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意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乌克兰的罗宋汤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曾做过好几年非遗工作,所以对这条消息很敏感。在网上努力搜索了一番,却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内容。绝对大多数的文章都是这种标题:罗宋汤归谁?俄乌冲突蔓延至饮食界。
简体中文的网络世界,真的让人一言难尽。
这种标题非常挑事儿,透着一股子鸡贼。鸡贼是很实用的,因为即使短期得不了好,长期(如果真有这么一种长期)这么干肯定得实惠。单单只是鸡贼我也忍了,问题在于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点都不了解。非遗项目里绝对不会有一个项目叫“罗宋汤”,而且,这也不是什么饮食界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乌克兰”、“罗宋汤”的一些理解,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个非遗项目大概率叫做“乌克兰罗宋汤烹饪文化”。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罗宋汤的:罗宋汤(俄语:Борщ,波兰语:Barszcz),罗宋即俄罗斯,源自早年上海的洋泾浜英语,也叫红菜汤,是一种在东欧地区广泛流传的菜品。
也就是说,很多国家都有罗宋汤,比如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被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乌克兰版本的罗宋汤烹饪文化。
这并不难理解,打个比方(本比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如灌汤小笼包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A市人不能因为B市人申报了这个项目,就说是B市人抢了小笼包,AB两市的人都不能指责对方小笼包“不正宗”。
地球是圆的啊。
当年韩国申报成功了“江陵端午祭”,便有过一番争论。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后,是不是有多一些的人了解过“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之异同。
回到乌克兰罗宋汤的内容上来。
为什么入名录的是乌克兰版本罗宋汤?是俄乌战事的缘故。受长期战争的威胁,乌克兰民众和传承者的迁徙,威胁到了这一遗产元素,因为人们不仅无法烹饪罗宋汤或种植原料蔬菜,还无法聚集在一起实践这一元素,这破坏了社区的社会和文化福祉。
一句话,战争已经威胁到该遗产的存续能力。
其实“乌克兰罗宋汤烹饪文化”这个项目,2020年才被列入乌克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提交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周期的候选项目。非遗项目评审是有年份限制的,不是每年都有得评。要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先得先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今年该项目就列入濒危名录,是提前了。这件事,确实有政治因素的体现。
所以,俄罗斯外交部和乌克兰文化部、外交部打起嘴仗,也可以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没有将罗宋汤的起源地判定为乌克兰,也不会做这种判定。
为什么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会争罗宋汤的归属地呢?这里边夹杂的感情,和在中国互联网上争论咸甜豆腐花谁才是正宗的感情,比较类似,是一种地方感情的问题。放在国与国之间,就是国家感情问题。
食物烹饪,最可与感情联系。罗宋汤是一种万物皆可汤的汤,冬天我也经常煮我家版本的罗宋汤。我用猪排骨换下牛肉,加入番茄、洋葱、包菜、土豆,热乎乎一锅,美味营养全家共享。
俄罗斯或者乌克兰的先民们,在物质还很匮乏的过去,几棵甜菜在炉子上炖起,手边有什么食材就放什么食材,成为一锅内容丰富的汤,可以就着大列巴面包吃起来。经过了几百年,这道汤菜的做法越来越多,适用于家常便饭,亦可是婚宴大菜。这当然是感情,是文化,是在时光中流淌的感情和文化。非遗所要保护的,正是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民族(社群)的文化。
中国的火锅,韩国的石锅饭,我感到也是相类似的。今天的它们,一定与初始时候的状态不一样,它们流变的过程正是包含着生命轨迹的文化的形态。
对了,我特意查了查甜菜,它的样子很像萝卜,不过肉是红色(红菜汤嘛)。非常确信江南一带不长这个,应是寒带植物。
红菜汤历史悠久,16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编年史中就有提及,不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有类似名字的菜肴,白俄罗斯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和摩尔多瓦人也有。乌克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提到红菜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584 年,当时德国(那时候还不叫德国)贸易代理人从利沃夫搬到莫斯科并在基辅发现了罗宋汤,他在乌克兰周游了很长时间,第一次尝试这道菜,在Борщевка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停留了一夜。
这些资料有多少价值呢?做非遗工作时,我说的是我那会儿做的时候,地方志上能找到的,以及不管在哪一本古代书籍里,包括志怪类的,哪怕片言只语,反正只要找到的统统都要,都放在历史溯源里。民间内容,只有如此收集。有价值吗?有。
谁说只有皇帝的家谱才是历史?
真正的历史,不应该是生活在历史里的人吗?历史不正是由许许多多像罗宋汤这样平凡又深邃的事物构成吗?
根据网上可查阅的信息得知,这一次罗宋汤(红菜汤)之争,两年前便展开了。一位在基辅市中心经营一家餐馆的厨师,名叫叶夫根·克洛波坚科,首先向乌克兰文化和信息政策部提出立项申请。就这样,红菜汤(烹饪文化)列为了乌克兰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着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就是如今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克洛波坚科之所以希望乌克兰红菜汤烹饪文化申遗,是因为他看见很多餐馆都把红菜汤称作俄罗斯特色菜肴,而他和许许多多乌克兰人认为红菜汤是乌克兰菜品。他收集了很多文献证明红菜汤源自乌克兰。他得到了乌克兰学者奥廖娜·谢尔班的支持,我猜此人应该是乌克兰在这方面很权威的学者。谢尔班说,“红菜汤是我继母乳之后吃到的第二道美食”。
对此,俄罗斯人是怎么回应的呢?网上有文章称(我不能保证这些文章描述的准确性),俄罗斯政府很快在自己的推特账户上发文,称红菜汤是“俄罗斯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菜品之一,是传统菜肴的标志”。俄罗斯驻美大使馆表示“红菜汤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立陶宛等众多国家的国民食品。”演员安德烈·博恰罗夫发推称,红菜汤当然是俄罗斯的。
这让我想起在溧阳和宜兴之间有过的“雁来蕈之争”、“乌饭米之争”,常州和丹阳之间有过的“乱针绣之争”,以及常州和无锡的相互鄙视与“无锡自古是常州不可分割的领土”。我敲出这几行字的时候忍不住笑了,争吧,反正你们都有理,真的都有理。
罗宋汤的俄乌之争当然比苏南几个小城的争来争去要复杂得多,但这不是本文涉及内容,略过。
罗宋汤的起源之争有没有意义呢?我认为是有的,这些争论,所有关于非遗属地的争论,都是在强调社群的认同性和排他性,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韩国人有“江陵端午祭”,不正是从行动上承认了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传承?罗宋汤也好,端午祭祀也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变化早就产生,并且还在改变着,因为这些项目本身是活的。
好多年前,一位来自圣彼得堡的优雅的夫人曾告诉过我,圣彼得堡人并不吃罗宋汤。她讲的大意(通过翻译交流,真的只能有一个大意)是,在圣彼得堡,汤不是经常性的食物(但愿我没有理解错她的话)。之前我一直认为俄罗斯人都爱吃罗宋汤(RUSSIA汤嘛),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有可能这就和外国人认为每个中国人都有武功一样,是一种“刻板印象”。
若把罗宋汤仅仅看成一道菜,那也就仅仅是一道菜。好比常州的小笼包,也就是一道点心。有的人喜欢吃,同时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若将之视为文化,她们便蕴含了很多内容,我相信从中必定能看出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不同,物产的不同,习俗的不同。同时我也相信罗宋汤的流布在乌克兰更为广泛,是乌克兰社会、文化遗产、身份和传统的组成部分。既然世界各国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认其权威性,说明名录的确定程序和结果是比较公正的。假如不公正,大家早就不跟你玩了。
最后普及几个文化遗产的标志。下图左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右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有三种颜色,意思不一样。这个标志还是比较容易看见的,比如大运河。基本上所有名气很大的老景点都有这个标志。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的文化遗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