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研究|不确定性的定价:从期限溢价看美债利率升势

财富   财经   2025-01-17 08:09   北京  

韦昕澄  崔嵘  李翀  贾天楚

十年美债收益率自美联储开启本轮降息周期以来已累计上升超1个百分点,期限溢价在此过程中的影响难以忽视。我们认为财政因素不能很好解释近期美债期限溢价的升势,增长预期的变化对于美债利率的上升有更强的解释力。市场不仅因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增强而交易“美债相对吸引力减弱”的观点,还受特朗普行事风格影响而计入“未来两年美国增长前景的预测难度提高”的定价。目前短端美债可能更有配置价值,长端美债则更宜等待催化信号确认后再右侧布局。


期限溢价是本轮降息周期开启以来长端美债利率升势中难以忽视的变量。


十年美债收益率在本轮降息周期开启时触底并进入上行趋势,自美联储首次降息以来已累计上升超过1个百分点。纽约联储的ACM模型和旧金山联储的CR模型分别显示近期十年美债收益率的升幅中有大约八成和大约五成可归因于期限溢价的上升,两个模型的测算结果有些差异,但都表明期限溢价在近期美债利率升势中发挥的影响难以忽视。



财政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近期美债期限溢价的升势。


一方面,美国长端信用违约互换(CDS)的保费报价在美联储本轮首次降息以来并未明显上升,这与2023年三季度市场担忧美国财政健康时长端CDS报价基点明显上行的情形不同。另一方面,两到十年期美债的期限溢价在本轮首次降息以来的走势相近且升幅类似,表明“两年以内的不确定性”才是推升期限溢价的主要因素,这也与 2023年三季度时长端期限溢价升幅明显大于短端升幅的情形不同,后者才更符合“财政长期可持续性风险”的叙事。因此综合而言,虽然市场在特朗普胜选后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讨论再度升温,但我们认为财政状况可能不是驱动近期美债利率持续上行的首要因素。



增长预期的变化则对近期十年美债收益率的升势有更强解释力。


按照“实际利率+通胀预期”的拆分方法,近期十年美债收益率主要受实际利率推升,表明市场对美债要求的非通胀因素补偿增加,这主要由增长预期的两大变化驱动。一是,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与尽显韧性的经济数据强化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乐观预期,美国股权风险溢价在降息周期开启以来持续下行,表明市场正在交易美债吸引力相对于美股减弱的观点。二是,期限溢价的上行表明市场正在计入未来两年“美国增长前景预测难度提高”的观点,这可能与特朗普“方向明确但措施多变”的行事风格有关。



短端美债更有配置价值,长端美债更宜等待催化信号确认后再右侧布局。


长端美债的实际利率可能需要“足够弱”的增长数据催化才能出现较明确的回落,且加征关税是近期难以忽略的风险点,需留意私人部门通胀预期的稳定性,因此我们仍然对长端美债保持谨慎,等待偏弱数据出现后再右侧布局可能是更稳妥的做法。不过美债曲线上也存在结构性机会,目前利率期货隐含的货币政策路径预期是美联储2025年降息一次、2026年全年不降息,我们认为这一定价已较充分地反映了“持久高利率(high for longer)”的市场预期,可能意味着目前两年期美债有较好的配置性价比。



风险因素:


期限溢价相关模型的准确性不及预期;美国经济或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市场情绪或政策变化超预期;意外事件或资金流等的影响超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6日发布的《海外宏观经济专题—不确定性的定价:从期限溢价看美债利率升势》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