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拉斯三兄弟的女人们
2024-07-12 22:16
江苏
拿破仑帝国的首席画师雅克·路易·大卫在1784年创作了《荷拉斯兄弟之誓》,画这幅画的时候法国的国王还是路易十六,国王和国王的艳后也没有断头,当然大卫在这个时间还没有为拿破仑画画。大卫后来画了《马拉之死》,这幅画应该还存在于人教版的美术教科书里。这幅画把马拉塑造成革命的圣徒。再后来他为拿破仑画了疯狂的大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画中有一百多个人物。这一百多个人物不是《清明上河图》那样面目模糊的,而是照片式的写实刻画。古代的西方绘画作品里,画得密密匝匝一堆人物的作品也有,但是画出大卫这种精心设计而又呈现得很自然的作品,太少了。还有把拿破仑美化得不成样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只要他愿意,他就能在画布上塑造英雄,塑造神一样的英雄,圣徒一样的英雄。这也是古典主义的特点,将事物美化、神圣化。大卫被称作新古典主义,在我学习的西方美术史里边,新古典主义被认为是对抗洛可可艺术的。这种描述肯定很片面,还有些误导性。但是也有帮助理解的好处,无形中强调了大卫作品的严肃感。大卫是严肃的,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相当确定。是不是对人民有益,这要看怎么定义人民了。比如,女人是人民吗?大卫的这幅《雷卡米埃夫人》画很棒
简介一下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法国人,在雅各宾专政时期,也就是法国大革命人头滚滚的时期,担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委员,《马拉之死》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拿破仑执政后,大卫为拿破仑服务。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大卫去了比利时,在比利时终老。大卫在绘画上学习过普桑(古典主义)、布歇(洛可可)、格勒兹(个人感觉漂亮得缺乏格调)和卡拉瓦乔(极度牛掰的画家和人渣)等,很刻苦——他这样类型的人一定是刻苦的。因为他特别讲道德,这从他的画看得出,他追求高贵、高尚,并汇聚为道德。他认为艺术要表现美德和勇气,艺术要让民众感到幸福,要有教化的作用。大概就是中国人的“文以载道”。这幅作品取材于法国17世纪的剧作《荷拉斯》,说的是公元前七世纪的古罗马时期,罗马和阿尔巴发生战争,打得疲惫不堪。双方都想尽快结束战争,便决议各派三名勇士决斗,根据决斗结果分胜负。罗马派出了荷拉斯三兄弟。画面仿佛舞台剧,荷拉斯三兄弟在最右侧,手伸向举剑的父亲。父亲表情悲伤又刚强,三兄弟很坚毅。他们的姿势庄重高贵,身体肌肉紧绷。这是庄严的时刻。但是在画面右侧,三兄弟的母亲和妻儿,瘫软着痛苦着,命运在惩罚毫无过错的她们,她们的丈夫要征战沙场,苦果由她们吞下。荷拉斯兄弟之誓的内容大概是:不是胜利归来,就是战死沙场。男人们线条刚直,他们构成笔直上升的感觉。女人们则尽是弯曲的线条,她们的天塌了。男人们画得高大威武,无论是体积还是造型,都是画面绝对主体。女人们被对比得更加渺小。其实荷拉斯家族与阿尔巴的库利亚斯家族是姻亲关系,这家的女儿嫁给那家的儿子这么一种关系。他们代表各自的城邦出战,却又是家人间的自相残杀。我这么一介绍,你觉得这张画中的“文以载道”还对味吗?究竟是男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操高尚?还是女人卑微的哭泣动人?不过,再想一想,这些贵族是为结束战争拯救更多无辜生命挺身而出,献出如此华美的生命,便感到战士的伟大。女人们如此悲伤,她们一定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啊,只能哭泣,哭泣是她们唯一的权力。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大卫画作的线条当然准确、精致、无可挑剔。他的用光也漂亮,明暗对比加强了画面戏剧性,看得出其中卡拉瓦乔的影响。他的颜色很干净,一种光的干净、冷静、冷淡。我喜欢用激情的冷静来形容大卫,这是个人看法。大卫无疑是伟大画家,但若是按我的喜好为这些古典时期的画家排一个座次,他的排名不会太前。像伦勃朗、维米尔、米勒,这些画家的作品里有大卫基本不具备的慈悲;他的法国前辈普桑,有着他不具备的深邃;他的后辈科罗,有着他不具备的诗意。等等,我还可以列更多画家的名字。不是大卫不优秀,是他在我眼里有一些不得要领。他身处的时代当然会使得他与政治密切,可是,我向来认为最好的作品一定是让人深思和感动,而不是那么煽动的。大卫的画技如此高超,但是他在伟大的《荷拉斯兄弟之誓》里,表现出一种浅薄甚至凉薄。怎么会凉薄呢?他把每个人都刻画得生动了,浮雕纪念碑般的庄严肃穆嵌入画布,力透纸背,怎么就凉薄了呢?我且问一句:他们举手的姿势有没有令人联想到纳粹礼?荷拉斯兄弟们告别老父亲神圣赴死,女人们的眼泪软弱地流淌。这个场面,时刻准备建立功勋,与我们熟悉的很多东西多么契合,以至于女人们的眼泪被鄙薄,内心的需要被忘记,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的人为了辟邪剑谱自宫,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而自宫。大概六年前,南京博物院引进过一次大型的展览,其中大卫的几幅作品都有展出。我没来得及看,那些年好展览真多,我的爸爸也很健康,生活那么美好,以为会一直好下去,所以并不觉得少看一个画展可惜。现在想,都是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