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老同事在群里发了一张图。
一众上市的设计公司业绩全都大幅下滑,目不忍视。
关键是同比对标的是2023年的业绩,而还在设计行业的朋友说,2023年的业绩已经是狗的不行了……
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变迁中显得是那么渺小。
就拿我来说吧,2007年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家里人特地去单位问了一圈哪个专业有前景,经过调查,就属一个在国企大设计院的姐姐发展的最好。
这个姐姐比我大十几岁,是郑州机场的总设计师,也设计了很多其他的大型项目,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时这份工作薪水也很丰厚,毕业没几年就已经在沈阳全款买房买车,每年都出国玩一趟。
于是我也选择了「建筑学」这个专业。
经过8年的本科+研究生教育,2015年毕业之后,进入了世界500强地产公司工作。为什么没有进设计院,实在是因为上学期间画图画的颈椎不太好,也不想每天对着电脑机械劳动。
很多有设计情怀的同学看不上房地产公司,觉得太low,但我觉得无论如何,一个行业你要去离钱最近的地方,能去上游就不要去下游。
其实在那一年,就已经有一些去设计院找工作的同学反映,工作不是那么好找了,但在产业链上游的我感觉并不是那么明显,或许是寒气还没有传导过来。
进入地产公司的第一年,行业的发展依旧如火如荼,我也干劲十足,很是正经赚了几年的钱。那个时候公司的中高管们,百万年薪都稀松平常,一个个都开豪车,住别墅,公司一次聚餐,茅子都能造进去几箱。
我期待着自己晋升之后,也能像他们一样,仿佛看到自己年纪轻轻就走上人生巅峰的样子……
直到2018年三道红线出台。项目越来越难干,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单位的工资奖金虽然照旧,但明显感觉卷了不少,也开始非常严格的抓出勤考勤了……
工作这么多年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那就是一旦一家单位开始抓考勤,那就说明它在走下坡路了……我也就准备收拾收拾,提桶跑路……
到了今年,房地产行业内降薪,裁员已经是司空见惯,甚至可以一整个部门,一整个城市公司直接缩编。
昨天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帖子,就是以前我们的供方设计院,前台设计师拉着条幅讨薪,办公区的牛马们还在麻木地画着CAD,即使这样一份每个月只能发最低基本工资的工作,也不知道能干到哪个月,甚至哪天……
同样的行业,早进去吃肉,晚进去只能吃屎。
占坑和下手都要趁早,其实在中国,多数行业的红利期,可能也就三四年,最多十年。过了这段时期之后,就会变的越来越卷。房地产,光伏,新能源,AI都是这样,只不过是早与晚的区别。
我也是早早看到了下行的迹象,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其他的方向。经过几年的积累了摸索,2021年正式转行投资+自媒体,今年又申请了香港身份,代理了香港保险。
其实如果我能果断一点,在2018年就彻底转行,可能成绩做的比我现在还要好,但我依旧在行业里拖延了3年,直到疫情期间才彻底转型。
所以还是那句话,做什么事情都要趁早,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场景和人生阶段,就比如攒钱,养老规划,买储蓄保险,也是一样的。还是用昨天在小红书看到的另一个帖子跟大家分享吧。
作者:小瓶起子。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原500强房企职业经理人。现香港保险代理人,上海&香港都欢迎找我聊天。