见,但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时,极低左心室射血分数(dLVEF)也被确定为TAVR术后早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在这两种情况下,紧急性机械循环辅助(eMCS)和预防性机械循环辅助(pMCS)是一种选择,以确保循环稳定。不同的MCS方法的临床结果仍有争议,特别是考虑时间相关的预后。本研究旨在阐明TAVR过程中不同MCS方法对急性肾损伤(AKI)和死亡率的影响。
患者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四个中心的5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2.17±7.61岁,69.0%为男性。其中498(92.57%)没有使用MCS;22(4.09%)接受pMCS;18(3.35%)在手术过程中需要eMCS。30天死亡率为4.1%,1年死亡率为8.4%。三组患者的术前EuroSCORE II、高血压以及房颤、血清NT-proBNP、LVEF等参数存在差异(表1)。MCS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表2)。eMCS+组经心尖入路率高于其他两组。eMC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AKI率、30天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均高于MCS−组和pMCS+组。值得一提的是,三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并发症和31天至1年的死亡率均无差异。

表1研究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和超声心动图特征


表2. 研究人群的术中细节特征和结果

机械循环支持
538例患者中,ECMO 18例,CPB 20例。2例患者接受了二次MCS,1例患者在使用CPB后继续接受ECMO支持,另1例患者在使用ECMO后接受了CPB下紧急瓣膜置换术。平均pMCS时间为26.50±11.07min,灌注流量为1.5~3.5L/min。本研究中18例eMCS+患者,接受CPB的患者出现以下严重的术中并发症:瓣膜移位(6例);心律失常(6例);冠状动脉闭塞(2例);严重瓣膜周围渗漏(1例);心室破裂(1例)和主动脉夹层(2例)。其中,11例患者转行心脏直视手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患者在eMCS下完成了TAVR手术。

不同机械循环支持患者的时间相关性死亡率
30天死亡率为4.1%,31天-1年死亡率为4.3%,1年死亡率为8.4%。具体的死亡原因见补充材料。三组间30天和1年死亡率有显著差异,MCS−组30天死亡率为3.2%,pMCS+组为0%,eMCS+组为33.3%(p<0.001);MCS−组的1年死亡率为7.4%,pMCS+组为4.5%,eMCS+组为38.9%(p<0.001)。MCS−组的31天-1年死亡率为4.2%,pMCS+组为4.5%,eMCS+组为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表2)。

图1为不同MCS方法的患者与MCS−患者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的生存曲线。单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与MCS−患者相比,eMCS(风险比[HR]:6.99;95%可信区间:3.11–15.70;p < 0.001)和CPB+(HR:5.16;95%CI:2.30-11.58;p<0.0.001)患者的1年死亡率(图1、A和B)较高。同时,pMCS+组和MCS−组1年死亡率(p=0.511)和MCS−组(p=0.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CS+和eMCS−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SM前p<0.001,PSM后p=0.004),但在1年死亡率中发现pMCS+和pMCS−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SM前p=0.452,PSM后p=0.536)。MCS−组、pMCS+组和eMCS+组之间30天死亡率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1、D和F;详细的匹配结果补充材料)。

图1.不同循环支持组及其匹配组的1年死亡率的累积生存曲线。A: MCS−、pMCS+和eMCS+ 1年生存曲线。A: MCS−、pMCS+和eMCS+ 1年生存曲线。B: MCS−、ECMO+和CPB+的1年生存率曲线。C: PSM前pMCS−和pMCS+ 1年生存曲线。D: PSM后pMCS−和pMCS+1年生存曲线。E: PSM前eMCS−和eMCS+ 1年生存曲线。F: PSM后eMCS−和eMCS+ 1年生存曲线。CI: 置信区间;CPB: 体外循环;ECMO: 体外肺膜氧合;eMCS+: 紧急性机械循环支持;MCS−: 无机械循环支持;pMCS+: 预防性机械循环支持;PSM: 倾向评分匹配;TAVR: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图2.不同循环辅助组连续30天和31天至1年的生存曲线。报告了log-rank的p值。eMCS+: 紧急性机械循环支持;MCS−: 无机械循环支持;pMCS+: 预防性机械循环支持;TAVR: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死亡率预测因子

在术后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中,eMCS(HR:11.21;95%CI:4.38–28.68;p < 0.001)、BMI(HR:0.83;95%CI:0.73−0.95;p = 0.005)和AKI(HR:3.65;95%CI:1.43–9.35;p = 0.007)与30天死亡率独立相关。eMCS(HR:3.25;95%CI:1.34–7.90;p = 0.009)、BMI(HR:0.89;95%CI:0.81–0.97;p = 0.008)、TAVR后LVEF(HR:0.97;95%CI:0.94–0.99;p = 0.014)和AKI(HR:2.69;95%CI:1.40–5.16;p = 0.003)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男性(HR:10.38;95%CI:1.39–77.37;p = 0.022)和术前eGFR(HR:0.98;95%CI:0.96–0.99;p = 0.039)是TAVR术后31天至1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表3)。所有Cox回归模型均满足比例风险假设。

表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死亡率的预测因素(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不同机械循环支持患者的时间相关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纽约心功能分级

图3显示了不同MCS组的LVEF和NYHA功能类的时间相关变化。与MCS−患者相比,pMCS患者在术后30天、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LVEF较基线的变化显著改善(p<0.001)。eMCS+组和MCS−组在30天、3个月和6个月时的LVEF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在TAVR后12个月,eMCS+组的LVEF变化显著降低(p<0.05)。

在基线时,96.3%的患者处于NYHA功能III或IV级,术后30天下降到7.1%(p<0.001),之后保持相似(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为9.2%和9.3%)。基线时处于NYHA IV级的pMCS患者中有59.1%(MCS−为19.3%,11.1%+;p<0.001)在30天下降至0.0%(p<0.001)。在TAVR后1年,该比例恢复到5.9%(MCS−为1.2%,eMCS+为0.0%;p<0.001)。

图3.随访期间与基线相比的与时间相关的变化。A: 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MCS−与eMC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MCS−与pMC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B: 纽约心脏协会功能等级的变化。eMCS+,紧急机械循环支持;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M,月(s);MCS−,无机械循环支持;pMCS+,预防性机械循环支持。

结论

本文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对比了无机械循环支持,紧急性机械循环支持和预防机性械循环支持下的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的时间相关预后。虽然eMCS与不良预后相关,但三组间31天至1年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预防性MC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考虑用于高危患者。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导致MCS的TAVRMCS患者使用MCS和长期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专家简介


杨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一病区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脏协会专家会员(F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获聘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为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临床擅长于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多种结构性心脏病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获评第四届“国之名医”。在微创心血管器械研发、临床转化及以3D打印为主的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方面有一定建树。先后在Eur Heart J,JACC等国际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基金,经费1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奖励。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主编《心血管3D打印技术》、《Cardiovascular 3D printing(英文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与实践》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操作指南手册》等5部专著。


刘洋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心血管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微创结构性心脏病组组长,ECMO组组长。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专注心血管疾病微创治疗。先后开展微创介入瓣膜病修复及置换术,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封堵术,冠状动脉漏介入封堵术等多项心血管疾病微创治疗新技术。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著70余篇,其中SCI论著28篇;主持军队重大专项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各3项;参加“863”重点课题,“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13项。获国家专利11项;主编专著一部,副主编专著三部,参编专著八部。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并先后获得美国ASAIO青年医师奖,欧洲Euro-ELSO青年研究者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杏林奖,树兰卓越工程青年医师资助计划,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Lillehei 奖学金及厄尔巴肯奖学金。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陕西省工作委员会委员。



延伸阅读

向上滑动阅览

西京结构文献谈丨TAVR预后的性别差异

西京结构文献谈丨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与药物治疗在症状性严重三尖瓣反流患者中的有效性

西京结构文献谈|三尖瓣反流和右心室容量过载对HFpEF患者的影响

西京结构文献谈|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物理与计算机建模
西京结构文献谈|内置传感器个性化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在TAVR手术中的应用
西京结构文献谈|用于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的海藻酸钠水凝胶支架的制备
西京结构文献谈|心脏瓣膜组织工程:将熔融电铸3D打印技术应用于制造空间异质性支架
西京结构文献谈|将医学影像转化为心血管3D打印模型—关于应用、技术和验证的系统综述
西京结构文献谈|再谈TAVR技术“年轻化”
西京结构文献谈|水凝胶生物打印模拟具有复杂形状和高抗疲劳性能心脏瓣膜——进展与展望
西京结构文献谈|3D打印、计算机建模和人工智能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展望
西京结构文献谈|3D打印、计算机建模及人工智能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前沿技术资讯,进入“杨”帆远航”专栏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