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2000多年历代医家不断的守正创新
逐渐演变成现代的
中医传统特色外治疗法之一
成为融合了养生、防病与治病于一体的
重要“续命”手段
正日渐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今天
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这项中医传统疗法
走进中医科综合治疗室,就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筒筒罐罐”。
玻璃罐和竹筒是拔火罐的主要工具,通过燃烧罐内,借助热力排出其中气体并形成了“高强度”的负压,罐口便紧贴人体皮肤,使得局部皮肤和筋膜组织内的细微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形成表皮瘀血状态,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个红的、紫的、黑的不同颜色的皮肤改变。
这些特色“印记”在我们皮肤上保留1周左右的时间,便会自行消退。
拔完罐后,背上能看到各种“触目惊心”的罐印,这些罐印的颜色、纹路状态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在诊断患者的体质方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那么,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什么不同的身体状况呢?颜色越深,“毒”也越深吗?
1. 淡红色 :正常状态,代表气血状态尚可,局部血液循环良好。
2. 鲜红艳丽 :体内阴虚火旺状态明显,气血不足状态突出。
3. 暗红色 :体内有热,血稠粘滞。
4. 罐留灰白,触之肤凉 :内生湿邪为主,或久病虚寒。
5. 紫黑发暗 :气滞血瘀日久,局部供血差,经络不通。
6. 色紫带斑 :寒凝血瘀积重。
7. 皮肤出现皮纹或瘙痒 :体内风邪严重,合并湿毒。
8. 出现明显水泡 :短时间拔罐后出现明显水泡合并有血水情况,说明湿毒热深,需要更进一步的中医治疗。
拔罐具备温通经脉、行气导滞、活血化瘀、温阳固气、祛风除湿等重要价值,现代相关基础研究表明,其对调节内分泌、神经系统平衡,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有作用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骨及五官科等领域。
拔罐的适应症如下:
内科方面:感冒新起、扁桃体发炎、反复咳嗽不愈、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长期睡眠障碍、单纯性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亚健康状态等;
骨科方面:落枕,颈肩背腰臀腿疼痛,慢性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等骨科问题;
妇科方面:月经不规则,痛经,乳腺炎等妇科问题;
儿科方面:小儿食积、消化不良、腺样体肿大、夜间磨牙等儿科问题;
皮肤科方面: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等皮肤问题;
五官科方面:反复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下颌关节紊乱等。
错误拔罐后易导致出现皮肤烫伤
所有拔罐治疗均需
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最后,中医科的医师们想用
一首打油诗来提醒大家
拔罐的【高能】注意点
总之
一切拔罐治疗均需在
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开展
中医科始建于创院初期,经历几代人的建设与传承,科室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逐步成长为综合服务能力强,集医、教、研于一体,中医特色突出的中西医结合学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目前学科人员总数为68人,其中医师35人,正高2人,副高11人,中级10人,硕导6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指导老师1名,广东省名中医1名,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学科设有中医内科门诊(含15个亚专科门诊)、针灸科门诊、中西医结合病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肝病研究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等部门,拥有床位40张,年门诊量超20万人次。学科坚持中医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原则,在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科室特色疗法】
1. 外治类:贴敷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刮痧、三伏贴、三九贴等;
2. 针法类:岐黄针、刃针、浮针、微针、火针、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电针、磁热疗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等;
3. 灸法和拔罐类:艾条灸、艾炷灸、红炉拨筋、雷火灸、米粒灸、拔罐疗法、游走罐、平衡火罐等;
4. 推拿类:肩颈腰关节等部位推拿、小儿捏脊推拿等;
5. 综合类:经络穴位测评、中医经络检测、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咨询、辨证施膳等。
【中医科门诊地址】
天河院区:门诊楼9楼(中医门诊)、天娱广场8楼(针灸门诊)
岭南院区:门诊楼3楼(中医门诊)、感染楼一楼(针灸门诊,综合楼旁边位置)
肇庆院区:门诊楼4楼
★
指导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